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胜 《传媒》2002,(11):33-35
丁一岚先生过世已四年有余,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在她去世后不几天,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限于篇幅,没有完全表达我多年来对她的感激之情。后来一直想写,种种原因没有再动笔。这几天,翻阅她给我的一些信函,不禁想起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新闻工作者。 认识丁一岚先生,是在 1980年的冬天。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之爱侣,文字联姻、诗书言情者,知多少! 可知这一对?“战地青衫侣”,邓拓、丁一岚。翻开诗卷读读吧:一九四二年,《心盟》:“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邓拓诗)一九七九年,《挽联》:“山海风波心盟永忆,万家恨雪云际长明。”(一岚词),数十年间,沧海横流,有多少悲壮情怀,绵绵情爱!当丁一岚对我轻吟那诗句,眼中流动的是何等感人肺腑的深情! 一九四一年冬,那一夜,晋察冀根据地,平山县。  相似文献   

3.
“丁零零……”电话声响,我赶忙拿起听筒.“是祥科同志吗,你寄来的《新闻爱好者》每期都收到了.尤其是《邓拓与丁一岚的诗情》一文,我们几个都看了,很有兴致啊!你知道吗,邓拓和丁一岚的故事,胡老,胡开明知道得不少,胡老还是他们的‘红娘’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一趟.”  相似文献   

4.
抚摩着丁一岚大姐的赠书、几封来信和我的合影,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春天的探望去年4月,我去探望丁一岚。她的笑容还是那么灿烂,开国大典上现场直播的嗓音还是那么清脆悦耳,行走自如,一点都不像多年来靠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重病人。她热情地招待我喝胡萝卜汁,吃南方甜美的袖子。她说:“萧乾的老伴文洁若昨天送来的柚子。”我俩天南地北随意聊天,谈到中央电视台最近播放的《文旗随战鼓》短片。丁一岚说:“那是系列电视片‘百年回眸’中的一章,专门写晋察冀日报八头骡子游击办报的。你注意到没有,有一个骡子驮着印刷设备的…  相似文献   

5.
齐越同志的逝世,是我国广播电视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北京广播学院的重大损失。齐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青少年时代,他便投身于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来到解放区参加党的新闻工作,1947年开始播音生涯。1949年10月1日,他和丁一岚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播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人  相似文献   

6.
1987年4月27日至30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辽宁省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北京广播学院分会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召开了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史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兆麟、副主任委员赵玉明、林青,委员丁一岚等和来自全国29个省、自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对父母的新闻经历了解甚少,只知道父亲邓拓用"马南邨"的笔名写了<燕山夜话>,因为很多人在议论着书里的文章;只知道父亲在人民日报工作了十年,因为我家住在报社宿舍;只知道母亲丁一岚一直在广播电台工作……而对他俩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的经历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8.
邓拓书法     
邓拓同志是大家熟悉的新闻界老前辈。他热心收藏、研究古代文物,又以精湛的书法深受人们的赞赏。最近,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了邓拓藏画、书法展览,邓拓同志的夫人丁一岚同志在前言中说:“许多朋友希望再看到邓拓的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9.
△纪念晋察冀日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于去年12月在京举行。当年在报社工作过的200多位老新闻工作者,应晋察冀日报报史研究会的邀请,从太原、西安、武汉、沈阳、石家庄和呼和浩特等地前来参加。他们在北京的老战友丁一岚、杜导正等同志也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0.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  相似文献   

