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结合我国责任式创新发展现状,构建一个跨层次的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深入剖析责任型领导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跨层次影响,并分别解析了团队关怀型伦理氛围与员工长期导向在此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以62个团队370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26.0、Mplus7.4等统计软件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责任型领导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涓滴效应,即责任型领导对员工责任式创新具有跨层次的正向影响;团队关怀型伦理氛围在责任型领导与员工责任式创新关系间扮演中介作用,解释了责任型领导涓滴效应的作用机制;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出发,员工的长期导向不仅可以正向调节团队关怀型伦理氛围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影响,而且可以调节团队关怀型伦理氛围的中介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论,阐述了研究对责任式创新理论发展的意义,并对管理者如何促进员工责任式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促进员工创造力成为当代领导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目标。本研究整合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创造力成分模型等理论视角,构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理论模型,以78个研发团队(78个团队主管,314个团队成员)为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揭示2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跨层次正向预测效果,且对创造力支持氛围具有正向预测效果;(2)创造力支持氛围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到跨层次中介作用;(3)创造力支持氛围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效应,创造力支持氛围越高,2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观开放性视角,探究团队跨组织搜索与经验开放性对于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作用.在团队层次,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与团队创造力显著正相关,情景式学习和借鉴式学习两种外部学习方式在团队跨组织搜索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个体层次,根据远端个性差异影响近端状态差异进而影响绩效的理论,提出经验开放性通过创新自我效能对个体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并得到支持.跨层次研究结果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负向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即创新自我效能在低团队跨组织搜索水平下起到显著中介效应,说明团队层次开放性和个体层次开放性对于个体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5):81-86
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出发,将建言氛围和LMXD纳入分析框架,研究了谦卑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跨层次作用机制,以及建言氛围和LMXD分别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与调节作用。运用了51个团队196名团队成员的样本,实证结果表明:谦卑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正相关;该关系被建言氛围所中介;LMXD负向调节了该关系。另外,LMXD也调节了建言氛围的中介作用,即团队中LMXD水平较低时,谦卑型领导通过建言氛围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中介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观开放性视角,探究团队跨组织搜索与经验开放性对于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作用。在团队层次,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与团队创造力显著正相关,情景式学习和借鉴式学习两种外部学习方式在团队跨组织搜索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个体层次,根据远端个性差异影响近端状态差异进而影响绩效的理论,提出经验开放性通过创新自我效能对个体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的假设并得到支持。跨层次研究结果发现,团队跨组织搜索负向调节了创新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即创新自我效能在低团队跨组织搜索水平下起到显著中介效应,说明团队层次开放性和个体层次开放性对于个体创造力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6.
资质过剩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如何避免资质过剩感的负面效应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公平理论,研究构建资质过剩感与创新行为的关系模型,采用60个组织259名员工与主管的配对问卷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作繁荣反映个体积极而有意识学习并展现充沛活力的状态,在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而组织分配公正氛围和绩效报酬跨层次调节了员工资质过剩感与工作繁荣的负向关系,当组织分配公正氛围和绩效报酬处于高水平时,其负向关系不显著。有调节的中介检验发现,绩效报酬显著地调节工作繁荣的中介作用,而组织分配公正氛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组织有必要注重工作繁荣,在报酬方面采取激励措施并形成公正氛围以规避资质过剩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升员工知识共享成为影响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组织危机与挑战的关键驱动因素。整合资源保存理论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构建了正念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的跨层次影响模型,关注员工积极情感与团队心理安全在两者关系的跨层次中介与调节效应。通过对76个团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正念型领导对员工积极情感、团队心理安全与员工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员工积极情感与团队心理安全在正念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共享关系间起到跨层次的中介作用;(3)团队心理安全在员工积极情感与员工知识共享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跨层次调节效应,团队心理安全感越强,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11)
在复杂快变的市场环境下,团队反思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作用有待明确。基于行动学习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一个包括团队反思、自我管理、道德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作用模型,并运用72个团队355名员工—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反思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跨层次正向影响;自我管理在团队反思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发挥跨层次中介作用;道德领导正向调节团队反思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节"团队反思—自我管理—员工创新行为"的"2-1-1"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于压力情境下普遍存在的辱虐管理,基于“工作重塑”概念的最新发展,研究研发主管辱虐管理抑制或激发员工工作重塑的内部机理与边界。基于情境调节焦点与资源保存理论,采取网络问卷填写方式,在3个时间点收集331份高科技企业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层次回归与Bootstrap分析,结果表明: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倒“U”型影响员工促进定向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防御定向工作重塑;情境促进聚焦部分中介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对员工促进定向工作重塑的倒“U”型影响,情境防御聚焦完全中介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对员工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正向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调节研发主管辱虐管理对员工促进/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影响,并同时调节情境促进/防御聚焦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要有效把握好辱虐管理的度,将其尽可能地控制在挑战性水平,针对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的研发人员作出不同的调整,充分发挥其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工程创新需求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25家单位的82个项目组进行问卷调查法调研,共获得68份来自主管、305份来自员工的有效配对样本数据,采用HLM、Amos和SPSS进行跨层次的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程创新需求对个体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工程创新需求和个体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显著正向调节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在高质量组织创新氛围中创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强,在低质量组织创新氛围中该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1.
