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2008,(6)
从诗的本质来说,它是虚实相映的。实,是指生活形象等客观因素。虚,是指情感、氛围、格调等主观因素。从诗的写法上来看,诗人一般常采用以实带虚、以虚人实、虚实结合的方法。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诗歌的思想、感情或诗所阐发的哲理是抽象的、虚的,而如何用具体的、形  相似文献   

2.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揭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和诗人的心灵在此相遇、交汇、相融,于灵光一闪的刹那,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寻找的那个世界,和诗人所寻找的那个世界竟是如此相似!在一种共鸣的愉悦和兴奋之中,我们达到了诗的彼岸,流连忘返。阅读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也会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种愉快的记忆。一个真正的诗人借助于语言要寻找的是…  相似文献   

3.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诗是一种文学特质 ,是大地上仅存的惟一不可复述的文学样式。它的本质意义在于“从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 ,并从“可见中见出不可见”的意义。诗是人感于社会、存在、人生、生命和历史的表达。鉴赏诗歌是对诗人创造的意象世界的再度描摹 ,从而让我们沉浸于“对摹拟世界的再度体验之中”。这种体验的过程也是意象回归的过程。意象回归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 ,结合对诗人时代、性格特征和创作意图的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 ,通过想像和联想 ,体会诗的感情色调 ,品味“象外之象” ,言外之意。因此诗又…  相似文献   

5.
“找一种诗的思维术”,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支柱,它显示了中国诗人对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的思维术理论主要包括:诗人“要住的是诗的世界”;诗“要有大的暗示能”;写诗“用诗的思考法去想”;诗的语言秩序要“超越形式法的组织法”等。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我国古代哲理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题西林壁》想必许多人读后深有感触。这首诗告诉我们:看一个事物要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写作文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的审美范畴中,“含蓄”美历来为诗人所珍视,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传统。要创造“含蓄”美,达到迷离恍惚的境界,诗人们通常采用的几种主要艺术手法是隐喻、暗示和象征。这几种手法的共同特点是:用一物去“影射”另一物;诗中景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只是诗人心中事物或情感的对应物(或说“影射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2)
1像风一样形意苏轼之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广为传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个真相: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就不同。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文化背景、能力以及对待事物的认识方式的各不相同,就必然影响到每个人对事物的“处置”结果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化反映。而艺术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以发现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创造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必然宿命和不二法门。创造的…  相似文献   

9.
我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我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了.但我却要由我们学校做起,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切诗的 ,都是美的。一切美的 ,也都应当是诗的。中国 ,是一个诗的国度 ,因此 ,它是美的。诗化的社会孕育了诗人 ,诗人又用诗美化着社会。诗人生活的社会 ,是诗人创作的信息源。诗人在生活中去感悟 ,去体察。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诗人的灵感 ,迸发出诗的火花。诗人说 :“灵感的出现是人创造能力的飞跃。”敏锐的感觉、畅通的思路 ;从外在的内化 ,到内在的外化 ,无论是古体诗、格律诗 ,还是自由体、朦胧派 ,都必须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杰出的诗人 ,多是充满爱心、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诗的天才是一种内在的禀赋 ,它同令人们作出英…  相似文献   

11.
自从王小妮90年代中期写出"重新做一个诗人"一诗之后,她的诗的确越来越独具个性,难以被一般的"女性诗歌"这样的范畴所包含。论文通过对王小妮近几年诗歌的细读,去发现诗人独特的语汇系统,她的词汇表和修辞方式,她在个人生活的细微之处所捕捉到的意义指向,即一种女性话语所具有的社会批评意义,揭示她诗歌的内在含义:她通过自己的诗所构建的具有女性主义诗学意味的话语,解构着这个时代占据支配地位的技术的和男性话语的"象征秩序"。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我国哲理派诗人的领袖,他的《题西林壁》想必许多人读后深有感触。这首诗告诉我们:看一个事物要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写作文亦是如此。“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相似文献   

13.
回顾海子     
王东东 《河南教育》2010,(11):40-41
海子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当代诗人之一,这从他的诗在大学生中的传诵程度便可清晰地看出来。在"百度贴吧"的"海子吧"中,有很多人用"纯净""自由""理想""飞翔"等词语来形容海子,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指向海子诗中所透露出的精神的。诗人已经走了,但是他的诗进入了高中课本和当代文学史,影响着越来越多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抵近诗的内核是我们背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名篇后的期望。年轻诗人王东东对海子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体诗风与当时诗坛的风气迥然不同。他以一颗童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因此 ,儿童的生活情趣成为诚斋诗关注的焦点 ,诗人的思维方式、心理动态和审美趣味也无不染上了浓厚的儿童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中老庄的"虚静"说可谓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它超越了有限存在而与人类灵魂达成了"先行对话",在深层次上触及到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这一本质问题。其中的许多思想对现代人的精神安顿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1):17-18
唐人咏药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者通过选取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咏药诗,论述了唐代诗人与药相关的生活片段及精神世界,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殊生活方式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舒婷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观照生活的方式,往往是首先投入内心,再通过内心的映照以辐射外部世界。她不注重对客体的直接描摹,而注重内心观照,借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去折射社会生活。因此,诗作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象征性。这使她的诗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作为诗所表现具像的外部世界往往是单纯的,而所表现的内涵、主题往往是丰富的、多义性的。《致橡树》这首诗就充分地反映出这一特征。诗是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现代气  相似文献   

18.
禅意诗体现了古代文人虚静守一的生活方式,是诗人从自心反省和力行实践中体验到的一种妙境。诗人从花和月——禅意诗中的典型意泉中获得一种直感、直知,从而明心见性,回归真我,追幕玄远空更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冥想王国和理想境界散发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诗人为之忘我付出,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去构筑。诗人横溢才华的耀眼光芒永远让凡人顶礼膜拜,诗人生命之谜自然而然成为人们索引的对象,引发人们去感叹,去怀想,去思索。然而人们往往读不懂诗人及诗作,只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诗人之死’这几个字总是比‘诗人之生’这几个字更具体”(布罗茨基),诗人之死促使人们去了解诗人生命的本质和真实。诗人是不死的,因为诗的生命永存———诗人之死是肉体的涅,使灵魂得以解脱和升华,在其终生追求的纯净世界中永生。般木岁月无情流逝,人世间…  相似文献   

20.
周正湘 《教师》2011,(17):114-114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