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蹇莉 《新闻记者》2005,(12):50-51
2005年8月4日,四川成都的《天府早报》宣布下午出报。而此前为了争夺早报市场,《成都晚报》1997年就改为早晨出报。《天府早报》此番“早报晚出”的改版,据说是开全国先河,令业界和学界一片哗然,外界纷纷议论“早报晚出能奏效”吗?果然,今年10月13日,《天府早报》又重新改为早上出报,回归到了传统的早报竞争市场。和当时宣布下午出报的高调宣传相比,《天府早报》此次回归显得务实而低调。《天府早报》此次改版仅仅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市场效果显示: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2.
姚劲松 《青年记者》2005,(11):58-59
8月4日,《天府早报》逆势而行,创全国报界先河,打出了“看当天新闻,读天府早报”的口号,改为下午出版.然而10月13日,《天府早报》却草草收兵,恢复早上出版,国内首家下午出版的早报也由此夭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深度报道在都市类报纸上普遍开花,如新京报的“核心报道”,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新民晚报的“聚焦”。在杭州出版的纸质媒体中,有钱江晚报的“视点”、今日早报的“第一重点”、青年时报的“焦点”,每日商报的“重点”。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都会碰到一个颇为头痛的问题——选题从哪里来?笔者以今日早报的栏目“第一重点”为例,试谈深度报道的选题来源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上海早报第一品牌 2000年6月1日,新闻晨报正式改版推出,是上海每天最早面市的都市综合性日报,几年来历经3次大规模改版,目前日均74版,日发行量一度达到70万份.2005年,为控制发行成本,优化读者群,提高广告到达率,经过一系列调价措施,目前新闻晨报发行规模在上海早报市场上排名第一,在日报市场上,仅次于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6.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今日早报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需要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投入多大力量进行报道?怎么报道?  相似文献   

7.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8.
但敏  吴军 《青年记者》2005,(9):48-49
5月中旬成都三报竞相改版的热潮尚未退却,7月下旬成都报业再次传来重大消息:《天府早报》要改为下午出报。紧接着,《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连续数天出现了天府早报“全新改版”的系列广告。7月29日,《天府早报》又开始了“距本报全新改版还有6天”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9.
曾经创造北京第一份都市早报、第一份彩色早报等诸项"第一"的北京晨报,在当前的北京早报市场再掀波澜--2009年11月18日,北京晨报全面改版改型,由对开报纸改为四开报纸,内容、形式、风格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0.
“早报午出”、“当天新闻当天看”——《天府早报》(以下简称《早报》)的这一改版口号,不仅道出了《早报》改版的内容,而且说明了其改革的实质——亮出与成都市内其他三家市民报或都市报不一样的出报方式,以午后出报来抢占下午及晚上的阅读市场,并以当天的新闻资讯来满足读者对新闻时效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一滴水考验一座城市”——在2005年11月下旬发生的“哈尔滨停水”事件中,很多媒体都用了这样的标题来描述突发水荒对城市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我看来,这滴水不仅是对老工业城市哈尔滨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国内各家媒体如何进行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一次考验。“哈尔滨停水”事件发生后, 今日早报编委会在第一时间派我赶赴哈市采访,这也早报推出“第一重点”栏目以后,首次直接派记者采访国内重大突发性事件。如何在这场“媒体战”中取胜, 一时间,成了全报社齐心协力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 新生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骁勇善战的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  相似文献   

13.
王嘉 《新闻记者》2002,(3):19-20
我 国的主流报纸长期恪守着对开4版的格局 ,直到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为8版 ,一石激起千层浪 ,着实给了新闻界人士不小的震惊。十多个春秋已过 ,《广州日报》现在每日以40版~48版应市 ;南京报业市场的《周末》在报头位置赫然打出了“江苏固定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城市周报 ,1元52版”的醒目字眼 ;京城报界的《北京青年报》则以72版创下新高 ;1999年12月10日 ,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城市早报》推出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 ,在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不断求变 自我更新 《当代生活报》已走过15个年头.而15年来,它一直生活在本集团第一张子报《南国早报》的阴影之下.虽然在广西首府南宁的报业市场上,《当代生活报》排名第二,但由于和《南国早报》的距离相去甚远,所以,生存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当代生活报》的每一个人.正是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有限的空间里“求变”和“创新”一直是这份报纸不变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李睿晗 《青年记者》2007,(14):24-25
为了应对以现场性、互动性为特征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改版、扩版,一批冠以晨报、快报、早报的晨报类媒体应运而生。然而近两年来,晨报类报纸发行增长率大多趋缓甚至停滞不前,《现代快报》却在创刊短短7年多时间,成长为江苏省日发行量超百万份、南京发行量第一的晨报,更是人围江苏省唯一“全球百强”的早报。  相似文献   

16.
1998年7月20日,2008年7月20日,北京晨报创刊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当年,作为北京报业市场上第一张都市早报,晨报定位于“精品主流都市报”,为读者提供主流、权威、快速的新闻资讯和贴身、细致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广大北京市民早起必不可少的“信息早餐”。  相似文献   

17.
至今年7月7日,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东方早报》在上海创刊一周年。《东方早报》的创办,以“上海启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之一的条目,列入去年上海市十大新闻。在这个背景下创办《东方早报》———一份财经类综合性日报,其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必须在“  相似文献   

18.
李蔚 《新闻实践》2007,(6):10-11
在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重大主题宣传中,今日早报从4月中旬开始连续推出系列成就报道,这组报道有新意,有创意。尤其是“寻找5年的第一”专版,一改以往一大串数字、一大堆百分比的现象,主要抓住“全国第一”的数据,用一系列的“全国第一”来展现最近几年我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辉煌成就,运用百姓的视角来看成就,邀请专家点评,使报道出新出彩。他们的做法得到省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赏。  相似文献   

19.
7月19日,四川大学传出消息,川大在全国率先推行博导岗位化后,特殊增列的77位博导中,其中最年轻的仅31岁。(据《天府早报》7月20日报道)31岁就当上了博导的确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为此高兴之余,却发现自己和很多受众都被“忽悠”了。一“忽悠”。网上一则新闻标题是“四川大学31岁女副研究员成中国最年轻博导”,而新闻正文却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31岁的解慧琪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导”。“中国最年轻博导”和“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导”能一样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然而,  相似文献   

20.
欧木华 《青年记者》2005,(12):71-71
11月19日,一座高达3米、展现“亚洲第一飞人”刘翔跨栏英姿的大型铜质雕塑将矗立在上海繁华商业中心的徐家汇公园。更有趣的是,创作这件刘翔雕塑的竟是一位韩国人。(《东方早报》11月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