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建立求能欲概念和创新欲概念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才能、智慧和新事物的需要和渴求是客观存在的。求能欲(益智兴趣)和创新欲(创造兴趣)在心理系统中已有准确的定位。求知欲、求能欲、创新欲之间是层次递进的相交关系。创新是时代的课题,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也有必要培养。创造教育方兴未艾,培养创新欲的工作应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求知欲”这个词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求能欲和创新欲的客观现实,仅利用求知欲概念不便于指导和促进“激发求能欲和创新欲的工作”。故建立求能欲概念和创新欲概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理欲关系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王夫之总结、分析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性和矛盾性,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论述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理欲观。王夫之的理欲观是对先秦儒家和宋明理学家理欲观的合理成分的继承,是对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理论的批判,是对中国传统理欲观的总结、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欲     
当代新闻传播学只是把新闻欲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来论述,而对人类新闻欲的真正本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欲将情感、兴趣、需要居于中心地位,规定和表达着新闻价值的基础和本质,它实现了与人性本质的贴近.人类新闻欲的无限多样性,新闻欲满足的依次递升性,新闻欲程度的有限和反复再现性以及满足新闻欲的对象的可替代性等重要特性,使它成为人类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基本动力,同样也成为对人类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认识新闻价值和传媒经济必须认识新闻欲,新闻欲是新闻价值和传媒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新闻欲研究的日渐式微并不能否定它是任何一种新闻传播理论都绕不过去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欲不可纵     
陈谏 《学习之友》2006,(8):12-13
欲者,欲念、欲望之谓也。有人很称道无欲则刚,用意十分的美好,其实,真正做到“无欲”是很难的。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乃古今常理。细分之,又何止六欲?经商的有利欲,写作的有发表欲,贪杯的有酒欲,好麻的有赌欲,当演员的有表现欲,想成名的有功名欲……有欲是正常现象,问题是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望,不“欲”过头,更不滋生非分之想、邪恶之欲。如果“一念之欲不能制”,那“忧患随焉”,下场是很可悲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苟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6.
评孙奇逢“天理中未尝无人欲”思想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奇逢的天理人欲的道德论是辩证的 ,对立统一的。如果说由于诸多原因 ,主观反映客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别的话 ,那么作为主观一方的人欲因受诸多条件限制 ,也就不可能都绝对正确 ,但也不至于达到一定要消灭的程度。如果那样 ,也就没有什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也就没有人定自可以能胜天。这区别于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绝对论。这样一来 ,他便给人们提出了一个究竟是应当循理为前提还是从欲为前提的重要问题。若或从欲 ,人则人矣 ;循理 ,人则天矣。人则天 ,是人之一于天矣 ,人之一于天 ,则是自觉以人而合天 ;人则人 ,是人之别于天矣 ,人之别于天 ,则是盲目以人而逆天。逆于天者 ,必然受到规律惩罚 ,一于天者 ,一定能战而胜之。这在理论上则给人们立世行大道于天下 ,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方法或原则 ,它可以使人一往直前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理欲之辨在宋明理学中讨论的最热烈,到南宋朱熹集大成.根据对宋儒理欲之辨的文本解读,和后代学者对理欲之辨的解释阐明何谓天理,何谓人欲,以及天理、人欲之间的关系.从而用更准确的理欲之辨的内涵来指导我们当代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自春秋时期开始,一直就有公、义、理与私、利、欲的对抗,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治世之道,并未显出成效,这种理欲对抗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存在重大影响。应该找到一条走出理欲对抗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在于将“理”与“欲”绝对对立起来,并把“理”加以合理化,把“欲”虚无化。我们应当反思其实质和危害,并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去人欲而存天理"来自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且二者又存在诸多差异,主要有三:其一,朱熹讲"性即理",既讲人之性又讲物之性,并且认为人、物之性都是禀赋天理而来;与此不同,王阳明讲"心即理",以为天理即人之道心,人之良知。其二,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首先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格物致知",然后"为善以去恶",从而"克尽己私,复还天理";与此不同,王阳明反对朱熹所谓"即物而穷其理"之说,认为"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是就心上讲求,"存天理"只在于"去人欲"。其三,朱熹认为,"存天理"与"灭人欲"是先后不同且又相互统一的两种工夫;与此不同,王阳明认为,"去人欲"与"存天理"是同一的,"去得人欲,便识天理",并且特别强调去除人欲。然而,他们都讲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去除人欲,因而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生命源泉.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质:一要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二要创设教学环境,培养创新精神;三要进行思维训练,强化创新思维;四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另外还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对物理师范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尝试 ,对培养物理师范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来自创新学习。学生创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拘泥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学生创新学习呼唤创新型教师。当前教师素质还适应不了学生创新学习的需要,因此必须实施提高教师素质策略,包括塑形策略,塑造教师自身形象;学习策略,更新教师智能结构;科研策略,改变教师工作方式;名师策略,树立教师成长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地开发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并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只有加强知识管理,营造一个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等在内的创新体系,才能使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求得企业持续、快速、高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教育 ,提倡开放式探索性题 ,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性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本文对存在性、规律性 (等式、不等式或其他关系式 )与函数性质相关探索性题的思维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下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唯有创新.机制创新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观念创新是开拓市场的先导;技术创新是增强竞争力的保障;管理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必须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推进理论学习、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此外,高校领导干部在自身建设方面应具备宗旨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平和意识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这是高校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作为一个过程,自始至终离不开逻辑思维。创新的准备期总是从问题开始,而问题的提出是合乎逻辑的;至于收集整理资料所用的诸如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本身就是逻辑方法。创新的创造期同样受逻辑框架的制约。创新的完善期是通过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的交错运用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广西大学化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工程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