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越南古典女诗人清关夫人和她的字喃唐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古典土诗人清关夫人是继胡春香之后又一位越南历史上字喃唐律诗的重要女诗人。也的字喃唐律诗,虽然也讲究格律严谨,对偶工整,但诗语平实,抒情味浓,特别是诗人敢于冲破前人“诗必言典”的陈旧窠臼,开创了越南字喃唐律诗的一代诗风,对促进字喃唐律诗体越南民族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杜甫的作品中,部分诗歌流露出了“中兴”意识,表达了诗人的“中兴”思想。“安史之乱”的爆发使诗人的政治理想出现了由“致君尧舜”向实现“中兴”的一个转变,他是唐代诗人中这一想法较早和较多的表现者。杜甫“中兴”愿望的表达是多种形式的,他之所以提出“中兴”口号与其自身所信奉儒家思想及社会现状密切相关。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兴”局面不是开元盛世,而是太宗时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最喜爱用“白”字的诗人之一。对其进行诗学解读,实际上涉及中国经典审美理论的文化原点。他尚白,他像白玉,它有清白爽朗的人生精神,人格是光明洁白的。“白”字之美以原创的神秘隐藏在诗人的灵魂里。如李白诚然有一种白云情结,这是他的情绪感所由生发的明亮、纯静、冲淡、孤寂、清高、悠然、顿悟的精神状态,糅合着道家的自然无为和释家空寂清静的哲学人生。剖析李白诗歌中的“白”字句,就可以深入诗人的灵魂,就可以探求诗人的诗学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并进而理解诗人的人生体验、生命精神和光明爽洁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越南古典女诗人清关夫人是继胡春香之后又一位越南历史上字喃唐律诗的重要女诗人。她的字喃唐律诗,虽然也讲究格律严谨,对偶工整,但诗语平实,抒情味浓,特别是诗人敢于冲破前人“诗必言典”的陈旧窠臼,开创了越南字喃唐律诗的一代诗风,对促进字喃唐律诗体越南民族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隐逸湖区”说塑造了华兹华斯离群索居、怡情自然山水的诗人形象,在客观上遮蔽了他频繁造访伦敦等都市之事实以及他对城镇居民生存现状的细致体察和深沉关切,因而不可避免地误读了他“择居”湖区的深层动机。本文认为,华兹华斯“择居”湖区在根本上是基于个人天性及“审美济世”之诗学旨归的自觉选择,其中很可能有科学家牛顿的人格魅力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吴均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就以往文学史上对吴均的评价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文章认为:吴均是我国中古时期一位承先启后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不流时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远非同时代诗人那些轻靡浮艳之作可比拟。吴均又是唐律的真正奠基人,他的《咏柳》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完全合于唐律形式要求的五言律诗。文章强调指出,吴均对我国诗歌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给予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由于他创作了很多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言诗,并影响了英国民间诗人的创作,因此被誉为“人民的诗人”。本文主要介绍丁尼生成为“人民的诗人”的时代背景,其方言诗的题材、内容与意义,以及他对平民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顾城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童话色彩的诗作。而与其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相关联,“太阳”意象成为了诗人不同时期童话心境的诗意写照。顾城诗歌中的“太阳”意象富于独特的审美意蕴.它们在积极的意义上表现了诗人对希望、童贞、真理、爱和力量的追求,在消极的意义上则表达着诗人对生命短暂、对现实生活绝望等种种悲剧性体验。  相似文献   

9.
唐朝诗人孟浩然似乎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因为他言行中充满矛盾。然而,通过对他诗集的阅读和史传上有关他事迹的解读,在着重探讨了孟浩然“风流”个性的本质所在后,我们发现他是一个“真正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任真率性的人。如此,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为人行事和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10.
《唐律》是我国历代封建法典之集大成者,《唐律》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具有“适用法律官民平等”、“官吏之赃罪重于平民之赃罪”、“贪赃即惩”、“法网严密,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宽严相济”等显著特点。解读《唐律》中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具体规定与立法特色可知,《唐律》对贪污贿赂罪的规定,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贪污贿赂立法仍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分析其借鉴价值,能够使我们从《唐律》中汲取营养,进而从“严密法网”、“从严治吏”以及“官民平等”三方面修改和完善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的唐诗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创作宗旨上,提出"以唐人为指归"之论;2.从雅正原则出发,表现出趋尚古雅的唐诗观;3.崇尚壮美、天然的盛唐风格,贬抑柔弱、巧饰与险怪的晚唐作派。在选编实践上,其《唐诗鼓吹》表现、引导了元代诗坛宗尚"唐音"近体的风气,沟通了宋金两朝学唐、崇唐间的差异,为元代诗坛"宗唐得古"开启了先声。  相似文献   

12.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13.
徐献忠和胡缵宗都以盛唐为中心看诗歌的变化发展。徐献忠从“感遇之情异”确立“声诗之变”的缘由,而“旨趣盛唐,,时,不“忘研穷之过”,是他对唐诗演变规律的理性把握。胡缵宗的唐诗风雅观所包含的“诗变”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他的唐诗“感格”论,以对“生命格调”和“时代格调”的整合深入了明代对“诗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韩愈以其奇险的诗风成为唐代诗坛第二次新变的代表之一."奇"语和"丑"语的大量运用,一方面形成了韩诗奇崛瑰怪的诗风,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路;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奇险,流于文字游戏,又降低了中国古典诗歌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思方式是决定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从盛唐到中唐诗人们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产生的影响。指出盛唐人普遍以兴会作诗,而中唐人则有意打破兴会中意与象的平衡,从而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盛唐诗人大多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开阔明朗的胸襟气魄,还有雄视古今的高度自信。孟浩然作为盛唐诗坛的重要成员,其诗歌自然会表现出这一共性,但其个性似乎更为鲜明。盛唐气象的光辉在孟浩然诗中以独特的方式获得表现,在错综复杂的成因中,其作为一名隐士的特殊生活方式对这一独特"气象"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初唐前期,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沿袭宫体。"初唐四杰"探索新道路,改造宫体诗,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四杰"的作品未能完全摆脱齐、梁浮艳诗风的影响。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大力倡导诗歌革新。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要有风骨。陈子昂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超越了"初唐四杰"。  相似文献   

18.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认为他“气体卑弱”,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其中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缜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歌中的“仙人掌”意象,内涵丰富、韵致独特。首先,“仙人掌”在唐人笔下,意指汉武帝神明台上的承露“仙掌”。唐代诗人借“仙掌”捧盘之事典,既讽刺了汉武帝佞仙惧死的荒谬举止,又抒发盛袁无常的历史沧桑感。其次,“仙人掌”又指西岳华山之上的“仙人掌”峰,唐人在描写华山时,往往提及“巨灵掌劈华山”的神话传说,该传说为“仙人掌峰”蒙上了一层神秘瑰奇的美丽面纱。再次,在唐人那里,“仙人掌”还意指荆州当阳县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