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证明,农业科技“电波入户”是广泛开展农村人才培训、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农业新阶段、新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全面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农业要发展,依靠科技推动仍然是主要途径,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农业高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无疑应该在科教兴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科教兴农的思路和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也必须构建起“三农”科技服务的体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多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发挥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着科教兴农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一、提高认识,强化农业高校“科教兴农”的社会服务职能“科教兴农”是实现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农业推广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科教兴农的关键所在就是农技推广体系如何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要求。研究借鉴国外农业推广的新经验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推广模式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战略的根本措施,对于培养现代型农民,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生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要求的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的县级图书馆,应立足于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在科教兴农战略中,担当起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科技兴农。科技兴农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以及这次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决定中都指出:今后实现农业发展目标,要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即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突出了教育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农包括了科技、教育和农业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和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教育是社会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及灌输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科教兴农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通过发展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人才,在农村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重要领域内大力  相似文献   

7.
科教兴农的排头兵──科技示范户孙福良近年来科技示范户成为科教兴农的排头兵,站在科教兴农的前沿阵地,点燃了星星之火,逐步促成科教兴农的燎原之势。科技示范户起到了新技术推广辐射和传播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业科技示范户是先进技术和先进科技...  相似文献   

8.
关于形成乡(镇)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的思考于秉钧为了落实“科教兴农”的方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努力推广农业科技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如普及了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农业广播学校、卫星电视教育接收站、各类科技推广站等等,已初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农的方针,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是硬道理。"肩负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我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农业的战略地位,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求必须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明确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实施科教兴农、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培训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备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笔者结合吉林省磐石县乡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其在农业科技培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论述。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开展农业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效的力量源泉。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而以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农技推广团队正是完善该基础的重要纽带。众所周知,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整个推广服务网络的"最后一站",即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重要施教者。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体系中,农业中专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农业中专人才、设备、基地、信息的优势,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既是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中专学校自身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应建立优质、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把握科教兴农的内涵,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教育和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科技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农科教结合”有利于整合农业、教育、科技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实行农科教结合,能够有力地促进科技、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能够富有成效地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力量,克服部门分割、相互脱节的现象,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能够进一步充实健全农村科技培训与推广网络和加强服务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活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专业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技推广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提高农技推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在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和培养适应21世纪生物科学大发展的人才等方面显示着特有的活力。笔者在较长时间内以“科教兴农”为先导,开展了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实验,为探索中学生物学教改新途径,构建中学生物学教学新体系提供借鉴。1探索历程1.1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产的水平可以说是生物科学与教育发展水平的一种具体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使科技、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科技成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户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的工作目标和基本方针,并且着重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求农村成人院校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在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实践中求得更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是农村成人教育跨世纪的使命和面临的唯一选择。农业问题在中国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令世人关注。目前,作为古老农业大国的中国面临的问题仍不容乐观;在广大农村绝大多数农户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农村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农村…  相似文献   

17.
<正> 农科教结合是适应“科教兴农”发展战略,迅速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奔小康”步伐的重大战略措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科教结合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教育为载体,把经济开发、科技开发和智力开发融为一体。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把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力量加以优化组合,形成合力,互为补充,进而取得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人才素质提高的综合效应。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使其不断取得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最近随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的考察组考察了上海青浦的赵屯镇,这个镇不断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现代化进程步伐加快。据当地领导介绍,这得益于他们重视农村教育,长期竖持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农科教结合,推行燎原计划,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村吸收运用先进科技的能力大大增强。上海市政府农科教等部门密切合作,切实推进科教兴农,成绩显著。就在考察期间,全市有关部门正召开会议推广实施科教兴农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要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性措施。师专教育要改革,必须找准自己在科教兴农中的位置。本文以科教兴农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为背景,论述师专教育改革中的“二加一”智能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对其作初步理论分析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建设,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讨论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成人教育应对策略,强调农村成人教育适应加快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