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音叉声波干涉现象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振动的音叉发出四列相干波,在音叉周围产生四强四弱的干涉图像.  相似文献   

2.
姚素君 《物理教师》2009,30(10):13-14
在音叉的振动中,很多教材都认为两个叉股产生两列声波,音又振动是两列声波干涉的结果.本文阐明了在音叉振动时每个叉股都产生两列位相相反的波,故音叉的两个叉股就产生4列声波,利用干涉机理说明音叉的振动就是4列声波干涉的结果,从而可用声强传播的方向性和声波的干涉理论来解释绕音叉叉柄纵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听到四强四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朱成标 《物理教师》2007,28(1):8-39
用旋转发声音叉等实验演示声波干涉现象,实验效果不明显,而且只能定性地研究,不能定量地测量.本文介绍实验装置是用控制声波传播路径的方法来控制相干波的波程差产生干涉现象,下载信号发生器软件用电脑作高精度信号发生器,该实验装置不仅可以产生明显的干涉实验效果,还可以用干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水波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我们可以用发波水槽器来演示;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我们可以用单缝和双缝来做演示,其效果都很好.对于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是用音叉来做演示,但实验效果很不理想,学生不易听到声音忽大忽小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我们以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电脑来探究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实验,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邵霖 《物理教师》2002,23(7):39-40
历来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都用音叉来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 .由于这个实验正好是在水波的干涉实验之后 ,一些学生和教师很自然地把它和水波的干涉条件联系起来 ,研究音叉干涉的条件 ,由此出现了一些疑问和争议 .本刊也曾发表过有关文章 ,对音叉的干涉现象作了探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但我认为 ,疑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还需继续进行讨论 .那末 ,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究竟有什么疑问呢 ?难道它演示的不是声波的干涉而只是音叉发声的方向性吗 ?1 疑问的提出疑问是在讨论音叉的双叉股发出的两列声波的相干条件和讨论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材中,介绍了用音叉做声波干涉实验,但这个实验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完成实验后可以听到声音忽大忽小,但它却不是由于声音的干涉引起的.不少同仁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我们现在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电脑演示、探究声波的干涉现象,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家中自已利用这个实验,对声波的干涉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一、用电脑作为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的正弦声波COOLEDIT 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声频处理和编辑软件,它可以生成、播放和录制我们所需要的声音,并可以显示出声音的波形供我们进行研究,是声学研究和声频处理的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波的叠加原理和波的干涉条件出发 ,对纵波的干涉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声波干涉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彦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12):25-26
1.问题的提出 在1997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本中,将音叉改为两个扬声器,并将室内演示改在室外演示,"在操场上安装两个相同的扬声器,它们由同一个声源带动,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时,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  相似文献   

9.
波的干涉一节课后观察声音干涉现象的小实验,若用电子琴来演示会更方便.  相似文献   

10.
马中江 《物理教学》2013,(1):28-29,27
物理实验的改进是一个在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以声波干涉实验的改进为例阐述物理实验改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于频率为几十赫兹的液体表面声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提出了一种激光干涉测量方法.实验上得到了表面声波不同振幅下的激光干涉图样,并对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出现此图样以及缺级现象是由于低频液体表面波对激光干涉图样的衍射调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二《物理》(必修)第164面练习一第3题有一实验(图18—6)可昕到声音的干涉现象,笔者设计了一个声波干涉实验既可闻其声还可见其“影”.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57面指出:“在操场上安装两个相同的扬声器,它们由同一声源带动,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时,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即在扬声器周围出现相间的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笔者认为,在场声器周围出现的声音加强区和减弱区不是声波的干涉产生的,而是两列声波的叠加造成的,该现象是一个声波干涉的假象,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分析此类现象,从而弄清干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音叉干涉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声波的干涉,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54页对此有一段叙述:“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对于上述实验笔者曾做过演示,并做了一些改进(如采用振动强的电动音叉作声源,用话筒作声电转换,将讯号放大后引入示波器显示),其观察结果与上段课文描述相符,在音叉的周围  相似文献   

15.
声波干涉实验难点主要在于实验中利用听觉很难辨别两单一、高频率声波干涉形成的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借助其他工具显示出振动加强与减弱的变化特点也不具有直观性,特别是无法产生可视、稳定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16.
本从光的相干加强、相干减弱的条件入手,以声波干涉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及定量计算,总结出由两列相干波的波程差确定屏上出现相干加强、相干减弱的干涉条纹数目多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声波干涉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能产生相干波又能使之发生干涉的仪器。过去我们曾用音叉作声源来演示,但音叉的音量太小,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一种声波干涉仪,用它做实验,效果很好。一、仪器的结构声波干涉仪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发声、管道和声探测器三部分。 1.发声部分:声源我们由录放机和扬声器组成。事先将500赫的正弦波录在录音磁带上,打开录放机,扬声器就能发出500赫的纯粹的正弦声波。 2.管道:管道是用塑料输水管,内径约5厘米。其  相似文献   

18.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由于干涉要求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往往因为找不到相干波而难以进行实验.人教版(必修)老教材第一册在第158页提出这样一个实验"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人教版(必修加选修)新教材第二册在第58页"做一做"中提出在操场上做实验.老教材提到的实验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够"察觉"到,效果并不好,不适于课堂教学.新教材提到的实验也只适于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受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启发,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几点改进,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164页练习一第(3)题有一实验(图18—6)可听到声音的干涉现象,笔者设计了一个声波干涉实验既可闻其声还可见其“影”。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方法利用发波水槽装置演示水波的干涉现象,对于机械波干涉现象的演示较为单一,仅演示了横波的干涉衍射现象.本文利用纹影法将原本难以理解的纵波干涉现象直观可视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突破了教材中没有声波干涉演示实验的局限性,丰富了教材上对声波干涉现象的实例展示.该实验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提升学生对波的干涉衍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