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桅船     
落下两片白帆在下午金色的海面上像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在它下面是随着微波欢笑的阳光在它上面是含情不语的风,我想这就是船对海的爱和周围对这爱的颂扬当代诗人蔡其矫的诗深受中国传统诗歌、民歌以及外国诗人惠特曼、聂鲁达的影响,其诗歌注意多种表现方法的运用,题材和形式的多样化。白色的帆、金色的海面、欢笑的阳光、含情不语的风……在明艳的色彩,和谐的事物中,寄寓了诗人对理想、自由和生命的追求。歌唱我们生活中的光明,向来是蔡其矫诗的特点也是诗人的人生追求和情感体验。双桅船@蔡其矫~~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诗歌以创作主体的划分而正式分裂为主流诗歌和地下诗歌两种。坚持十四行诗创作的作家既有九叶派成员在内的老诗人,也有热爱十四行诗的青年作家,他们大多都具有被批判、遭放逐牛棚、五七干校的经历。因为他们写诗一般都没考虑拿去发表,是给自己或一二友人看的,不必考虑读者的欣赏趣味,没必要迎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所以诗歌以真诚的情感体现出对艺术美的追求。诗人大多把诗歌当成苦难生存境遇下的精神支撑,尽可能表达自身对人生的梦想、爱情的得失、青春的困惑、理想的思考、对光明的呼唤,对十四行诗体的形式与格律也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十四行诗人以唐湜、孙静轩、吴钧陶、陈明远、肖开、蔡其矫、郑铎等诗人为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就步入诗坛的蔡其矫创作了不少充分表达自己创作个性、艺术追求和富有抒情美特质的优秀诗歌,但由于这些诗歌的内容与那些时代的生活主流存在看某些疏离,而被视为偏离了时代的主旋律.就诗歌的本质而论,他的这些抒情诗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美含金量,也是对诗人自觉坚持艺术纯正性的有力表达,更是对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批判、自审等独立的理性精神的坚强捍卫.  相似文献   

4.
郭风、何为与蔡其矫,是当今福建文坛德高望重的三老。他们分别以散文诗、散文与诗歌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享有较高的创作地位和广泛影响,并且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1977年3月下旬的一个黄昏,年届60的诗人蔡其矫,从永安到厦门,来见一位被称作"鼓浪屿女王"的女知青。他们在鼓浪屿灿烂奔放、鲜花似锦、春意融融的氛围里散步。当暖风如醉时,蔡其矫大发感慨:我一生结识过无数美女,多数都头脑简单;那些有才情的女子又往往相貌平庸;  相似文献   

6.
1977年3月下旬的一个黄昏,年届60的诗人蔡其矫,从永安到厦门,来见一位被称作"鼓浪屿女王"的女知青。他们在鼓浪屿灿烂奔放、鲜花似锦、春意融融的氛围里散步。当暖风如醉时,蔡其矫大发感慨:我一生结识过无数美女,多数都头脑简单;那些有才情的女子又往往相貌平庸;而既  相似文献   

7.
宗藩诗人是明代河南诗坛的特殊创作群体,从大量明清文献中可以稽考出二十位明代河南宗藩诗人。在对他们生平著述进行考证的同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诗歌风貌迥异于普通诗人,而这种诗歌风貌形成于特殊的诗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与中国诗人海子都生活在现代化高涨、诗歌兴盛的年代。他们都是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体现了城市与乡土的冲突。叶赛宁的诗歌主要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出发,孕育了宝贵的生态思想;海子的诗歌则充满了对生命存在本身的关注与对终极价值的追问。他们的悲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悲剧,是现代性的焦虑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人顾城和法国诗人兰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神童诗人,拥有同样的传奇人生,同样的短暂生命。本拟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诗歌语言和风格作一简单的比较,并认为:顾城和兰波都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他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追求诗歌的美,创造新的“宇宙语言”,因此他们都为自己祖国的诗歌革命做出了贡献,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郭小川和马雅可夫斯基都是著名的政治抒情诗人,他们两人处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之下,诗歌都与社会、人民和时代主题紧密相连,但他们的诗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无疑他们两人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文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他们的诗歌公共性异同进行了比较.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他们的诗歌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个人特色,不同点是马雅可夫斯基有讽刺诗而郭小川没有;在形式方面,虽然他们都使用“楼梯体”,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自由观奠基于他对人类本性和人生困境的洞察领悟。在卢梭眼中,自由本质上是自主性的自由、平等式的自由、历史性的自由。紧扣三重内涵的自由,卢梭围绕人何以不自由进行了深刻的人性反思和现实揭示,围绕人如何再自由展开了独具一格的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围绕自由当归依何处展示了完美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卢梭的自由观充满了对人的深切关注,并蕴涵了深刻的价值命意。  相似文献   