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的跨层次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创新和公平理论,对比分析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的情境限制,以289位主管及759位员工为样本,采用跨层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行为具有相关关系,但二者影响员工创新的作用情境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变革型领导通过组织创新氛围和LMX平均水平的跨层次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但此种领导行为也可能导致团队内LMX差异水平的扩大,进而形成阻碍创新的"圈内及圈外人"的差序氛围;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新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此种领导行为可以提升组织分配公平,进而正向调节员工创新水平.研究结论为领导者准确把握不同领导行为的适用情境提供了实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英姿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1):136-139
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了组织创新氛围与授权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路径.提出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组织创新氛围与授权型领导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心理契约在组织创新氛围与授权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中起中介作用,且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与创新行为的路径;组织层次与团队层次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提升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英姿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1):136-139
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了组织创新氛围与授权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路径.提出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组织创新氛围与授权型领导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心理契约在组织创新氛围与授权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中起中介作用,且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与创新行为的路径;组织层次与团队层次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提升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何打破"沉默是金",增强员工建言行为已成为当前领导者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整合情绪感染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与已有研究结论,构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重点关注员工积极情绪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跨层次中介效应,以及共同愿景作为团队情境,在两者关系中的跨层次调节效应。以80个研究团队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1)自我牺牲型领导分别对员工积极情绪与员工建言行为产生显著的跨层次正向影响;(2)员工积极情绪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分别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中起到跨层次中介作用;(3)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共同愿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共同愿景不仅对员工建言行为产生显著的跨层次正向影响,还分别跨层次正向调节员工积极情绪、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员工建言行为的正向关系,共同愿景越强,员工积极情绪、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员工建言行为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4,(2):87-90
探讨了团队层次变量变革型领导、多元化氛围与个体层次变量员工感知差异对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617份IT行业跨国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跨层次分析表明:感知差异与员工工作投入显著负相关,与员工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变革型领导能够促进积极多元化氛围的形成,从而跨层次提升员工工作投入、降低员工工作倦怠;多元化氛围在感知差异与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起跨层次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关注领导风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而忽视了领导自身的创造力对下属创造力的重要作用。依据社会学习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阐述了领导创造力对员工创造力的跨层次影响机制,检验了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团队权力距离氛围与组织创造力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基于448份企业主管—下属配对样本(93个团队,448个员工),采用多层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领导创造力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在领导创造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团队权力距离氛围对领导创造力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组织创造力支持感正向调节了角色宽度效能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即组织创造力支持感越高,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探讨集体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与团队认同为调节变量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之间的作用。通过对团队主管和下属员工调研形成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团队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集体效能感部分中介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团队认同调节集体效能感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团队认同调节集体效能感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托内在激励理论、控制理论与认知理论,构建了一个跨层次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个团队共235个在职员工和领导进行调查,通过Mplus检验了精神型领导、员工战略认同、差错反感文化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精神型领导对员工的创新行为有正面影响,而员工战略认同在精神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层次的差错反感文化能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在差错反感文化较低的团队,精神型领导通过员工战略认同影响创新行为的正向中介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差错反感文化较高的团队,上述正向中介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组织变革层面揭示数字化转型影响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有关数字化转型企业样本数据,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从个体内在资源和组织外在资源两个层面入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促进调节焦点、工作重塑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在数字化转型与促进调节焦点及工作重塑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上级发展性反馈不仅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的积极影响,还调节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注意挖掘异质性资源,激活个体促进调节焦点、诱发个体工作重塑,并活用上级发展性反馈,从而获取更多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陈超  刘新梅 《软科学》2023,(4):13-18+4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选取领导-成员交换(LMX)为中介变量,团队前摄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领导-领导交换(LLX)对个体创造力的跨层次作用模型。采用HLM统计分析软件对60个团队包括273名员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LLX对个体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2)LLX对LMX具有正向影响,且LMX在LLX与个体创造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团队前摄性正向调节了LLX与LMX之间的关系;(4)团队前摄性调节了LMX对“LLX-个体创造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