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十分重视,青少年运动员作为我国运动发展的储备力量,关系到我国体育竞技的发展水平,排球运动作为一项系统、全面的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团队意识,并且能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锻炼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随着世界体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对排球运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使青少年排球运动的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才能促进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前言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排球运动在党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性的排球运动开展得比较广泛,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男女队分别获得亚洲之冠,从而跻于世界强队之林。在技术战术上,有了自已的独创路子和独特的风格,对世界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技术战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回顾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过程,确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发扬;但也有些不足之处,仍须我们及时地加以剖析和  相似文献   

3.
排球运动是我国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在大学、中学、各级业余体校都有众多的青少年运动员和排球队,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排球运动,特别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排球与世界强队还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上的差距是影响我国排球运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排球防反系统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迅猛发展,排球防反系统也发生了新变化。本文在对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世界排球大赛,研究世界强队运动员在防反系统中发展现状,借鉴他(她)们先进的防反技战术,帮助我们开拓思路,挖掘潜力,发展创新新的防反技战术,对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排球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排球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女排连续多次获得胜利,使我国排球运动水平进入了世界排坛的先进行列。遗憾的是,我国在对排球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工作还适应不了排球运动的发展需要。为了探讨我国在排球的  相似文献   

6.
前言排球运动从产生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排球的比赛服装形形色色,款式也在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不断地演变,现代排球竞赛规则中对于比赛服装也有相关规定。可见,比赛服装也是排球运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世界各国的球队着装不尽相同,这里我想通过对国内球队的着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视角分析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深入了解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职业体育的内涵与逻辑,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与职业体育发展提供案例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梳理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发展历程,探讨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发展困境,并结合我国职业体育开展情况及女子排球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探寻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竞技排球的快速发展,竞技排球逐渐走向成熟,其运动形式、竞赛方法、规则的变化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同时对排球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外女排的主攻队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技术方面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女排主攻队员训练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排球运动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在国际上,我国家男女排球队均已进入世界强队之林,目前正向最高目标——世界冠军发起攻击。在国内,排球运动进一步普及,逐渐成为群众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当前世界排球运动的现状是随着技战术、电影、录相等情报资料的交流,国际比赛交往的加多以及聘请外籍专家进行训练与教学,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 ,对新规则实施后技战术发生变化的认识 ,分析我国排球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引发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排球起源于美国,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排球运动逐渐发展壮大、走向世界。近代早期,由美国军人及商人将排球运动传到世界各地,中国也得以开始排球运动。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逐渐兴起,排球运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作为人人都可以参与、都可以享受的运动,排球的一些新兴技术与战术在人们享受技击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美国人民喜欢用习语描述排球运动,这也促成了一些带有美国特色的排球术语的诞生。该文主要研究体育英语中排球运动专业术语的特点,通过实例探究排球运动专业术语,总结与归纳排球运动专业术语的特点,以帮助中国排球爱好者能够更好地学习排球运动专业术语的相关知识,进而促进中国排球运动与体育英语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金龙 《新体育》2022,(2):31-33
随着我国民众对运动健身喜爱度和参与度的不断提升,各项运动的练习和训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排球是民众最喜欢的球类运动之一,对于排球的训练不仅要能科学合理,还要能展开一定的方法运用,这样才能让排球的训练效果提升。因此本文就以模拟训练在排球训练中的有效应用为关键点展开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排球人口呈萎缩趋势,上海市中小学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也在下滑,上海竞技排球运动也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通过对杨浦区中小学排球运动开展情况的分析,探讨影响杨浦区排球运动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第九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于一九七八年八月至九月分别在苏联和意大利举行。世界锦标赛后,国家体委在京邀集了全国重点队的教练员及排球科研人员,举行了“世界排球锦标赛技战术分析会”。与会同志观看了世界锦标赛的实况录相,对当前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以及我国排球队如何进一步向世界排球高峰冲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探讨。一、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新动向。从七十年代举行的三次男、女世界锦标赛来看,由于亚洲、美洲排球运动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恒大排球俱乐部的解体是我国排球运动职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存诟病与弊端的集中体现,充分证明了我国排球运动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职业化改革,其结果仅仅是一种“伪职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未能与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潮流形成有效的契合,还造成了我国排球运动整体水平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对“恒大现象”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解析,探求问题的实质所在,进而寻求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排球运动员能量供能的基础,是决定排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状况,对即将参加2010—2011赛季全国排球联赛的64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前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指标、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能力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排球运动水平、运动等级、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VO2max也相应表现为较高的水平。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HR、BLA、Pmax、无氧阈功率、无氧乳酸阈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提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应根据场上不同位置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基本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生物能量能力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留下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以来,已逐渐为世人所重视与喜爱,它不仅对我国历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有过重大的贡献,而且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该书含有不少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有些原理能适用于排球运动,对现代排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孙武论胜有五条,现代排球的成功之道也必须达到五种协调。  相似文献   

18.
排球自从1895年由美国的威廉·莫根发明以来,迄今为止,巳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世界规模的排球比赛也从1949年发足,逐步发展、演变为三大比赛——世界排球锦标赛、奥运会排球赛、世界杯排球赛。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开展,世界各队频繁参加各种比赛,有力地推动了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身高也在激烈的竞争中显著提高。身高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巳为世界各队所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9.
排球运动是球类运动中的主要項目之一。六人排球在我国还是一个較年輕的运动項目,由于党的关怀和重視,排球运动也和其他运动項目一样,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迅速的提高。近年来在参加国际此賽中,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績:如在1956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排球錦标賽和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友誼运动会上,我国男女青年排球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里,我国青年男女排球队,曾打敗了来我国訪問的苏联强队之一——阿塞拜疆和斯巴达克男女排球队。今年我国青年男女排球队又分別打敗了来我国訪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和录像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和把握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女排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效地在比赛中加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