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间接言语行为是英语对话题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阐述了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和特点,讨论了判断会话含义的方法,提出了从根本上提高听力理解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解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二语输入,而可理解的、交际性语言输入对于英语学习者尤为重要。用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话外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四、六级中听力对话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对话双方的言外之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三种言语行为,分别蕴含于说话者的言语表述行为中。言内行为表达着言语行为的表层文字意义,言外行为传递着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言后行为隐含着话者言语行为的真实意图。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言语行为在言语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应用,可促进大学英语四级的四级短篇听力理解教学和学生英语言语行为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John Langshaw Austin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通过数据证明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大量存在,以HSK听力试题为蓝本,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证明了听力教学中同样有很多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5.
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觉接受”(hearing),听力教学的目的应是“听力理解”即认识句子在交谈对答中的功能,而间接言语行为给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力,认识间接语行为及其特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觉接受”(hearing),听力教学的目的应是“听力理解”即认识句子在交谈对答中的功能,而间接言语行为给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力,认识间接语行为及其特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间接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学习者的言外之力的识别能力可以帮助听者准确把握说话者的含义,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本文通过对含有间接言语行为的听力测试和问卷调查,调查了解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中对言外之力的识别能力情况,并得出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于英文学习者而言,如果单单从听力的角度听对话,表述者说话的意思与其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可能并不总是一致的。这是从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论方法角度审视我们现有的听力材料。而逻辑推理也应该应用其中,但是单一的逻辑推理又不能完全的理解,所以就要求教师将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一同加入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语用能力远落后于语言能力的状况,文章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的功能,阐述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没有按照字面意思,而是通过间接表达其真实意图来进行言语交流的一种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该文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含义,并针对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靳盼  刘陈艳 《海外英语》2012,(13):224-225
间接言语行为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不少理论对其进行阐述过。间接言语行为能否被听话人理解,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交流。该文在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项目(CCSARP)的基础上,从间接性和模糊性的角度来探讨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即请求暗示的使用。目的在于揭示出影响暗示理解的因素和使用暗示策略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请求暗示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工具,而"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是交流的基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听力理解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听力理解题目在大学英语测试中所占的比例已大大提高,然而学生的听力课时仍然极其有限,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更为有效的听力教学的严峻挑战.本论文概要地分析了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方法,以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坦直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修辞手段含蓄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语言的间接性是造成英语听力理解的最大障碍。学习者往往对话语的"意义"和"所指"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良好关系。因此,如何辨析话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正确解码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是理解话语含意的重要技能之一。文章试图借助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2009年12月四级短对话试题中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的关系,以期对英语听力教学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杨慧  袁永菊 《荆州师专学报》1998,21(3):82-86,88
“提问”是一种言语行为,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言语行为的作用,获得取所需信息,在英语中,“提问”这种言语行为主要靠疑问句(questions)来实施,本文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英语疑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探讨疑问句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作用,以便使我们全面理解疑问句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探讨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对间接言语的识别能力,对语境的理解能力、认知推理能力以及得体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它强调说话就是做事,做事意在取效。教师话语既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工具,又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最大来源。它的成功运用对课堂教学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通过对其语用功能的分析,探讨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教师课堂提问和反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问题,以此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效度。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而听,正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改革后的新题型中,听力部分占了高达35%的比重。然而,近50%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最为头疼的是听力理解。如何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笔者想就此略陈微见。  相似文献   

18.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密不可分.本文首先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分类及特征,然后在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解力.  相似文献   

19.
间接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言语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都研究语言的间接性,产生的前提及动因有相通之处,出发点均含礼貌因素,有些实例相互交织,互为所属。然而,虽然二者的语言间接性存在共性,但它们在理论依据及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的产生机制主要借助委婉语理论解读,强调表意的间接性;后者的理解则依赖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强调实施言语行为的间接性。对比分析英语委婉语与间接言语行为的语言间接性异同有助于人们更精准、得体地运用语言,促进理想交际效果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宋静 《昆明大学学报》2004,15(2):28-30,58
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是非常普遍的,简单地讲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做某一言语行为来做另一件言外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影响问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背景出发,对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心理、社会文化模式、社会政治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等几方面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