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一项重大突破。广东职业教育提出了在十一五发展阶段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基于此,职业院校既要满足学生个性的要求,又要更好地适应企业订单的要求,运用何种培养模式才能更贴近企业的需求,专业课程怎样改革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达到与企业的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成为职教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省职业院校积极进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实践探讨,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我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教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借承接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职业院校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之际,将广东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工作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并提出一些工作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讨如何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同广东实际相结合,使其本土化,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形成适应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构建有职业教育尤其是学校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正经历着由学院式向工学结合模式转变的转型期,人才养模式应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高职教育必须为区域经济服务,必须提高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能力,导师制工学结合成为这一重要改革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育人模式。文章论述了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职校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模式下光电技术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别在光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更要加强与企业的有机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光电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撑。分析2008年以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轨迹,剖析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尚存在赛项覆盖广度不够、竞赛过程与企业生产结合不紧、竞赛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入不深等问题,据此提出政府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产赛教”融合、“岗课赛”融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的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必经之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如何实现和搞好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和广大职教工作者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刊介绍了唐山市技师学院等五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体会,希望以此为引子,使校企合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模式得到了更多的研究与应用推广。高职教育归属于职业教育,是突出职业培养的教育理念。同时,工学结合的主要特征也是将就业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仅符合高职教育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充分践行人才培养初衷。1.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突出就业导向的人才教育,其应用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高职数学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进行类别研究,探索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定位及其发展动力问题.作者认为基于特定的管理机制和成长空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必须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类型必须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企业利益实现高度融合,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各利益体的共同利益协调模式,为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一种互赢的行为。本期介绍3所职业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0.
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步伐,就必须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形成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加快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实践教学,切实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推进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1):28-31
建立健全我国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明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与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机联系的工学结合模式运作机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职业院校必须在合同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保民生、促就业”的重要举措,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稳步扩大职业规模,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正努力推动湖南职业教育向高质量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文章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在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及维修专业的具体实践,分析其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这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一模式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出发,在宏观发展上强化宏观调控,在院校运行上强化市场导向,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推进工学结合,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1.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悄然转型。分析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看到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同的内在要求。1950年代…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育模式制约和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难以受到学生的青睐,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难以取得企业的认可,最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确定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相互对接。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间"无缝链接"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模式运作的整体过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当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本文就职业学校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时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本文尝试提出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分类标准、构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和主体框架。力求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从大胆探索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大力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建设、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监控制度等方面去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使学生获得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发展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