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企业融资、收取和支付货款的重要手段.尽管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信用高、容易变现、使用灵活等优点,但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在一些企业交易量及存量较大,加上银行承兑汇票自身固有的风险等,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控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09年以来银行承兑汇票在日常结算和融资上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其风险性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控制其风险就必须落实同意授信额度管理、加强银行内控机制、严格保证金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制度,为银行承兑汇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09年以来银行承兑汇票在日常结算和融资上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其风险性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控制其风险就必须落实同意授信额度管理、加强银行内控机制、严格保证金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制度,为银行承兑汇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操作风险控制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基础性策略,信息系统是银行的常规性运营平台。基于信息化创新的视角,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控制的促进性机理,发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独特性规律,从而为操作风险控制实施的深化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操作风险控制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基础性策略,信息系统是银行的常规性运营平台.基于信息化创新的视角,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控制的促进性机理,发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独特性规律.从而为操作风险控制实施的深化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一种,是企业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外在票据表现,银行承兑汇票的规范使用需注意票据背书转让、票据的贴现、票据到期提示付款、超过提示付款期银行承兑汇票的处理等细节。  相似文献   

7.
IT建设、组织学习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作风险已日益上升为银行业的首要风险,操作风险控制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领域。二十年来,银行信息化建设在我国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组织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IT建设和组织学习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必然存在天然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IT建设、组织学习和操作风险控制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全模型检验方法,可以对IT建设与组织学习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上的传导机理进行经验性的解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IT建设和组织学习的功能、加强操作风险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巴塞尔委员会第三次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项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风险,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的LDCE项目(损失数据收集练习)是由巴塞尔委员会下属的标准实施组操作风险小组组织进行的,17个国家的121家银行参与了此次项目。本文对巴塞尔委员会2008年LDCE项目的参与机构、损失事件次数和损失金额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可以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我国经20多年的发展完善,商业汇票在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起到了积极的融资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商业汇票签发及使用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商业票据诈骗案件频频发生,且手段日趋多样化、智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票据业务各环节操作规范化的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外学分银行制度起步较早,具有代表性的是欧洲的学分转化与积累制度以及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在国内还处于实验初期,慈溪市对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上海市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也值得其他城市 借鉴.无锡开放大学要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有赖于完善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重难点是要建设学分银行的标准体系,以及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鑫 《成人教育》2019,(7):85-89
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容。作者主持了“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及本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针对学分认证与转换细则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大学的建设中学分银行是一个关键,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中认证体系、学习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学分认证系统,它是学分银行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类学分的“含金量”不同,不能简单的兑换,因此首先需要对学分进行认证,然后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和认可,最后学分才能兑换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写实性学习证明书或终身教育补贴。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由提供教育机会转向助力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学分银行作为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制度体系,将其应用到社区教育管理中,能够激活社区教育参与积极性,唤醒社区教育主体话语的回归、优化社区教育内部结构和监理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因此,应实现学分银行支持社区教育管理的效用,积极发挥学分银行的价值聚合、管理创新、环境支持、成果管理、成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以优化社区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5.
学分银行已成为我国各地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从我国各个区域建设学分银行的实践情况来看,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还有对学分银行的实际运作。文章主要从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实体建设和中高职衔接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期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以及高职院校正积极践行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得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具个性以适应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服务学生技能提升的长期性。在校内打造技能创新服务课程计入学分,让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更好地服务于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构建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最终学生受益的“校企生”三融合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技能类型教育高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也是构建公民职业技能终身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基于“学分银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索学校、企业、学生三融合的协同共赢育人机制,促进职业类型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大部门体制改革试点,在实践中形成了稳妥渐进式、整体推进式、因地制宜式和大刀阔斧式的四种模式,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改革整体成效显著。但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打破部门既得利益格局,加强权力监督;解决机构精简后再膨胀的潜在因素,探索完善人员分流的配套改革措施;实现上下分权、简政放权,赋予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自主权;因地制宜选择改革策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18.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原则由政策性调整为“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商业性,当前农发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执行国家购销政策和封闭管理政策,防范和化解信贷资金风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农业发展银行粮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分银行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高校学分银行研究与发展是促进知识共享、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措施。学分银行为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快捷、便利、差异化的学习环境。基于学分累积与学分兑换的学分银行,能够实现高校学分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开放大学(电大)建设运行的学分银行有着其他学分银行不具备的时代特质,应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抓手,然而它当前也正面临着如何认证非正式学习成果和如何建构转换标准体系这两个痛点。我国实施学分银行制度的时间较短,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可借鉴国际继续教育领域学分银行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功能设置。未来继续教育学分银行长期深耕于对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以及履行畅通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转换通道的基础职责,从而为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贡献改革经验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