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酒与化学     
白酒是以淀粉或可发酵性糖为原料,经过糊化、糖化、发酵、蒸馏而成的一种蒸馏酒.白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和水,约占总量的98%,其余是多种含量极少的成分,如醛类、酸类、酯类等.就是这些微量成份构成了白酒的香味,而这些微量成份大部分是以化学反应的形式生成的;可以说白酒生产是一门化学应用工程.一.制酒工艺中的化学变化1.糊化:以红粮原料为例,红粮的淀粉含量一般为60-63%,以淀粉粒形式存在,去杂粉碎后的红粮经加水,大汽蒸煮,在一定温度、压力和酶的作用下,使淀粉粒破裂,释放出短链淀粉,即糊精或可溶性糖,这个过程称…  相似文献   

2.
羊毛衫采用双氧水酶两步法处理,可获得防毡缩性好,强力损伤小的效 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的作用浓度60ml/ 1,温度60℃,时间45min ;酶HAP,用量3.0%,温度50℃,时间60min。 经最佳工艺条件整理的毛衫可达到超级耐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麦淀粉进行精制,三聚磷酯钠进行磷酸酯化生产无碳复写纸 CB 涂料淀粉间隔基。试验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钙用量在0.3-0.4%时,蛋白质含量达到0.3%以下;当上层淀粉取样在70-80%时,粒径在15-25μm 范围的达65%左右,大于40μm 粒径小于1%,;当三聚磷酸钠的加入量为4%,尿素2%时其留着率可达0.8%以上。  相似文献   

