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20世纪初,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并系统阐述其创新理论,为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开始登上主流经济学舞台。西方学者沿此轨迹,形成了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及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流派。综述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相关研究,以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及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马其顿方阵是以重装步兵方阵为核心,多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体系。马其顿方阵对西方军事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开创了西方战争史上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全新战术模式,发展了西方的军事传统—会战模式,奠定了西方军事理论强调战术组织纪律性的传统,形成和体现了西方军事理论十分重视后勤保障和高度重视火力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告自古有之,但广告理论却起源于西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方广告理论追随着西方商品涌进中国,渐成滥觞之势。广告理论起源于西方,学广告便是学西方的“西方中心论”观念一度笼罩了中国广告界,成了中国广告理论超越发展挥之不去的负重。中国广告理论何去何从?无疑,从中国现存的经济体制出发,构筑与中国市场、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广告理论是中国广告赶超西方先进广告的理论先导和唯一出路。孙文清的专著《务实的广告》便是基于这种努力之上的成功探索。* 体例新,是本书鲜明的特点。全书包括一个引言和五…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影响到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消费文化理论的发展内容,本文简述了西方马克思一些典型的学派和个人的消费文化理论,阐述了西方马克思消费文化研究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冰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在研究中,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原则区别,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新自由主义、产权理论以及新经济对西方理论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自古有之,但广告理论却起源于西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方广告理论追随着西方商品涌进中国,渐成滥觞之势。广告理论起源于西方,学广告便是学西方的“西方中心论”观念一度笼罩了中国广告界,成了中国广告理论超越发展挥之不去的负重。中国广告理论何去何从?无疑,从中国现存的经济体制出发,构筑与中国市场、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广告理论是中  相似文献   

7.
产业组织理论为30年代西方兴起的、在当今西方得到较大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分支,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的一些主要理论、观点和概念作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恩格斯对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且对本世纪西方新史学理论派别的创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在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恩格斯对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对新史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①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1]),这种批判也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国家官僚制改革是在特定理论背景下进行的,多种理论指导了西方国家的官僚制改革。这些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放松规制理论;管理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is a review essay of Joseph North’s Literary Criticism: A Concise Political History. I interrogate many of North’s claims, most notably his argument about the way a shift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literary scholarship has blunted the capacity of people working in literary studies to engage in a socially critical praxis. I use his book as an occa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studies (as ‘knowledge’) and the meaning-making that occurs within English classrooms when students engage with the texts chosen for study. I argue that North’s failure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literary critical projects of people like I.A. Richards, F.R. Leavis and Raymond Williams ultimately limits the reach of his book. For each of these critics, literary criticism was deeply embedded in an educational project that extended far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academy, and their literary criticism might usefully be reread in these terms.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译介与研究两个发展阶段,对《诗经》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基本面貌进行学理层面的梳理和评价:第一阶段(译介),主要是对《诗经》的选编与翻译,以及《诗经》的分类;第二阶段(研究),主要是对《诗经》的翻译探讨与阐释分析研究,特别是西论中用的尝试,在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意象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著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批评理论著作都将重点放在时间问题,忽视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对文学中空间问题的研究源自约瑟夫.弗兰克的著作《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关学者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研究。本文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辛格的短篇小说《巴士》为例,分析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以期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淮南王刘安首次整理编订并题名《楚辞》,后经刘向增补,东汉又经王逸再次增订。后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楚辞》成书于刘向,而定名于王逸。检讨《楚辞》诸篇的抒情主体、作者姓名,《招隐士》的主题思想、以及《史》《汉》的有关记述和《楚辞释文》目录的编排次序,证明"楚辞"在汉代至少经过了从刘安、刘向到王逸的三次编订,唐宋之际又一次进行了整理注解,迄南宋洪兴祖才形成了今天通行的《楚辞》文本。  相似文献   

15.
素以文论著称于古仿的《文心雕龙》,即论外史内,论中含史,完备地具有文学史的丰富内容,显著地具有文学史的诸多特征。同时,在文体论、文学变迁论和作家、作品论这鼎足而三的建构中蕴含着一部上古至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文心雕龙》充分示和描述了文学的历史,全面评价和诠释了历史的文学。史论合一而无专史,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色,是其所长而非其所蔽。  相似文献   

16.
毛水清所著《隋唐五代文学史》以诗歌作为研究重点,并扩大其了研究范围,注意揭示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不少被忽略的诗人及其作品,还对前人观点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其最精彩的部分是对作品的分析。其写作方法是溯源辨流,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显示作家作品之异同。书中用语准确、简练、流畅,渗透着优美的散文笔调。该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在文学界被誉为"学贯中西的奇才",中西文化的浸染使他对孔子经典语录《论语》的阐释平添了些许"特色"。他在《孔子的智慧》一书中,以独特的形式和通俗的语言向西方社会译介《论语》,并以此传播中国的儒家文化精髓。文章尝试通过对其编译本的简要分析来了解这位语言大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意在对西方诗经学形成的每一阶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时期的特征进行分析。西方诗经学历时三百多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6—18世纪以教会学术为中心的第一阶段;18—19世纪还《诗经》以文学作品本来面目的第二阶段;20世纪西论中用对《诗经》进行全方位研究的第三阶段。其演变历程为:从教会学术向世俗学术———即由神学研究转为综合性文化研究,继而向文学研究的过渡,再向西论中用对《诗经》进行再阐释与分析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