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我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吴汝萍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吴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造和使用,让课堂"智趣"飞扬。一、整体构建,数学课堂充满"知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吴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扣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教  相似文献   

2.
据观察,不少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整体建构.特级教师吴汝萍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中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李志胜 《江西教育》2010,(11):31-32
据观察,不少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整体建构。特级教师吴汝萍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一直在一线担任数学教学的特级教师,您对当前的数学教学有哪些感悟和理性思考? 吴汝萍(以下简称“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很多教师一样,我的感觉是当前数学教学正在逐渐实现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莉 《今日教育》2008,(9):47-48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光环确实让人心生羡慕,在“学名师”的热潮中,我把小学数学教学明星——吴正宪老师作为了学习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8.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带给了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享受。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吴老师的教学艺术,从中也体会到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听后深受感动。下面我从新课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这节课,吴老师从实践的角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吴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学教学本身,它们体现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教育思想;吴老师还把很多教育理念运用得非常纯熟。所以说,吴老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这节课体现了吴老师在智慧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洪清秀 《江西教育》2014,(12):42-43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成才之路》2012,(18):14-14
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按这种标准来衡量,吴正宪老师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吴老师在学习积累、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进行了思考,并以她的智慧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热情。在欣赏了吴老师精彩的数学课堂以及教学理念后,更加让我有所感悟。感悟之一,情境设计有情有理,真实有效。在这节课的引入部分,吴老师先叫了一名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多"让",多让学生实践操作、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交流,找出数学知识的规律,理解知识,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肯"让"、会"让",定会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将学生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枯燥的数学概念和烦琐的数学计算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实际相联系,使数学教学"有血有肉",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同时让学生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  相似文献   

13.
郭智辉 《快乐阅读》2013,(30):78-79
自学是学生为了获取知识而独立展开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是以老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抓住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悄然转型为"先学后教""转学成教",通过学生"先学""研学"和"拓学",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最高境界。在运用新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编织""堵漏",引领学生"爬高",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倘若不能以兴趣为动力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无趣心理、低落心理、被迫心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下降。尤其是对于数学科目而言,该科目较为困难、抽象,是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如果不以兴趣为引导,很容易让学生逃避数学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以趣促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李老师是区级教学骨干,工作踏实负责,教学成绩显著。就是对这样一位教师,却有学生发出了"李老师怎么还没生病"的"咒语",让班主任、科任老师、同组室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恰当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真正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探究式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文通过课堂上的一个同学关于"小虫在几何体上的爬行问题"令老师感到十分意外的正确解法,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怀疑真理,面对困难,勇于自主探究,让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成为教师指导下共同探究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老师是区级教学骨干,工作踏实负责,教学成绩显著.就是对这样一位教师,却有学生发出了"李老师怎么还没生病"的"咒语",让班主任、科任老师、同组室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9.
"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数学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像一潭死水;"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高中数学课堂不再"沉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恰当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真正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探究式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文通过课堂上的一个同学关于"小虫在几何体上的爬行问题"令老师感到十分意外的正确解法,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怀疑真理,面对困难,勇于自主探究,让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成为教师指导下共同探究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