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法是伴随着公域治理模式的转型而出现的一种思潮和规范现象。在事业单位改革和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下,运用软法的精神和机制能够消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塑造其民主自治品格。在制度建设方面,软法应该协调国家法,成为高校人力资源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导控性装置。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现象及其产生行政化的根源,并就高校"去行政化"难点做了具体分析,希望给当前中国高校改革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方艳芬  朱魁 《大众科技》2013,(5):253-254
我国高等教育历久存在定位、发展行政化倾向。高校行政化、领导官位本位化、行政部门机关化,管理官僚化及衙门似作风已成为阻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到高等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是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处所在。  相似文献   

4.
吕婧 《科技与管理》2011,13(2):128-130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来已久,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与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行政化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并逐步演变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通过对高校“行政化”弊端的分析,认真反思如何使高效发展走出“行政化”制约,如何归还高校办学的独立自主权利。由此可见,废除高校行政级别、剥离教育部对高校的管理和评价权、排除行政干预对学术活动带来影响等呼声日益高涨,逐步演变成为“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校去行政化:内涵、原因与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溢波 《科教文汇》2011,(6):190-191
"去行政化"的内涵:不等于不要行政,不是把有职务的优秀学者排挤出学术活动,不仅是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其精髓是规范行政权力。"去行政化"的原因:消除高校行政化弊端的迫切要求,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治权的不断要求,重塑政府、社会、高校关系的必然要求。改革路径:宏观上厘清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根本;纵观上大力培育高等教育的社会中介组织是关键;微观上抓准学术与行政的平衡点是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雅楠 《科教文汇》2014,(19):188-188
高等学校制定“大学章程”,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治理结构,促进高校去行政化,并逐步走向一个依法治校,学校自主办校的科学化轨道。推动高校章程,一方面将对大学举办者、办学者的权利边界和职责义务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在大学内部治理进行规范,将成为中国教育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启航。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设立在高校的基层组织,“行政化”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尊重青年规律、贴近青年特点、满足青年需求的客观要求,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行政化的形成存在政治、文化等多种影响因素,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违背了大学知识建构和人才培养的本质和规律,大学去行政化实际是一个回归大学管理本质的过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一书从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揭示大学管理的本质属性,为我国大学去行政化和人才培养环境打造寻求新的解决思路,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的科学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9.
教育去行政化是时代的要求,是进化的教育要求,没有去行政化的教育虽然依旧暂时可行,但是去行政化后的教育发展将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是教育或者文化本身的一种进步。不求发展,避免改革及固步自封似的教育模式实质是倒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行政化(官僚制化)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而在国家创新转型和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去行政化改革、创新大学组织管理模式再次被提上日程。A大学在内部网络组织实践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通过对A大学的扎根研究,发现内部网络化合作模式是节点直连下的多向组织过程,它由组织成员产生的项目/任务/问题触发,由角色自觉和保障性/培育性两类组织制度直接驱动实现;保障性制度与培育性制度会促进角色自觉,而角色自觉又会反过来更新某些保障性制度。此外,网络化合作的组织制度需要一种参与式治理结构作为保障,而角色自觉则需要组织成员对工作意义的共同理解和共生发展。最后,讨论了科层组织与内部网络组织的异同和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内部网络组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代替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知识产品,但公共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其运作机制必然和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因此,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去行政化"改革应以创新法人治理结构为突破,着重建构有利于政府与院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平衡治理机制,重塑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公益性价值目标,让学术权回归应有地位,以便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向院所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鄂颖  胡新峰 《科技与管理》2012,14(2):123-127
以教育先行观为视角,就高校行政化与教育先行观的对立展开探析,明确了教育先行观内涵、高效行政化发展现状,两者的对立化对高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制定了应对高校行政化对立教育先行价值观的科学措施,对净化高校教育环境、强化教育先行观,淡化行政化对立影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明显的行政化趋势,严重影响了其作为直接创新主体的创新职责、创新激情和创新活力。"产学研"去行政化既是深化科技体制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其创新效率低下的倒逼。作者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中"产学研"去行政化的必然性在于有利于强化创新责任、激发创新热情和净化创新环境,探明了"产学研"去行政化的要义为取消行政级别、减少行政干预、转变行政管理,并指出以根除思想毒瘤、完善管理体系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推进"产学研"去行政化,达到增强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目标、集聚创新动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科技创新中“产学研”去行政化的必然性,探究了“产学研”去行政化的要义,并指出保障和推进“产学研”去行政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行政化是制约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资源配置过程中行政权力过重甚至越权干预学术事务是造成行政化的根源。提出了改革资源配置模式实现行政与学术权力良性互动的四条建议:国家通过法律和规范手段确保对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基于大学分类、定位和水平决定国家拨付各大学教育经费多寡;教育部门向大学拨款过程中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西五所高校学生对学生会"行政化"态度的402份有效问卷,采用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对学生关于学生会"行政化"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学生基本特征方面,性别、专业类别及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对于学生会行政化态度的显著因素(P0.05),并且女生认同学生会行政化的概率为男生的2.532倍,理工农医类学生比人文社科类学生更加认可学生会行政化,成绩越差的学生越认同学生会行政化;在家庭背景方面,没有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认为高校学生会行政化的形象已被大部分学生乃至社会大众认可,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和减轻高校学生会"行政化"。  相似文献   

17.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途径来说,我们必须探索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创新,在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下工夫,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王朝晖 《科教文汇》2013,(21):14-14,16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途径来说,我们必须探索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创新,在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下工夫,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心理疏导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一方面,心理疏导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理问题的需求,另一方面,心理疏导满足了高校学生自我调整、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发挥心理疏导作用,必须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在充分运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前提下,注意吸纳、再创新心理学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尹晓丽 《科教文汇》2012,(30):25-26
本文追溯了西方大学自治的产生、发展历程.指出大学自治理念对当前中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着重分析了中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