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校教育在迈向现代化的历程中,逐渐失却了自身的人意义与人精神,给现代教育带来严重的弊端。人精神是人教育的核心所在,它在今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重要的价值。人精神培育的策略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
现代犬儒主义教育哲学批判具有对现代教育进行全面整理与反思的特征。现代犬儒主义既是现代教育哲学问题之所在,也是现代教育哲学危机之表征。这是一种比虚无主义更极端、更普遍的时代病症。现代犬儒主义不仅是哲学的犬儒化,更重要的是生活、体制的犬儒化。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实践话语,它产生了一种既无能量,也没有深度的教育实践。超越犬儒主义之要津在于重塑精神生活的价值。公共生活、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是现代教育哲学致思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人们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愈加感到高素质公民的重要性。如何在我国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根据公民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各国公民教育最新成果,树立公民教育理念;确立公民教育内容;拓展公民教育平台,创新公民教育方式;构建现代公民教育新体系,是公民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教授鲁洁曾深刻剖析当代教育的弊病,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现今,学生读书、接受教育,几乎都是为了将来谋得一份好工作,为了在激烈的功利性竞争中击败对手。教育的功利性。导致我们的教育用摧残人的方式促进着人的发展,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面对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教育,追求真正人道的教育目标,减少、消灭应试带来的强制性教育,重塑人的价值,追求新的精神世界,变人为的教育为为人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到安全、快乐和自由。这种新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笔者对此问题从三个方面作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生物学与人文科学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的.生物学本身充满了人文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将生物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帮助学生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当前对社会和学生个体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各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人工智能正逐渐赋能各行各业,重塑劳动形态与劳动观念,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创新与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新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怎样实现自我创新,充分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背景下带来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清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当肩负起的新职责,这是现阶段劳动教育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并提出了科学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讲,科学教育是一种植根于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追求确定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更多地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忽略了人的“存在问题”.现代社会中,面对自我价值感与终极关怀的丧失,人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教育的科学理性,在肯定科学理性价值的同时诉诸人文教育,重建自我价值感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教育为什么要培养理性精神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理性关系到生活目的和生活价值的决断和追求,表现了人的自我负责精神和自我治理能力。理性的人具有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明智地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的能力。现代理性主义教育导致的恰恰是非理性,而非理性主义教育又彻底放逐和否定了理性精神。教育的强制主义和蒙昧主义造成的结果是在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理性精神的缺失。重塑理性精神,必须以教育的启蒙为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也为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是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渐进发展与飞跃发展、层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 ,它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自冷战结束之后 ,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共同特征 ,成为社会的主题 ,发展概念成为当代社会使用频率最多的概念。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文教育的内涵无统一定义,但从教育发展角度看,主张教育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解决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问题,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探究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的个性充分而完善的发展是其核心内涵。现代人文教育体系构建应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优化社会的人文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变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强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52-154,177
现代化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不但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且要具备现代思想观念、道德水准、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因此,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就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二者不得偏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是各级政府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天津市和平区通过试点、全面启动、深化发展和提高四个阶段,创造性地探索出不断提高认识,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工作目标的新思路,完善了全民学习新体系,取得了教育与经济、与社会紧密结合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新世纪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应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的中国由于受新旧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以及科学至上主义的影响,人文精神日渐失落,导致个体的人逐渐失去其成其为“人”的精神价值,社会也日益出现道德危机。中华民族迫切需要重建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价值再次凸显。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将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理念中,树立生命教育观;要建设一支富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标准的人本性。新教育承担着重建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当代文学课程因其现时性和形象性等特征,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而可利用其资源,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审美教育,使他们既关注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等现象世界,又追求知识、价值、信仰等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既关注本人、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和前途,又关心整个人类的精神状态、价值范式等,最终造就他们美满的人生乃至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是任何人类共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当代,人文精神以其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幸福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怀提升着人们的精神境界,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9.
关于特殊教育价值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特殊儿童价值的内在性、绝对性和精神性特征 ,决定着特殊教育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性和感悟性的人道主义价值。这就要求在对特殊教育进行价值评判时 ,应把人道主义实现的程度作为根本和优先的尺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20.
本以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精神教育”发展为线索,较系统地探讨了“精神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通过对西方“精神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追溯,指出了“精神教育”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或教育价值取向,与西方化发展相伴随,并一直推衍到当代。这一历史过程说明,“ 精神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