12.
卢梭是民主主义的现代复兴者,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设者,然而两者在自由论题上具有类似的理论结构和叙事逻辑:无支配自由是两者理论的终极旨趣,对称性平等是自由的实现条件,个体消融于共同体是其消解无自由不平等的理论策略,社会(公意)高于国家(政府)是其构建自由生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欧洲法治进程是与欧洲的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紧密相连的,但是对"人本"思想的狭隘理解和对"自由、民主与人权"的激进主张必然会阻碍欧盟法治进程和引发欧美法治瑕疵,促使人们不断反思并形成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真正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并最终重拾马克思主义.欧洲法治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范畴中的"人本"思想,才能更有力地维护良好社会秩序,造福予人类.  相似文献   

14.
论依法行政的民主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上自由化,政治上民主化,是现代行政法治实现的两个基本前提。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也不可能实现依法行政。民主化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行政法治的实现程度。因此,实现依法行政必须建立民主基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民主的这一本质特征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贯彻行政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说话的权利——论后现代作品的表达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叫做后现代的时代,是通过小说《卡珊德拉》来说明后现代是一个时代,并且一定是一个民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的文艺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后现代的时代特色。而后现代并不是没有内容、没有中心的,它有意义、有价值、有精神。虽然喧哗异常,但是足见民主的力量。后现代作品的表达方式决定了其后现代的本质,权威的力量明显正在一点为越来越普及的话语权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黄河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涉及河流的篇章近百篇。其中,中原最著名的河流几乎都在《诗经》中出现过,可以从中看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先人筚路蓝缕,沿着大河创造出来的..真实地记录了大河边周人的生活情景,反映的是大河风情.  相似文献   

17.
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是他却理性地认为贵族制必然衰落,民主社会必然到来,民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于是,托克维尔分析了贵族式自由的特征、价值、弊端以及民主的本质。他相信在一个民主的时代,自由不可能建立在贵族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如何避免民主专制主义,以及如何避免以民主的名义破坏自由。因此,托克维尔期望即将到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而且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民主和自由的结合会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在他们的诗歌中均表现出忧郁这一重要特征。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死亡”来表现他们的忧郁情结。李金发写死亡,可以清晰感到他的忧郁,他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表现个人的忧郁情感;波德莱尔是自然地诉说着死亡,与人们交流着死亡的经验,他诗歌中的忧郁充满思辨和哲理,是一种时代的批判。他们诗歌中的忧郁情结都是他们身世经历的一种显示。  相似文献   

19.
严复从救国救民、挽救危机的目的出发,撰《老子评点》,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与民主、自由的精神相符的,而君主专制则是与“无为而治”相对立的,且认为《老子》在逻辑和公例等方面具有近代科学的因素。据此,严复认为中国古代就具有反对专制,提倡自由、科学、民主的传统。因此,他主张在中国进行民主政治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与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价值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自由,形成了专制腐败的官僚主义特权阶层,因而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必须以原苏联为殷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要正确处理好自由与民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自由与自由化、自由与自由主义、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