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继仁同志写的《张大千传》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如果能挤去一点水分,控制笔下的感情,使人相信所写的多是真实的,那就更好了。书分上、下册。下册更能吸引人,因为写得更平实而紧凑。记述张大千与毕加索见面的一章(《高峰会晤》)写得颇精彩,使人激动。……毕加索抱出五册画来,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画册,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画的中国画,花鸟鱼虫,仿齐白石。张大千有点纳闷。毕加索笑了:"这是我仿贵国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请张先生指正。"张大千先恭维了一番,后来就有点不客气了,侃侃  相似文献   

2.
<正>一、为何要引用张大千的"世间有大美"高建群《西地平线上》中引用较多,其中开篇、结尾都引用了张大千的"世间有大美"。有人疑惑:直接引用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是更好?其实,其中另有机巧。首先,西部美景是一幅画。引用张大千的话,跟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形成照应,两者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正好一中一外,形成呼应。如果引用庄子和画家东山魁夷,就失去了对照关系。其次,庄子思想属于道家思想、属于消极避世的隐  相似文献   

3.
贵州作家和国正的中短篇小说<鸟斗>系列,是一幅幅鲜活的虫鸟画、风俗画、市井人物画,算得上贵州改革开放初期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以其近乎白描的手法,平实而又浑厚的文风,展示了一个国泰民安时代的"市井百态",其表现之老练、成熟和深沉,值得反复玩味.  相似文献   

4.
在董其昌的<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著作中,不乏许多对绘画的见解与感悟,也体现出他独特的绘画美学观.他提出的"画欲暗不欲明"不仅是他绘画美学观的体现,也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性格、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绘画中的"暗"的追求,成就了他独特的画面风格,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这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他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朝时,为一胡姓员外购得.因画上没有题款,胡员外便请当时颇有名气的小才子伦文叙为这幅画题诗.伦文叙十分喜爱苏东坡的这幅画,诗兴大发,当即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6.
多次研读程少堂先生的<代表课初论>之后,笔者也想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代表作"有二义 程先生提出的"代表课"是仿拟"代表作"而来,因此,搞清楚"化表作"的真正含义似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秋天的颜色>中有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我让学生先预习,再把秋天的样子画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说为什么是他们所认为的那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画,用"五颜六色"进行说话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小兔运南瓜>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了大南瓜"和"南瓜已经运到家"两个画面,学生被深深吸引,争先恐后地说出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共有63首<少年行>一类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就占有55首;卷六十七有31首<游侠篇>一类,唐代诗人也达18首.这亦见载于<全唐诗>卷二十四(也是55首)、卷二十五(也是18首).如果我们再仔细翻检<全唐涛>,还会发现,在<全唐诗>的其他卷里,也散存着这类以"少年"、"游伙"为题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一家报纸曾举办一个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在只能抢救出一幅画的情况下,你会抢救哪一幅画呢?"结果,法国著名作家贝纳尔以最佳答案获得了金奖。他回答的是:"我会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贝纳尔的答案多么有智慧,他选择了最有可能抢救出的那幅画。如果一心只想抢救有价值的画,那么可能连离出口最近的画也抢救不到,最后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分析】《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儿童诗。小作者手握画笔,画"美丽的今天""明天的理想"两幅画的情景,抒发儿童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诗歌充满感染力。【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积累"直线、连绵起伏、宝藏、饥荒"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幸福生活,抒发美好心愿。3.发挥大胆的想象,仿写诗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较多叠词以及秩序整齐的长短句,营构了一幅朴实无华却又真挚活泼的"槐乡图".这幅画围绕"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家乡孩子的季节"而展开,画中有人有花,有景有情,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人花和美.文本既写了槐花的多、香,又写了槐乡孩子的乐、闹.不论是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美与乐所吸引.沉浸的同时,我们不免要想一想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接手新班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一间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朋友     
<正>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画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据统计,他一生共画了37000多幅画。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全世界拍卖价格前十名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了四幅。毕加索在世时,他的画就卖出了很高的价格。他的身边总是有许多人渴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两幅画,哪怕是他顺手涂鸦的一幅画,也够自己一辈子吃喝不愁了。一次,他在一张邮票上  相似文献   

14.
<正>文中有画,画中生情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先民们通过一幅幅画来记事、表意、传递情感。比如"女"字,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屈膝跪坐的女子,娴静地交叠着双手;又比如"子"字,甲骨文画出来是一个手握棍棒的大人,造字的本意是用体罚的手段让孩子做算术。汉字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强化着"作画"思维,在我们今天写作  相似文献   

15.
雪中芭蕉     
<正>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是各受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但对文中的"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中的"如""且",各个版的高中<语文>都没有注释,笔者所见到的译文大多是照着<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抄.没有见到正确的释译.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实事求是"?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爷爷的生活名言,也是我的回答. 在现在的社会中,能做到"实事求是"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三点是人应该做的,但是很多人不会充分地把握,把这三点融于一身."实事求是"犹如一幅画,是美丽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则像我们作画时用的纸、笔、颜料,要想构成一幅美丽的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伊夫·唐吉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所表现的是精雕细琢的细节和可以认识的场面和东西.就像他画的这两幅画<缓慢的一天>和<无题>,画中的物体脱开了自然的组织结构,以梦幻的方式变形,合成梦境中的事物,这些场景光怪陆离,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了反常的特征有超载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给人空灵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学界70年来设定晋本<华严经>的领域来研究4世纪末以来北传佛教地区的佛衣画造像,虽形成了可观的成绩,但也因设定的经典太过广泛,造成此一题目后续研究上的一些困难.本文指出,若将上述佛衣画造像的经典出处进一步缩小在罗什本<十住经>"法云地"相关的经文,不但可以解决上述研究上的困难,亦可同时克服佛衣造像尊称"法界人中像"辞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何谓"元绪"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林纾曾从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提倡白话文学.他创作了一篇小说<妖梦>,恶毒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小说写一白话学堂,到处充满鬼影.校长元绪是白话文学的积极提倡者,学校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