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常听说某节数学课很精彩,某节数 学课很有“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一节数 学课上得精彩,上得有“味”呢?我细细地琢 磨了一下,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从事 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探究数学问 题,在数学活动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 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独特 的文化魅力。也就是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体现出三“味”——探究味、应用味和文化味。  相似文献   

2.
某乡组织一次初中语文观摩课,笔者慕名去听评课。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上得很精彩,学生学得主动,悟得透彻,读得感人,敢于表达,勇于争论且引经据典。教师的引导也恰到好处。说实话,我非常欣赏这节课:为了印证课的真实效果,趁教师评课之机,我与课上发言踊跃且内容很有深度的几位学生进行了交谈,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我不由愕然。原来这节所谓“经典”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3.
邵月芳 《学子》2012,(5):32-33
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认知活动。如何让数学课上得精彩,学生学得出彩,无疑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变的追求。时代的变迁,充斥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灵活驾驭。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莫让“生活化”冲淡数学味 [案例]在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数学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是因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月饼、吃月饼。这一节课开头上得热热闹闹,学生兴趣高涨。但由于分月饼、吃月饼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教学任务没能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有位教师这样问我:“你的这节课确实上得很精彩,但我很想知道,你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确实,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少则两节课,多则四五节课,再加上其他的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如果每节课都像准备公开课那样去准备的话,精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标教材九年级(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以“阿拉伯数字”一目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一目为代表来诠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牟晓萍老师以富有特色的设计、精彩的多媒体课件以及落落大方的教态把这一课上得很精彩.荣获了2006年全国中学历史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分析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吴超 《贵州教育》2010,(17):44-44,48
“叶片与光合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中的内容,包含了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教学目的,我课前认真备课并制作了课件,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心想我这节课一定会上得很精彩、很成功。  相似文献   

8.
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些天,笔者观摩了一节数学课,课的内容是“排列(第一课时)”,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备课,虽然授课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好,但很配合,所以总的来讲课上得比较成功,但是,我对课中的一个小问题却总感到有些不自然,大概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其内容都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揠苗助长》。两位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都匠心独运、非常巧妙,课上得也很精彩。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两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而且都在揭示寓意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堂好课中必定有位教学技艺娴熟的教师,一位好教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宝”,才能吸引学生.但是,数学课堂不能只停留在吸引上,吸引只不过是精彩课堂的辅助曲调,不是主旋律.数学课更加强调学科的价值——数学味.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节好课?数学课堂的“内涵”包含哪些?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认真思考和实践,认为数学课堂必须有数学文化,有数学味,有理性精神,有人文关怀,有科学素养,有美的感受,有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语文老师情感丰富,语文课可以让人出神人化,浮想联翩;数学老师则古板,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神秘难懂,人们常常把大量练习、死记硬背公式和数学课划上等号。然而今年四月份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小学数学大赛历届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展示交流活动”,彻底改变了我对数学课的看法,原来数学课能上得如此精彩。他们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他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的数学课上得越来越精彩纷呈,很多教学方式都被搬到了数学课堂上.但是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反倒显得有点淡.其实,数学的生活味和数学味的比例应该恰当,生活味浓了,会减少数学的严谨性;生活的味道淡了,会显得数学课非常严肃,所以,二者的关系应该处理得恰到好处.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我发现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节有价值的数学课应该是有深度的课堂,深度不是难度,而是对常态课的一种超越,是追求有内涵、有冲突、有味道、有活力、有实效、有后劲的课堂。"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给我们呈现了一节有深度的数学课堂,是一节真正充盈数学味的魅力课堂。现撷取几个精彩片段,以  相似文献   

16.
王慧 《今日教育》2010,(6):58-59
一堂数学课即使是平淡的,但如果真实、有效,带着浓浓的数学味,而且有师生的融洽,有互动的生成,有预设外的锦上添花,甚至有学生“领着教师走”的感觉,那便是精彩的、富有回味的成功课堂!  相似文献   

17.
徐友新 《辽宁教育》2005,(11):38-39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某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某些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何谓数学课的“味儿”?如何在保持现有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儿?不妨借用饮食烹调中的概念来作一比喻。一、数学课的五“味”之首——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的数学课,一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欣赏名师大家的观摩课后,广大基层教师常会这样感叹:“这节课上得太精彩了,对我很有启发。我怎么没想到呢!”是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要设计的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不够,未能把握其精髓,且思维不活跃,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试想,如果我们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又如何培  相似文献   

19.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何谓数学课的“味儿”?如何在保持现有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儿?下面,不妨借用饮食烹调中的概念来作一比喻。一、数学课的五“味”之首——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的数学课,一节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