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倩 《考试周刊》2008,(22):63-64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必要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一样难免存在学习适应问题,而且网络学习的适应性涉及的因素更复杂、更新颖.网络学习适应性的强弱不但会影响其大学生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其人生发展.以自编问卷为工具,对湖南省四所高校的1200多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处于中下水平,大学生对心身健康、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的适应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3.
当前网络环境中的成人教育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的学习有优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网络学习因受师生时空分离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成人学习在面对大量的开放性、共享性、快速性的网络资源信息时容易出现信息超载、信息迷航,学习中容易产生认知负荷,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成人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者学习成效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线上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大数据时代下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受传统实体课堂学习方式的影响,线上学习中学生潜意识内存在对教师的依赖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开展高质量线上学习的重要条件.对线上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总结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线上自主学习提高的有效策略,发挥线上学习的最大优势,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效率对其学业成绩、专业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安徽省C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在线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和互动交流是影响大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文章认为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营造线上学习环境、完善线上学习平台和丰富线上交流互动是提升大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效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兴趣、方法和情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这三方面探讨对学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发展角度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方式影响人的发展,但不决定人的发展.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为在现阶段接受学习比发现学习有明显的比较效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接受学习被更广泛地使用.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受许多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8.
远程英语学习:动力和信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学习动力和信念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备受学界重视,相关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全日制在校生为对象,相比之下,这些情感冈素对于远程外语学习有何影响却少人问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使我们对电大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向、影响学习动力的各种因素以及学生的应对措施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研究还发现,学生对于远程英语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比较好的认识,但是自我效能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应有的学习方式.论文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界定,论述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希望能对激活大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蕾  史秋衡 《江苏高教》2021,(12):95-99
大学生课堂体验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维度.文章以大学生参与理论以及大学生学习结构模型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从教师教学、同伴关系、课业负担、学习自由度四个维度对大学生课堂体验进行划分,并设计开展大学生课堂体验调查,分析课堂体验对学习成果包括学习成绩、总体满意度、总体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成果有显著影响.同伴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是影响总体学习收获的重要指标,适度的学习自由度和课业负担是学生取得学习成果的需要.基于此,高校应全面评价、重新审视大学课堂,重视大学生的课堂体验,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构筑多样化的学生学习团队,发挥同伴互助教育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的互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教育环境下,乡村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受制于互动的技术条件限制,教与学的互动不足,质量不高,影响学习的成效.通过分析移动环境中学习互动的类型,结合乡村成人移动学习互动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提出乡村成人移动学习互动的七大策略,包括:突出交互主体性、优化互动工具、完善互动规则、创新学习资源设...  相似文献   

12.
试论当代中国工作场所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根据国外较为成熟的工作场所学习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对当今中国工作场所学习发生的背景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当代中国工作场所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医学生学习现状,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影响医学生学习的因素,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法获得理论基础,将问卷与访谈调查相结合,深入剖析医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2份,有效回收率97.9%,调研显示,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在学习状态、学习模式、学习工具使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医学生学习频率随年级...  相似文献   

15.
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更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进行和学习结果.积极的情绪、情感的参与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沮丧、怀疑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展.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把握应试心理,消除学习焦虑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慕课由于其"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优势,成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以247名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教师专业发展内部动力量表及外部动力量表、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等全过程跟踪分析教师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和验证各变量水平及作用关系.可以看出,在基于慕课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学习动力、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投入水平总体较高,但在个体特征上存在差异性;外部动力正向影响内部动力、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投入,内部动力也正向影响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投入,自我调节学习在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教师生涯阶段在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对学习投入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慕课学习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探究式学习在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以线上学习为主要方案的教学模式改革契机,而如何提高线上学习绩效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影响学习绩效的线上学习体验因素,进一步探讨线上学习体验通过影响学生注意力进而作用于学习绩效的路径过程,由此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利用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体验调研数据及学习绩效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课程认知、教学水平、课堂氛围、技术支持等线上学习体验因素会对学生学习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注意力管理在线上学习体验影响学习绩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并且该影响路径会受到线上教学方式差异的调节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围绕提升学生注意力管理水平以提高线上学习绩效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系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与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自主学习更具备协作性、交互性、智能性.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针对144名学习者的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个体层面、目标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平台层面等5个维度分析得出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影响自主学习动机的16个因素,以期为后续基于智慧学习平台展开的课程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教师学习.学习环境理论上有四种: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和学习共同体环境.本文重点探讨了学习共同体环境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