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接受前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 ,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如何“导” ?下面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根据不同的教材的内容来导不同的教材内容 ,有着不同的目的要求。理解、掌握它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 ,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导。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前要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图片、剪刀、彩色笔装在袋子里 ,上课时 ,教师在实物演示并揭示 1/2后 ,可以用下面的思考题进行引导 :“什么叫平均分 ?你会平均分吗 ?”当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2.
周爱杰 《考试周刊》2009,(34):196-196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导”如得法,则事半功倍。但如何导?导什么?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黄和芝 《云南教育》2003,(17):41-41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如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去“学”。教师要在“导”上下功夫。物理教学中的“导”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越过“导”的地位而代替学生的“学”。但是,在我们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不是“导”而是代替学生“学”的现象,这就是越俎代庖。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那么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呢?  相似文献   

5.
同桌的她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和学生的“读”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导,其途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教学时做到精讲善练。精讲就是讲出重点,不离中心;讲出难点,扫清障碍;讲出关键,深入突破。善练指教师练习角度要选择好;练习式样要设计  相似文献   

6.
动量守恒定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这一定律的应用不仅使多数学生感到难学,也令不少教师觉得难教,笔者在指导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着重强调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整体性、矢量性、相对性、瞬时性的理解,效果较好。 (一)整体性。动量守恒定律是对一个物体系统而言的,具有系统的整体性,而对物体系的一个部分,动量守恒定律就不适用了。 (例)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_0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前进,上面站有一质量为m的人,问:当人以相对于车的速度u向后水平跳出后,车速变为多大? (错误解法一)设人跳出后的瞬间车速为V,则其  相似文献   

7.
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中学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学完动量守恒定律并做了大量的练习后,仍不能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究其原因多是对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说:“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变“教”为“导”。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现就结合我在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引导思考 思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要使学生“创”,就得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我出示《花》的作文题后,要求学生思考写什么花,为什么写这种花?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写牡丹花,有的写玫瑰花,有的写荷花,有的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教师探索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有效地启发引导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发展呢?结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谈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识不等式”这一节,教者设计如下的诱发过程:例1!某班学生去世纪公园,世纪公园…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和学生的“读”。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导,其途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教学时做到精讲善练。精讲就是讲出重点,不离中心;讲出难点,扫清障碍;讲出关键,深入突破。善练指教师练习角度要选择好;练习式样要设计好;练习的难度要确定好。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在教师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一、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中心的文章,文章中必然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1.
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并不在于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教师“导”得如何。导就是教师通过启发、设疑、提示、讲解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发现问题就是上课开始时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大量客观信息间的矛盾,让学生发现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让学生“知其然”。独立思考解决的是“为什么”,让学生知道这为什么,那为什么,就是我们经常说…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那些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的教学用语,受到了广大小语教师的青睐。但冷静下来想想,目前流行的教学语言中有许多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现择要举例,与大家商榷。“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现已成为部分教师新课导入的口头禅。学生也已习以为常,往往不用思考就能说出“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使导课“模式化”。反思:1.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参与自主学习。实际上,学生不可能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往往是盲目猜想,以迎合教师。2.这种看课题…  相似文献   

13.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出错较多的一类问题.在指导学生运用守恒定律解题时,若能重点强调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五性”的认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三自”“三导”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探→自答”的过程中,教师施以“引导→开导→指导”的教学程序。本文具体从教师的“三导”来谈谈操作过程。 一、学生“自学”中.教师的“引导”不可少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发挥“引导”作用。做好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自学前教学目标的设定引导。如: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者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本册、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并且具体化;二是本课或本知识点学习方法方面的引导。一般采用“提示式”…  相似文献   

15.
周荣高 《物理教师》2005,26(4):9-30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小球落点问题”是很多学生甚至相当多的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所忽略的问题 :实验中小球落点位置一定都如高中物理教材所叙述的那样吗 ?小球落点的位置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问题 :用图 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1、m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加以浅谈。  相似文献   

17.
杜胜东 《考试周刊》2011,(90):178-179
动量守恒定律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遵守的共同规律,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错误往往出在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五性”,即:条件性、整体性、相对性、矢量性、同时性的处理上。因此在指导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必须注意处理好“五性”,才可以使学生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柱石  龙洁 《湖南教育》2003,(15):33-33
作为导游,我们都很清楚,他的作用就是把游客带到景点,并稍作介绍。至于游客想具体看什么、怎么看、会产生什么感受,那是游客自己的事了,导游不能规定得太死。要不然,怎么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呢?当然,要使游客游得高兴也离不开导游画龙点睛的讲解。同样,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导游”,引导学生去领略各种“风景”(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组织观察,加深学生的认识。如,“食物的营养”是一堂实验课。其中“淀粉遇碘酒变为蓝黑色”的实验是教学重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拿出事先准备的淀粉,在告知学生淀…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材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去探索。学生回忆了什么是“商不变性质”之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1÷2=2÷4=3÷6”改用分数表示:12=42=63。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是不变的?从右向左看呢?联想“商不变性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说明…  相似文献   

20.
学会什么是有限的 ,而会学什么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所以 ,“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育界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要把教研的重点从研究如何教知识转向如何教学生会学上来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 ,还要在教学生“怎样学”上狠下功夫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渔” ,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21世纪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发现研究问题的人。因此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自学 ,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