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北京数字学校”是北京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的一种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模式。共开发14000多节多媒体课程资源,内容涵盖从小学到普通高中学校所有学科的课程,均由北京市教育名师任教。  相似文献   

2.
北京     
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要实现从注重投入到注重效益的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应用与服务的转变,从注再局部到注重整体的转变。按照首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资源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为首都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3.
北京海淀区七一小学于1954年建校,是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学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信息资源应用先进学校、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近年来,学校工作紧紧围绕为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北京市召开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首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整体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5月27日,北京市又召开了中小学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工作。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书记主任办公会上研究并通过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及《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管理办法》。“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服务为本、和谐发展”,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北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词。可以预见,到2010年,北京市将基本建成市、区县、学校相互连通,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建成资源丰富、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络学习环境;建成高速、稳定、安全,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为首都全体师生与公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服务,为逐步实现学习型、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为达到首都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撑。为此,我们特摘编《意见》、《行动计划》,展现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的行动和发展步伐,以期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信息化效益为目标,加强应用研究和服务支持。其重点是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西城教育人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全面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水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西城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以来.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为今后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已初步建成由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高速、宽带北京教育信息网;所有区县已与北京教育信息网联通。  相似文献   

7.
北京海淀区七一小学于1954年建校,是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学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信息资源应用先进学校、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供给矛盾随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渐加剧,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问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归纳了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历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导致供求错位;供求双方缺少沟通导致资源的有效性不足;关注资源建设,忽视资源使用的过程服务等主要问题。基于此,研究提出: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需要采取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供给机制;优化供求关系,由供给刺激需求转向需求带动供给;供给重点由侧重资源数量转向优化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9.
适逢北京市教育大会召开之际,首都师范大学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首都为宗旨,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在首都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建校50年来,她为首都基础教育培养了近10万师资和各类人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市教委开发并建设的北京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网正式开通运行。网站的开通,是北京市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的新模式,为北京市与有关地区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北京市教育支援合作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促进相关地区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为聚合海量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研/教学在线服务、促进各业务系统功能的整合与协作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此,打造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已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模式的新机遇,通过北京基础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程化活动支持提供一体化的、便捷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以市、县(区)、学校三级互联互通为基础,打造统一标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数字化校园融合升级,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推动“三个课堂”“自适应”学习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健全优质资源体系,提升服务供给智能化水平,构建教育数据分析中心,协同完成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有效构建了南阳市智慧教育“云+端+资源”三位一体新型智慧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3.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北京教育信息化助力基础教育改革,有许多闪亮的成就.百所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建设积累了校园信息化应用推进的宝贵经验、北京数字学校拉动了新一轮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社会大课堂和初中开放性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使资源供给拓展到社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获得.各区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东城区以数据建设为核心,构建区域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创意新,有效地挖掘大数据的应用;密云区构建教育云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教育,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平台有较好的顶层设计和应用推进策略;大兴区构建云服务模式的数字校园新架构,  相似文献   

14.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简称北京教科院)组建于1996年2月,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管的局级事业单位。北京教科院重点开展教育宏观决策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加强对北京市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为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以及学校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化、国际交流中心,也是全国的教育中心。北京市现有常住人口1530万,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占到18%,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在校学生及在园幼儿总计约162.9万人。北京拥有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化资源,积极推进北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北京教育发展视野中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慕课(MOOCs),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从2011年底开始风靡全球,世界各大高等院校纷纷投入其中,迎接“未来教育”的曙光。北京数字学校(BDS)作为打造北京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新模式的载体,要顺应大势、立足基本、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原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至今已有56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京市现代化标志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和职教系统先进单位,2010年率先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学校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教学及生活设施完善,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以立足金隅,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为宗旨,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金隅集团经济发展打造专业品牌,现开设新材料、机电技术和信息技术3大类专业方向22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北京市现代化标志专业、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为北  相似文献   

18.
今年花胜去年红——2009年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和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承办的2009年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4月2日在北京海淀展览馆召开。来自北京市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设备采购部门、相关实验室和科研院所,北京市19区县教育装备部门、中小学校主管校长、总务主任及实验教师约有8000多人参观了此次展览。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不仅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教育技术推广、信息交流与学术研讨的盛会,而且还是加强区域交流、校际交流、供需交流,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发展的盛会。  相似文献   

19.
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北京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新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北京的资源模式强调了资源整合,突出了个性化服务,打通了供需渠道,盘活了资源工作。新模式在全市实施一年来,在师生使用、资源组织供给、参与互动和使用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总结的同时,本文还针对新模式产生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密云区抓住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有利契机,规划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168”工程,不断迭代优化环境,打造智慧校园新模式;创建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智能服务新模式;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课堂,打造深度融合新模式;积累大数据精准评价,打造优质育人新模式;开展“互联网+研训”,打造协同成长新模式;促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区域治理新模式。整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