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孟子"仁政"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贯穿着"民本"的主张,孟子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治经世之学.他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赞赏西方民主政治,提出了实行和平外交、变革封建教育制度、学习西方实用科学的见解,他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严复把教育看成是救国的根本。他在正确解决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从中国教育的症结入手,通过强化教育救国观念,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改进基本的教育方法,实现其教育救国的主张。严复教育救国思想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严复对西方教育文化认识上存在着矛盾性,二是对教育的过分依赖,忽略了政治变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改革思想体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特别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在中国访行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的主张,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本文仅就郑观应的议院观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又是近世以来的国学大师,在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方面影响颇为深广。他曾撰文反对西方代议政治制度,因为他坚持认为适合他国的政治制度,不一定适合中国,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他结合明朝官职并吸收西方政治制度创造性提出"五权分立"的政治设想;他曾从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分镇""分道"思想出发,主张地方自治主义,以克服民国政治中的黑暗和腐败;他批评当时青年道德低下及"全盘西化"思想,主张实行国学教育,来提升国人道德水平,实行自己的教育。但是,章太炎并不反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章太炎一度主张保存"国粹",但并不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坚守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与学习西方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思想是魏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元。魏源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极不和谐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远超前人和时人的变革主张,引领了中国近代史上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全新风尚。无论是其除弊安民的变革主张,还是其"师夷长技"的近代意识,其最终目的都在于重建康乾盛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治经世之学。他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赞赏西方民主政治,提出了实行和平外交、变革封建教育制度、学习西方实用科学的见解,他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一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文艺要以社会效用为标准,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的人。柏拉图这一思想的提出,完全从他的政治需要出发,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性。因此,对他这方面理论的研究和评价,必须建立在洞察当时的历史现状和他的哲学思想以及政治理想的基础之上。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文艺思想是由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派生出来的。这正同文学思  相似文献   

9.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得到延伸和深化,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师夷"思想,其内容包括军事上主张学习西方战舰、火器及养兵、练兵之法;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允许私人开矿设厂,并谈及商业保险问题;政治上,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并流露出对西方政治的向往."师夷"思想及其学习西方的精神对后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作为汉代群儒之首,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他在继承先秦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建构他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意义深远.董仲舒的美学思想是其哲学、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其神秘的唯心主义成分要予以批判,但也要看到他对天人关系认识的合理性的一面,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客观联系,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的民本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上以君民交泰公利说给君民关系定位,提出了通达民情的现实问题,以西方的议院选举和日报充实和发展民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以近代科技教育取代科举制,以增进民众的智慧,并主张重整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对抗外来文化侵略;通过对郑氏民本思想的梳理,可以反映出近代民本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很多政治思想和主张建立于进化论的思想基础上。然而我们可以从梁启超的思想中发现两种进化论。这两种进化论之间其实不完全是和谐的。因此,要成为一个融贯的思想体系,梁启超必须有一种策略,以将二者融合起来。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并进而为其整个政治思想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统治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是汉代调均思想发展的重要原因.董仲舒是汉代调均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调均思想属于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体系,主张济贫调均与安民保民、救荒等相结合,以防止贫富过分悬殊,使天下"易治".汉代调均思想,既有经济内涵,也有政治内涵.调均思想的社会调节作用建基于帝王"作民父母"的社会政治定位之上,帝王养育、救助臣民,是为了让他们尽忠尽孝,唯命是从.同时,它也反映了下层民众主张解除贫困者生存之忧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政治诉求.具有平均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容闳一生大力倡导"教育救国","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是晚清思想界、文化界主张从制度层、精神核心层变革的最早倡导者,深刻地影响了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他建议太平天国"设立工业学校体制",向曾国藩提出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兵工学校,这是伴随着大机器生产的中国最早的技术教育,对职业教育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主义是补充与完善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政治哲学思潮.西方共同体主义深受古典哲学思想影响,认为政治是一种远离暴力和强制的、通过理性对话实现的、为普通公民所普遍积极参与的公共存在状态.在自由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坚持处境化自由观,倡导在与有意义的他者的承认关系中达成自我实现;在民主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提出积极培育现代公共领域以实现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协调互补;在权利问题,西方共同体主义反对剥离善性的空洞权利观,主张呈现权利要求背后的道德根源由此维系权利共生的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6.
天人说足荀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荀子有"天人相分"的主张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等,于是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相呼应,思想界主张荀子有"人定胜天"、"人能征服自然"思想的观点日渐增多.似乎荀子的天人关系主张是中国古代天人思想体系中的另类.实际当我们从荀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看他的完整的天人关系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绝没有强调"人定胜天"、"人能征服自然",而只是突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强调人类应该尽其所能了解、认识、适应、顺应、利用和改造自然,"敬天道而尽人事"是人类的努力方向,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墨家学说为先秦之"显学",富有独创精神,在学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墨子的"十论"思想体系做了综合分析,认为墨子从平等观出发,在人际交往原则中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在政治思想中主张"非攻"、"尚同"、"尚贤",在经济思想中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从而论证了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平等观.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对近代中国走向自由之路提出了一种设想,即通过从生产上推动工业革命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带动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和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冯友兰主张的从"新事"(即工业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到"自由"(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设想,无论是从当时的时局,还是从其主张的内在逻辑,都存在一些困难,或者说难以成立的地方,而这其中的问题在于他所谓的"新事"与"自由"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新事"与"自由"之间的区别也为我们反思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当今中国的国际处境提供了某种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人才问题历来被政治家、思想家所重视。人才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了选拔人才要以德才兼备作为标准,同时他也提出“才难”的观点。孔子的人才主张很全面,基本上形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任人唯贤的人才学思想体系,同时也是社会大变革在孔子思想上的反映。孔子“举贤才”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任人唯贤政治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立宪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不断发生变化.梁启超的政治管理思想,颇有儒家"中庸"的味道,他一方面积极地在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学说中寻求帮助,一方面把这些学说放在中国的现状和思想发展状态中进行比照试用,希冀找出一条既反对顽固守旧,又反对激进革命的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