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中发生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跨国并购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就不同专利产出类型分别回归检验.结果 显示,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最大的并不是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密集型企业应创造条件通过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绩效,应加强并购后的学习与吸收以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同时政府应继续对企业创新加以补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以沪深两市2007—2017年116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新存量特征对企业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技术互补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基础、专利能力、研发投入与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创新存量与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跨国并购活动中并购双方的技术互补性特征能够显著提升主并方跨国并购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的基本思想,以2015—2020年间出于技术资源寻求型动机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计算出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综合创新效率;进一步构造计量模型并引入企业吸收能力和政府补贴两个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检验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在中国企业创新活动两阶段中均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高;(2)在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数量最多的两大行业中,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高,但对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无促进作用;(3)企业吸收能力有利于增强跨国并购对企业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形成“能力强—转化快”的良性循环;(4)政府补贴能增强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成果转化阶段中却未呈现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效率提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海归高管和研发创新的合并数据,考察了高管团队的海外经历及其专业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海外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以及专利申请总量。此外,拥有更多海归高管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质量,更少存在策略性创新行为。进一步区分海归高管的专业背景发现,技术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海归高管均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法律背景的海归高管不会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产出,但对创新效率存在正面影响。由于高管的海外经历可能与技术创新存在反向因果关系,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与前面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还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对2005-2007年52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匹配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设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两个指标,刻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吸收机制和知识再创造机制,从多维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但没有促进母国研发产出的增加;异质性投资动机和异质性东道国对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寻求型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而资源寻求型投资对母国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则有一定抑制作用;投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的研发投入,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促进了母国的研发产出。  相似文献   

8.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峥  聂思 《科研管理》2016,37(4):36-43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购成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负二项回归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13年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能促进并购企业创新绩效,非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目标企业知识基础绝对规模对并购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的影响,并购企业知识基础绝对规模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相比类似性技术和不相关性技术,互补性技术并购能够显著促进并购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尚洪涛  宋雅希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21-1131
选取民营制造企业样本,通过构建PVAR模型,动态分析政府补贴、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互动关系,进而揭示中国民营制造企业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应和配置合理性问题。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制造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均有滞后期为1-4年的促进作用,且对创新数量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说明补贴持续激励了企业创新产出的“量”与“质”,但企业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短视行为;反过来,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对政府补贴的后续投入强度分别具有滞后期为2-4年和1-4年的促进作用,且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迅速、更显著,说明政府更注重参考企业创新质量的反馈情况。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积极影响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优化了“补贴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后续补贴投入”的政企双向反馈链条,说明高市场竞争有利于创新补贴的高效使用和合理配置。研究结论可为政府补贴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民营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程聪  王立丰  钟慧慧  陈盈 《科研管理》2018,39(10):90-99
企业跨国并购中,产业进入模式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而技术匹配能力则决定着企业能否将关联业务拓展转化成企业竞争优势。以长三角地区186家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为基础,探讨了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业务关联与技术匹配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国际竞争力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业务关联程度需要通过技术匹配能力影响对企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作用。当外部环境动态性日益提升时,业务关联程度与技术匹配能力之间的正向联系就越强,而技术匹配能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则不受影响。因此,环境动态性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匹配能力在业务关联程度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了“扶持性”和“门槛性”两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扶持性”政策和“门槛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扶持性”和“门槛性”政策都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就单个政策而言,“门槛性”政策比“扶持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大;但两种政策的创新激励存在互补效应,其政策协同比单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大。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我们的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扶持性”政策通过加大研发强度等资源补偿效应激励企业创新;而“门槛性”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与市场竞争的程度密切相关,只有适度的市场竞争才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3)两类政策对创新激励的影响存在企业和地区方面的异质性。本文拓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类型)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优化以持续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Z公司技术创新动因的跨国并购案例,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和区位优势分析风电设备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动因。研究表明:风电设备企业跨国并购有技术创新动因,不仅为了获得技术,而且利用被并购企业研发机构逆向融合企业在国内的研发机构,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获得技术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研究技术创新动因的跨国并购,对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税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还是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茜  于连超 《科研管理》2006,40(12):116-125
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波特假说为理论基础,选取2007-2015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即环境税有效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发明专利申请量);(2)环境税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呈现滞后性特征,即当年环境税有效地提升企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当年环境税有效地提高企业第二年的技术创新产出(发明专利申请量);(3)环境税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呈现高质量化特征,即环境税并不能显著地提高企业非发明专利申请量,却能显著地促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这些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不变。研究结论为新时期完善中国环境税以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创新质量不高和法律保护不完善的制约,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分析了法律保护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平均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法律保护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和总体创新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策略性创新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分析表明,法律保护可以通过资金效应、技术效应和信息效应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其中技术效应是当下法律保护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主导中介效应。相比提升效率,法律保护的公正、执行、透明度以及法律中介组织更能促进企业开展实质性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质量,法律保护对非高科技企业、成熟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和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本文对进一步完善法律保护以有效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宛秋  马红君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03-1210
本研究基于2007-2012年上市公司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并购成熟度、财务资源和公司治理质量三个刻画主并企业并购特征的变量,接着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并购主体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行为在并购主体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主并企业并购成熟度和财务资源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公司治理质量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并购后增加研发投入会弱化并购成熟度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对于财务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却起到积极强化作用。从而为企业技术并购决策以及并购后的研发投资决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要想通过技术并购提升探索式创新绩效,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并购双方的技术之间存在新颖的重组机会;(2)并购企业可以有效整合目标企业的技术。技术匹配特征是影响并购后双方技术重组新颖度和整合难度的关键因素。技术邻近在强调双方技术基础在宽泛的领域中相关的同时又允许它们在细分的技术领域中存在差异,因而可在提升技术重组新颖度的同时降低技术整合难度。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2013—2017年完成的253起技术并购事件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并购双方的技术邻近特征通过促进并购企业的内部研发网络重构正向影响其并购后的探索式创新绩效;程度中心势负向调节技术邻近与内部研发网络重构之间的关系;网络聚集系数则增强了程度中心势的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内部研发网络重构的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主导的技术并购中不显著;程度中心势和网络聚集系数的调节效应在成熟企业主导的技术并购中更强。与利用式创新的辨析表明:内部研发网络重构是技术并购双方技术邻近影响并购企业探索式创新的独特机制。  相似文献   

19.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19,40(10):230-239
通过概念模型构建和对422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基于跨国创业导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绩效提升机制及行业技术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际市场积极竞争、主动创新和敢冒风险的跨国创业导向是天生全球化企业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的天然引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促进海外市场盈利水平和国际业务员工增长将天生全球化企业潜在跨国创业绩效转化为现实国际竞争优势;高技术行业属性对国际化绩效提升发挥增强型调节效应,中低技术行业属性则具有弱化型调节效应;企业规模、年龄等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生产型或贸易型的企业性质虚拟变量影响显著。本文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波  李波 《科研管理》2021,42(1):47-56
本文将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17年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汤姆森全球并购和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专利创新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不同省份企业的创新升级,而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型企业相对于新兴型和瓶颈型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升级的效果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提升市场竞争力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缓解融资约束程度和推进价值链攀升四个机制,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