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进入“微时代”。文章指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育载体缺乏创新、工作平台不够完善、教师团队合力不足、文化环境比较复杂五方面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微课程”“微载体”“微平台”“微团队”“微环境”五微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之旨归与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精神和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爱融入学生生活,把爱注入自身工作,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21,(4):79-83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现状及困境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目前大学生思政"微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并从引导大学生增强"微时代"的应对能力,充实"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微时代"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帮助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有效地应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不断探索全新的"微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微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微时代"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对高校而言,"微时代"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地位颠倒、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价值立场动摇等问题。结合当前"微时代"发展的实际,应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创新"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夏风云  康艳青 《文教资料》2012,(21):125-127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在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态,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把握"微"视域下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如何面对"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优势和动力,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媒介已经深入到了文化、政治、科学教育、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微时代"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其次,深入探讨了"微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得出结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微媒介的重要性和特点,将微媒介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努力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在社会运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高校如何利用网络媒体等科技手段作为教学载体,越来越受到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讨,以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时代"的兴起,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既给大学生的生活和沟通方式带来极大的便捷,也成为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势在必行。面对"微时代"的发展,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紧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切、及时和深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将微媒体作为辅导员思政教育载体的必要性,充分分析了微媒体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从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微媒体、建立高效干预机制以及积极组建微媒监控队伍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微媒体应用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有效巩固微媒体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微媒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及时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宏网络"时代走向了"微网络"时代。"微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发展;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构建与"微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实践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师生共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网络第一线;建立"学工在线"网站,集"服务、交流、教育"于一体,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吸引大学生对"自己网站"的注意力,引领大学生形成主流网络道德意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与监管,需要克服“工具+技术”的片面观,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在全面把握网络载体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学生相统一,网上教育与网下工作相统一,建设监督与正面引导相统一,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统一,并最终实现网络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媒体时代,借助网络媒介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之一.以“微博”为载体和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堂、校园“微”文化建设、服务型“微”平台建设、班级“微”管理为具体实施路径,实现教育主客体的全方位互动,改变传统抽象化、教条化的单向度教育范式,促进教育双方的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动融入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和体验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可信度,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转向.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信息化时代,高校辅导员具备信息素养是时代对辅导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他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备的素养。辅导员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舆情监控的难度加大,在学生中的威信力下降。为应对这一挑战,高校辅导员也要充分利用微信这种新载体的优势,转变工作模式,利用微信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大学生舆情思想监控,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创新工作形式,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活动特点及其关注的热点,必须找准切入点,不断改革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微时代"这一层面出发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剖析"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突破与实践突破,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开发和运用的教育新载体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着力于挖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展。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选择科学合理的途径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期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树立目标、奋发有为,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络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思政工作向"主体—主体"结构转型,弱化大学生交往行为中的功利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交际障碍、网络成瘾以及信息封闭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到积极深入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中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社交网络话语权,从而主导社交网络中的大学生交往行为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红色影视艺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红色影视艺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他们的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质素,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填补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简单、空洞、抽象、陈旧的现状。彰显我校"艺术兴学"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