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迷地下铁     
经纬 《出版参考》2010,(7):52-52
伦敦地铁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时至今日,它的总里程仍居世界之首,伦敦也因此被称为“建在地铁上的都市”。伦敦地铁的标志被亲切地称为“牛眼”,看着牛眼游伦敦,是众多游客阅读伦敦这座城市的捷径。  相似文献   

2.
崔莹 《青年记者》2006,(15):43-47
“如果你想过伦敦式的生活,《Time Out》是必不可少的杂志,购买《Time Out》,证明了你对伦敦生活的激情,《Time Out》的读者,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赶赴新开业的餐厅,观看新上映的话剧,电影,证明了伦敦生活的个性……”2005年7月,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后,伦敦市长Ken Livingstone在《Time Out》伦敦周刊发表了鼓励市民重新融入伦敦正常生活的刊首语,当然也为号称“伦敦指南圣经”的《Time Out》杂志做了不小的广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7日,伦敦申奥成功刚过20小时,就发生了一场超过50人死亡700人受伤的地铁连环爆炸案。两周后,伦敦地铁再次遭遇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4.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3,(4):479-479
2013年,地铁伴随城市发展已经走过150年的历史。1863年1月10日,按照查尔斯·皮尔逊律师的设计,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在伦敦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行驶在地下,由蒸汽机牵引,木材制成的车厢立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更为有趣的是,走进车厢还有煤油灯提供照明。到2012年12月30日,北京新开通4条地铁新线后,北京地铁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排名随后的城市分别是首尔和上海,而地铁诞生地伦敦排名第四。  相似文献   

5.
吴翔 《东南传播》2010,(11):57-58
在英国拥有183年历史的《旗帜晚报》,经过3年报业大战,最近成功转型为一份伦敦免费地铁报,发行量达到60万份,成为英国唯一一家幸存的晚报。该报纸打败了默多克集团的《伦敦报》,并吞了《伦敦休闲报》的市场,独占伦敦的下午。该报纸的低价高品质,说明传统晚报在转型地铁报形态中具备明显优势。这对我国的晚报,或是新兴的地铁报形态,都有着明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伦敦和埃及大爆炸看市民记者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赵俊峰 《新闻知识》2005,(12):32-33
7月7日,伦敦地铁发生大爆炸;7月23曰,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发生连环爆炸。伦敦地铁爆炸发生时,“甚至在爆炸的最后余波还在伦敦震荡的时候,关于爆炸的最早的图片和叙述就已经流传了。但这次,并不是通过主流媒体传播的。通过像flickr.com等图片共享网站和个人或群体博客,市民记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了如同任何主流媒体~‘样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赵阳 《新闻世界》2005,(8):38-39
7月7日,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连环爆炸事件、在经历了一个平静的周末后,伦敦又恢复了国际大都市以往的繁华与忙碌恐怖过后.伦敦人擦干眼泪.开始生活.只留下地铁站牌下的鲜花.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3,(3):367-367
2013年,地铁伴随城市发展已经走过150年的历史。 1863年1月10日,按照查尔斯.皮尔逊律师的设计,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在伦敦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行驶在地下,由蒸汽机牵引,木材制成的车厢立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更为有趣的是,走进车厢还有煤油灯提供照明。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3,(5):642-642
2013年,地铁伴随城市发展已经走过150年的历史。 1863年1月10日,按照查尔斯·皮尔逊律师的设计,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在伦敦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行驶在地下,由蒸汽机牵引,木材制成的车厢立即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更为有趣的是,走进车厢还有煤油灯提供照明。  相似文献   

10.
在二战最艰难时期,丘吉尔的名言是“一切照常”——这似乎也恰是这次伦敦遭受恐怖袭击后的写照7月14日中午12点,数百万伦敦人走出办公室,在街头静默2分钟,悼念7·7恐怖袭击中的死难者。在恐怖袭击后的第一个周一,7月11日早晨,除了部分地铁和公交线路由于警方搜寻罹难者和取证工作仍然关闭外,伦敦绝大多数公交线路已正常开通——街面上已经恢复正常。英国资深交通警官安迪·特罗特当天表示:“我们呼吁每个公民照常上班、上市、进城。如果伦敦人不进城、不上班、不上市,那么那些制造爆炸事件的人就达到目的了,他们就赢了。”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地铁爆炸案.身处爆炸案现场的亚当·斯塔西(Adam Stacey)用手机抓拍下一名男子站在昏暗而拥挤的地铁隧道中,用手绢捂着嘴的画面,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男子背后刚刚发生爆炸的地铁车厢以及里面的乘客.  相似文献   

12.
以更多的爆炸回应那场爆炸.以杀戮回应那场杀戮。以对伦敦地铁和钟楼的爆破来回应密不透风的政府统治.这就是整部电影的逻辑.也是电影故事的基本框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地铁报的价值与地铁经济相互作用有四个特征——第一,地铁报在地铁经济中拥有钻石般的使用价值。地铁报往往被视为免费报纸,因此不值钱,其实恰恰相反。就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各类信息从地铁报被人们免费获取、消化并回到地铁经济中被使用,地铁经济参与者的形象也被日新月异地改变,地铁新商  相似文献   

14.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地铁移动电视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馨 《新闻传播》2009,(7):122-123
目前,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香港、台北、高雄等城市都已经开通了地铁,哈尔滨、苏州、西安、成都、南昌、沈阳等许多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随着地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电视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也逐渐加大.在为乘客填充乘车时间空白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其传播特性的某些弊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哈尔滨的地铁移动电视可以避免这些不足,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发展成为具有我市地域风格的移动媒体。  相似文献   

16.
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之后,又一种全新的媒介载体——手机,已经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已经开始形成一定规模,人们把这一新兴的媒介称为“第五媒体”。我们上网搜索在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就会发现“第五媒体”已经开始初试身手,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4年的南亚海啸、再到2005年伦敦地铁被袭事件,  相似文献   

17.
以前,伦敦人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在早晚高峰的火车和地铁上,几乎人手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虽然车厢挤得满满当当,但除了铁轨震动的声音之外几乎听不到交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朱德熙文集》第四卷收有《谈朱自清的散文》一篇,用的是原来发表在《新闻业务》1961年第7期上的。这篇文章后来又有增补,增补的《谈朱自清的散文》,见《完美的人格——朱自清的治学和为人》(三联书店1987年7月第一版)一书。在谈了《欧游杂记·威尼斯》以后,紧接着加了《伦敦杂记》两例。《完美的人格》已不易找到,现在把那两例照抄如下: 《伦敦杂记》里《三家书店》开头一段说: 伦敦卖旧书的铺予,集中在切林克拉斯路(Charing Cross Road);那是热闹的地方,顶容易找。路不宽,也不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1994,(1)
一百五十年来第一次伦敦泰晤士河出现海豹路透社伦敦1984年5月1日电最近,一只海豹沿着泰晤士河逆流而上,游过了议会上下两院所在地。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电视台向全国播放了海豹吞食河鱼的镜头,报纸也作了报道。这是一百五十年来人们第一次看到海豹出现在这条一...  相似文献   

20.
张羽  赵俊峰 《新闻知识》2006,(11):19-22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纽约到伦敦,从汉城(首尔)到东京,“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正在海外传媒界勃然兴起,有关“公民新闻”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1]在国内,随着媒体对在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和伦敦地铁爆炸等重大事件中博客出色的传播作用以及对韩国OhMyNews公民新闻网站的报道,公民新闻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之为“参与式新闻”,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2]也就是说,在公民新闻中,作为普通人的公民发挥了主动和积极的作用,而不像传统新闻时代,新闻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