4.
甘薯加工中控制褐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抑制甘薯褐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甘薯片放入80℃的热水中处理0.8min,再放入由抗坏血酸、食盐和柠檬酸分别按0.06%、0.24%和0.30%配制而成的护色液中进行护色处理15min,可明显抑制甘薯的褐变。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6.
酸变性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孔淀粉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型变性淀粉,根据淀粉酸变性的反应机理,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尿素用量等因素对酸变性微孔淀粉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产品对酶变性微孔淀粉样品的流度偏差为指标,得到了酸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优化工艺条件:5%的稀硫酸用量为2mL/g淀粉,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尿素用量为0.75g/g淀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正曼实验探讨了纯胶生产酯化反应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为35℃,pH为8,5.淀粉乳浓度为35%时反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淀粉与添加剂的混合物经挤出改性后可制得热塑性淀粉.研究了热塑性淀粉材料的生物降解性、流变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丙三醇和尿素均可降低材料的抗张强度,提高断裂身长率.因为前者起增塑剂的作用,而后者可破坏大分子间的作用力.热塑性淀粉融体在低剪切速率下表现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热塑性淀粉的生物降解程度略高于原淀粉.经挤出塑化后,淀粉的分子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 用尿素喂牛可以代替部分蛋白质饲料,使牛壮膘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效益,许多养牛户都乐于接受这项技术。然而,一旦使用不科学,发生中毒,造成牛死亡,导致经济上损失。因此,用尿素科学喂牛,必须把以下四点记住: (1) 严格掌握尿素喂量。一般不可超过精饲料的2%或饲料总干物质的1%。(2),日用量要由少到多。每头牛的几用量要逐日增加,使牛的消化道慢慢适应。(3) 要拌匀再喂。饲料中的尿素应充分搅拌均匀,同时,用一个槽饲喂的,要防止有的牛贪吃而摄入多导致尿素中毒。(4) 不可将尿素溶化成水当水饮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糯米粉为原料,通过糊化处理制备可溶性糯米淀粉,结果表明当糊化工艺为:pH10.0、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min时,制备的可溶性糯米淀粉得率较高,且其溶液粘度较好。以可溶性糯米淀粉为成膜基质制备了可食用淀粉膜,与传统明胶膜相比,其拉伸强度较低,但色泽、透明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莆田解放钟枇杷核为原料,对枇杷核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提取枇杷核淀粉,对枇杷核淀粉的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直链淀粉的含量、糊化温度、溶解度和膨胀度等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枇杷核淀粉颗粒大小为5.2—13.9!m,平均粒径为9.3"m,具典型的偏光十字;枇杷核淀粉的直链淀粉淀粉的含量为29.1%,直链淀粉含量高于玉米(25.4%)和马铃薯(19.4%);枇杷核淀粉的糊化温度达78℃,高于玉米(67℃)和马铃薯(70℃);枇杷核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预糊化淀粉是一种物理变性淀粉,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在冷水中溶胀溶解,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糊液,使用方便,且其凝沉性比原淀粉小,应用非常广泛.论述了预糊化淀粉的生产工艺和方法、性质及其在食品、医药、铸造、石油钻井、养殖业、香制品行业的应用,为预糊化淀粉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用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施纯氮0、120、240和36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及淀粉组分与糊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逐渐下降,3小麦品种均表现一致。增施氮肥对晚播小麦籽粒的淀粉糊化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小麦品种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N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淀粉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极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通过改变稻茬晚播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含量进而影响其淀粉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甲醛作交联剂,甘油为增塑剂,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明胶-葡甘聚糖-聚乙烯醇缓释肥料包膜.测定了包膜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考察了明胶、葡甘聚糖、聚乙烯醇的质量比,甲醛、甘油用量对包膜的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包膜中尿素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50℃下,当甲醛用量为5ml,甘油用量为0.5ml,明胶、葡甘聚糖、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4:3:3时,制备出的包膜综合性能较好,膜中尿素有良好的缓释性能.该条件下包膜中原料之间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复合体,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5.
牛羊饲喂尿素的注意事项牛羊等草食动物喂适量的尿素,可以作为蛋白质的补充,但喂得不好,会发生中毒。1.瘤胃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营养源,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能使瘤胃微生物活动大大提高,促进尿素利用。因此,牛羊在饲喂尿素的同时.一定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的葛根淀粉磷酸酯的糊粘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沉降稳定性、糊化难易程度、耐糖、耐盐和抗霉菌的能力。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葛根淀粉磷酸酯更容易糊化,透明度高,沉降稳定性好,冻融稳定性提高,抗霉菌能力变化不大,糊粘度减小。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葛根淀粉磷酸酯的糊化变得容易,耐盐和耐糖能力提高;透明度先增后减。取代度的变化对沉降性和抗霉菌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固相反应法所合成的硼、硫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为载体,探讨三磷酸腺苷在载体表面上的吸附与缓释行为.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以二氧化钛为基体的纳米粉体材料对ATP有良好的吸附作用.40 min内,S-B-TiO2、B-TiO2、S-TiO2及TiO2纳米粉体对ATP的吸附率分别为94.7%、83.4%、71.3%和66.0%.其中S-B-TiO2纳米粉体的载药量比纯TiO2提高了28.7%;TiO2及其改性纳米材料对ATP的释放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5h内其释药百分比分别为43.5%、47.9%、25.1%和37.0%.其中S-TiO2对ATP的缓释速率比纯TiO2明显减缓.ATP的缓释过程符合非Fick扩散机理和Korsmeyer-Peppas模型.  相似文献   

18.
固体消毒剂过氧化尿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和过氧化氢为原料采用湿法合成固体消毒剂过氧化尿素,考察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过氧化尿素的收率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过氧化氢与尿素的反应摩尔配比为1.3:1,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0min,此时过氧化尿素的收率可达到87.32%,过氧化尿素的活性氧含量可达18.81%。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下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探讨了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辐射时间、淀粉预糊化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的玉米淀粉丙烯酸共聚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玉米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考察反应中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糊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考察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3 g,乳化剂用量0.35 g,淀粉与单体配比(质量比)1∶4,75℃下预糊化30 mi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h,淀粉/苯乙烯接枝物的接枝率达257.0%;进一步研究接枝物性能,甲基丙烯酸酯优于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