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视点扫描     
《安徒生童话》邮票一面市即打折据6月3日各集邮媒体报道,6月1日发行的《安徒生童话》邮票在各邮政集邮柜台出售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儿童的欢迎,人们纷纷在新邮出售点排起了长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排队者均可买到新邮,新邮票要凭新邮预订证,其中不干胶邮品要持预订和抽中了的尾号购买。喜欢集邮的儿童如果无证, 抽不中尾号想买也不行。在新邮出售点是如此,到了邮市却另是一番景象: 《安徒生童话》邮票小版票面值7.6元,邮市开市价6.8元,收市价6.2元,低于面值1.4元。小本票面值3.8元,邮局售价6元,邮市开市价5元,收市价3.7元,低于邮局售价2.3元。不干胶品种从20多元的期货价格下滑到13.6元。点评:既然新邮在邮市打折卖,为什么不在邮政窗口敞开供应?青少年是集邮的生力军和集邮队伍的基础,在儿童节里,连专门为儿童发行的邮票也不向儿童敞开供应,这算一码什么事!  相似文献   

2.
2002年的邮票年册,在集邮公司买要152元,在“游商”手里买要130元,在邮市上买竟只有120元!年册,年册,买你究竟要花多少钱! 岁末年关,又该到取“年册”的时候了。我满怀欣喜,来到集邮公司,买到属于我的那本2002年“年册”。这时,一位“游商”漫不经心地走过来,他看了看我手上的年册,小声说:“想买便宜的吗?”  相似文献   

3.
邮市与入世     
邮票市场——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国的邮票市场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起落都让集邮者悲喜交加:邮市经历高潮时,喜的是手中持有的邮票“涨”了;悲的是一项“怡情、益智、增知、储值”的文化活动带上了一些铜臭味。谁不知邮票这种特殊的商品“只涨不跌”,红了眼的投资者看到钱就忘了一切。虽说此事非偷非盗,但那种对集邮一无所知,又才大气粗的投资者为了挣钱进入邮市,邮市炒做的灾难就开始出现了。邮票跌破面值暂且不说,打折风暴就让无数集邮者寒心。2.80元的邮票竟然只售0.84元。集邮者辛辛苦苦在邮局预订的新邮票,年底便跌得面目全非。虽然热爱集邮的人是不太在乎钱,可谁又能真的熟视无睹呢?这么惨烈的局面实在让人捶胸顿足。  相似文献   

4.
2001-6《永乐宫壁画》邮票发行好几年了,虽然笔者预订了几套,也反复多次欣赏、观察过,由于量少,又是同一天从集邮公司凭证取回的,并未发现印刷方面有什么异样。前不久朋友出差回来,从外地邮市给我带回了一些0.80元面值的JT零票,留作寄信用。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不论什么邮票只要拿在手上,总要用审视的眼光看  相似文献   

5.
何铭 《集邮博览》2014,(3):94-94
正邮票预订证,想必集邮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但它既不是邮品,又不是集邮工具,似乎与我们集邮无关,但邮票预订证在我国施行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一种与集邮密不可分的载体。凡是老邮迷都有邮票预订的经历,尤其近些年邮票预订证更是越做越精美。笔者所在的浙江的邮票预订证从2004年(即第三轮生肖猴)开始,就以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邮市”里拥挤不堪,一个个“邮商”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甚至顾不上吃午饭,但他们却喜上眉梢,因为在邮票的进出之间,他们挣钱了。集邮者也有高兴的,上周,一个老朋友在笔者的办公室说到“邮市”的“火爆”仍然是滔滔不绝。我问他是不是买进中意的邮票了,他赶紧否认,他说,他借着“邮市”的热闹,卖掉了许多邮票,因为现在集邮太累了。集邮者买卖邮票并不新鲜,但集邮者因卖掉邮票而如释重负这个问题就值得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有人(邮政部门的员工占多数)把国家邮政发行的JT邮票(这里专指未使用过的新邮票)分为“集邮邮票”和“寄信邮票”。一些集邮者把自己从集邮公司预订或从邮市里购买的新邮票拿到邮政局寄发邮件时遭到拒收:理由是邮票必须在邮政窗口现买现用,必须是本窗口出售的标有特殊印记或符号的  相似文献   

8.
王国平 《中国集邮》2001,20(7):20-21
3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到建议停发第三组生肖邮票的文章时,对于生肖集邮迷的我来说,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年后又读到了类似文章,去年看到了第三篇——《邮政周报&;#183;邮市商情》上署名直言的《生肖邮票还有吸引力吗?》。文中言商言利本来无可厚非,但仅以钱论票,一叶彰目,难免偏颇。他们的观点没有得到大多数集邮爱好者的认同。我感到欣慰。可是静下心来,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即生肖邮票在各种各样的集邮人士心里都有一个很高的期望值。特别是《庚申猴》票在新中国邮票里成了一面旗帜,在邮市里也成了“风向标”。因此,我憧憬的第三组生肖邮票是一组精品。  相似文献   