11.
正迄今为止,《燕山夜话》共有四个版本,即北京出版社1963年8月初版合集本,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新版合集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燕山夜话》并附《三家村札记》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燕山夜话》注释本。其中,初版合集本共分五集,每集收录杂文30篇,共150篇。1979年4月版的《燕山夜话》是"文革"后出版的第一个合集本,文前有邓拓1958年的留影,邓拓1963年3月为初版合集本写的自序手迹,邓拓夫人丁一岚的《不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16日,中共河北省委、阜平县委、县政府专程到北京,为筹建中的晋察冀纪念馆征集革命文物。晋察冀日报研究会会长,原晋察冀日报社老新闻工作者陈春森同志,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的子女邓小岚、邓壮捐献文物。陈春森同志捐赠了在反“扫荡”战斗中坚持出版的铅印晋察冀日报原件及复印件。邓小岚、邓壮捐献了邓拓和丁一岚同志在晋察冀边区结婚时,聂荣臻司令员赠送的一只煤精雕刻的花瓶。和邓拓同志用过的望远镜、行军床。以及两本晋察冀边区出版的书籍等。  相似文献   

13.
书讯     
《邓拓诗词墨迹选》《邓拓诗词墨迹选》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编有邓拓生前在各个历史时期书写的诗词墨迹近130幅,其中关于新闻工作的也有若干首,并配有陶军等同志写的注释。邓拓博学多才,是卓有声望的报人、作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的书法具有潇洒俊逸、瘦劲洗练等特点,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书由邓拓夫人丁一岚编选,以纪念邓拓逝世20周年。估价:5.50元。  相似文献   

14.
邓拓的书法     
邓拓同志的书法,十几年前常在荣宝斋、和平画店等橱窗内见到。但都是行书大字。最近走访邓拓同志的夫人丁一岚同志时,她拿出珍藏的几本邓拓同志的墨迹给我看。这些自勉诗、家书之类,都是行书小字。不论大至径尺,还是小不盈寸,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潇洒俊逸,笔势奔放,通篇气韵很足,有一笔到底、一气呵成之感,行书那流畅洒脱的特征得到了充分表现,看来邓拓同志好用狼毫。另一个特点就是瘦劲洗炼,以骨力胜。他的大字行  相似文献   

15.
福建人民出版社收集有关悼念邓拓同志的文章,编成《忆邓拓》一书,准备出版。丁一岚同志要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是“三家村”的唯一幸存者,又曾经和邓拓同志一同工作过十多年,对这个委托当然无可推辞。但是经历过这十多年人所共知的沉冤浩劫之后,我在感情上发生了一种并不自知的变化;特别是每一提到同受灾祸的邓拓、吴晗两位同志,便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不可抑制。因此在受命作序之后,踌躇再三,只好撇开对邓拓同志本人的沉恸哀思,将自己的思路引向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6.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退下来,才有较多外出的机会。“我是第一次来福建。这倒不是因为路远,实在是因为忙。象天津,离北京那么近,虽然路过几次,竟没有下去看看。”老李解释着,带着几分解脱的笑容。  相似文献   

17.
关玲 《中国广播》2007,(5):13-14
初听《阿亮的烦恼生活》是在2004年第一届广播娱乐节目大赛上,当时觉得这个栏目幽默风趣,而且很贴近生活,确实是一个好栏目,但仅此而已。三年后再听这个栏目,真的很吃惊。首先,它居然生存了四年。在如今变化比计划快的年代,能够长时间生存和运营的节目真的很不易。其次,这个栏目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制作和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8.
看到有朋友说广州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厂,深有感触,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的情况。1994年工厂由我父母在19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19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200万元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元几乎都是机械价格。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1994年建厂到2006年,  相似文献   

19.
公元648年,晚年的唐太宗身体不佳,忙着探求长生不老药,心情很是不爽。但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令唐太宗特别兴奋的事情。唐朝派往天竺的一个使节,竟然一举消灭了天竺各国。这个一举扬名的使节,就是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天竺国在唐时叫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天竺。唐朝与天竺国的友好往来,源于唐初三藏法师与中天竺戒日王尸罗逸多的友好交往。王玄策的任务是作为正使,护送戒日王的使臣回国,并出使天竺国。他和担任副使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兵     
张勇手,原名张永寿,电影演员、导演。山西汾阳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不久被选送到文工团。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文工团团员。1957年应邀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黑山阻击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军文工团分队长、队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