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士"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是个出现频繁的字.如"男士"、"人士"、"战士"等等.在古汉语中,"士"一般用作单纯词,可以表述很多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3.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 "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我"与"无我"探讨诗歌的主体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借来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德育者的主体个性.  相似文献   

4.
"礼"是儒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孔子"礼"是在对周礼的扬弃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荀子"礼"则是在继承孔子"礼"的同时,兼采诸家之长.孔礼与荀礼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
"吃"类动词不能与"下来"组合的说法缺乏条件的限定.事实上"下来"能用在"吃"类动词后表示行为的结束,而"下去"在"吃"类动词后表示行为继续进行,两者正好在"结束·继续"的语义对立对称模式中形成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6.
说"禅"     
现代汉语中"禅"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禅"字记录的许多词语中,"禅"的读音有些混乱.现在我们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一下"禅"字的读音及意义的演变历程,以分辨清楚现代汉语中"禅"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相似文献   

7.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8.
马青 《华章》2009,(21)
在汉语中"红"象征着喜庆、顺利、成功,是我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然而英语文化中的"red"使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它象征着残暴、流血,是种禁忌颜色.由于中西方在审美观、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的意义便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本文试图探讨"红色"与"黑色"在英汉文化中的主要象征意义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情治"、"德治"、"法治"很重要.只有做到了"情治"、"德治"与"法治"的完满结合,学校管理者才能够真正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起色、上台阶、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蒙蒙 《教育》2022,(19):67-69
在小学牛津教材中,故事板块占教材内容的三分之一.故事集语言知识、语言功能于一体,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在迁移中思,促成其深度学习;同时故事的"寓意"属性也让它成为学科德育很好的载体.尤其是当时代要求"学科教学"要向"学科育人"转变时,故事教学的功能也越发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王慧 《文教资料》2008,(31):39-40
近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对译者关注程度的提高,译者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翻译主体性研究"浪潮的掀起,译者获得了新生和更大的自由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此外,译者在发挥其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主体的存在,在"主体间性"中把握"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考研英语"经济学"领域内的词语使用非常集中,经济话题几乎全部在阅读部分展开.在历年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中,涉及最多的话题就是"经济".2010及2011两年的考题中,经济类话题文章分别出现两篇之多.economy一词及其派生词economic、economics、econonmist在历年考题中共出现了150次,其中economy出现多达40余次.这就意昧着,economy及其派生词在每年的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中,平均出现五次之多,似乎形成了一个考研英语"经济学".学好这门"经济学",成为考生取得好成绩的一块敲门砖.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考研英语中的经济话题几乎全部在阅读部分展开,在相对较难的语言使用部分,尤其是完型填空中很少出现.即使是在阅读部分,也相对集中在传统阅读理解题型中,即Part A单项选择题部分.要想轻松面对这门经济学,淡定源于"高频词"与"经典句".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构建理论体系还是研究现实问题,对高等教育学研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文章在对当前高等教育学研究中"问题"与"主义"简评的基础之上,提出关注现实问题,是高等教育学研究之必然.当今高等教育学研究应该走"问题导向"的研究路径,在问题研究中实现"问题"与"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文气"是中国古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今天有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文气"说的现代转型.可参照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新理学>中提出的"照着讲"与"接着讲"模式,先从继承古代优秀传统方面来"照着说".对"文气"说的历史作一回溯;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说,关注现代语言模式、文学形态的演变,在原有的概念、范畴里注入时代精神.同时也可与西方相关的文艺理论进行对接,在转型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文气"说的诗性之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郝文华 《现代语文》2007,(3):29-30,28
我们在《强调"异"的"也"字句》中,论述了在礼貌原则的制约下,"也"字明表类同,实重相异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继续讨论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情况和所处的句法框.根据我们的观察,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有的较强,有的较弱.这与它们所处的句式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同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比如我们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我也有同感"的话语.我们读过一段文字后,有时候会拍案叫绝,这也是深有同感的表现.而"通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体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到或者是想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会全身不舒服,甚至出现一些过敏的反映,这种现象属于"通感".针对"通感"、"同感"的这些特点,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尤其是在地理的课堂和课后的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的、适时的应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及当前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妇女的"弱"势地位,导致的一个社会问题是性别比严重失调.在农村青年妇女进城务工取得相对优势的现实背景下,农村部分男青年却在择偶中处于"弱"势.这种"强"与"弱"角色的变换,打破了农村婚姻体系,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中经常遇到要用"0"表示的值,这些"0"不是没有意义.化学中不同的"0",其意义大不相同.下面谈谈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些"0"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尝试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英语课堂中实现很有必要,是一种可行且较为理想途径.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哲学心理学基础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利于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达到英语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