9.
吴伟忠 《集邮博览》2003,(5):54-54,55
前几天遇到一位久违的邮友,谈起天来未能免俗,三两句话就说到投资邮票的事情上。我随口问他近期买没买些邮票,谁知却勾起他二十余年前的一桩憾事。二十余年前的某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上海太原路邮市买《庚申年》邮票,那时面值8分的《庚申年》已卖到2元钱一枚,他将三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共200元全带在身上(当时他每月工资还不到60元),准备买100枚《庚申年》藏在家里,以便日后升值与人交换其他邮票。谁知他一到邮市,《庚申年》已涨到2.2元1枚,他一算200元只能买91枚《庚申年》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起,我国纪特邮票的发行期由过去的1 年改为6个月。国家邮政部门希望通过缩短邮票的发行期这一把双刃剑,在规范集邮市场的同时又激活邮市。缩短邮票发行期的政策已运行有4年之久。4年来,邮市到底有多大的起色?每一个关心集邮市场的有心人对邮市的现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相似文献   

11.
缘起:我是1957年受老伴的影响开始收集邮票的,当时不懂集邮,仅仅是攒些邮票。大约在1981年初,我去西长安街六部口集邮公司门前自发邮市交换邮票,与时任北京工艺美校副校长的林丰年相识,当时林不到40岁,但他谈吐文雅,谦恭和蔼,待人热情,给我的印象极深。我俩有相见恨晚之感,他给我留下住址,以后便经常去他家闲聊。  相似文献   

12.
"你缺什么邮票,不妨到邮市去看看。"在集邮人中,需要补什么邮品,到邮市去寻觅已是极平常的事。然而,从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的30年来,上海邮市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来笔者将《集邮博览》2004年12月的《寄售部寄售邮品目录》中的J、T邮票价格与今年第一期至第三期中的同类邮票价格作了一个粗略的比较,最新的价格比去年12月份的价格大体上涨了10%以上。2月上旬,1974年至1982年的J、 T邮票价格由去年年底的6000元上涨到6500元。从北京、上海邮市的情况来分析,上海邮市J、T邮票货源紧缺,北京的货源更缺,往往要从上海、或者是从香港进货,到货达3版的J、T邮票就算量大了。品相、题材好的J、T邮票,有时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4.
香港过去发行邮票只有邮商才可以预订,一般集邮者只能在邮票发行当天到邮局排队购买。到邮局排队也很方便,一般来说只要等候三十几分钟,有时只要十多分钟就可以了。但在1996、1997年邮市炒风炽热时,等候两个小时以上是等闲事。不少人本来不集邮,只因转手出售有利可图,于是全家  相似文献   

15.
邮乐     
《集邮博览》2012,(10):67
开心角笑话卖邮票一日早晨,邮市某摊位。一位集邮爱好者看中了几枚邮票,问邮商:"请问,这些邮票都是单卖(丹麦)的吗?"邮商答道:"不是,是荷兰的!"集邮者:"……"  相似文献   

16.
宝木 《中国集邮》2000,(1):12-13
21世纪起始年的邮票内容如何,以及会对邮市造成什么影响,是众多集邮非常关心的事情。从近20年来新邮在邮市好恶的变化看,除了发行量作为影响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外,邮票本身的设计、票幅、印刷版别和质量以及题材等诸方面因素。也往往影响到新邮的价格定位和走势。国家邮政局于新邮预订前夕,将明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85%的邮票图稿亮相公众,以引起邮人的关注。笔根据业已公布的2000年计划安排20套83枚(其中3枚小型张)邮  相似文献   

17.
邮迷玩邮票     
于爱波 《集邮博览》2012,(11):85-85
2011年底,抱着对2012年中国邮市的坚定看好,想着反正自己也要做新邮首日封,"一头是养,两头是放",索性在往年预订的基础上,又多订了几套邮票,准备在2012年的邮市中试水一搏,以邮养邮。时至今日,纵观今年前8个月我所经历的新邮市场,用"雾里看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伊始,月坛邮币卡市场又一次乔迁,从马甸搬到了位于海淀区北三环的大钟寺。月坛邮市始创于1988年。十年动乱后,我国集邮事业蓬勃发展,广大集邮爱好者急切希望能有一个进行邮品交换、交流的场所。为顺应这一需求,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在市集邮协会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创建了月坛邮票市场。月坛邮市的开办在我国集邮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我一直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是我的集邮却开始于猴票丢失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工作,一天一位朋友到单位带来了他买的猴邮票,并将其中一个四方连直接送给了我,当时我不集邮,也不懂集邮,所以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写信的时候因为嫌这个邮票麻烦就用掉了。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集邮博览》是在2008年。我借参加北京奥博会邮展之机,去马甸邮市逛了逛。看到了奥运专题版《集邮博览》,很是喜欢,就买了一本。这是一本大众化的刊物,既专业又让人感觉很亲近,因此每逢出差或旅游,我都随身带着,翻翻看看。独享其乐!没想过要给《集邮博览》投稿,毕竟它是大刊物,仍觉得投稿、发表是很遥远的事情。直到2011年3月,安徽题材的邮票《儒林外史》发行之际,酷爱安徽历史的我突发奇想,是否可以探究—下《儒林外史》邮票的主要原地,也投—下稿?于是写了篇《探寻〈儒林外史〉邮票的主要原地》通过电子邮箱发给了《集邮博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