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爱,曾被羞于启齿,曾被斥为虚伪;真爱,曾被伤害替代,曾被浮躁掩埋。而今,在威海市塔山小学的校园内,真爱之情却在悄然涌动,倾泻在师生的脸上,流淌在师生的心里,充盈在师生的生命里。此情自然,  相似文献   

2.
真爱     
许多经历过感情挫折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人世间会有真爱.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自己本身.因为他们没有弄明白真爱的含义,将爱情快餐化了,在游戏爱情的同时并没有给对方一个爱的承诺.所以,在他们走进围城不长的婚姻经历中,他们不会找到真爱,也不会享受到真爱给他们带来的那种天长地久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爱。教师的伟大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爱的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即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真爱就是无私的爱,真爱就是真诚的爱,真爱就是博爱。教师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5.
真爱梦想     
《现代企业教育》2013,(21):102-102
真爱梦想是谁?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www.adream.org)是一家由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专业管理人员发起与运营的公益组织,2008年8月14日在上海民政局注册成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  相似文献   

6.
以爱育爱可谓教育之魂。只有自己心中有真爱,才可能教会孩子真爱。如果自己心中没有真爱,爱的教育便可能变成虚伪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以爱育爱可谓教育之魂。只有自己心中有真爱,才可能教会孩子真爱。如果自己心中没有真爱,爱的教育便可能变成虚伪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真爱学生     
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看成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鲜活的生命体,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正确的学生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留心观察他们,用心体验他们,真心关爱他们。一句话,就是要以生为本,真爱无限。真爱学生,不是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随处可贴的标签,而是点点滴滴的流露。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是真爱;帮学生整一整衣领、提一下书包是真爱;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也是真爱。对学生来说,一个不经意的提醒,一次善意的批评,一束充盈着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一张写着慈爱和真诚的笑脸……都是真爱。真爱…  相似文献   

9.
倘若有人问:“你们真爱孩子吗?”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真爱。当然真爱。”是的,小而言之,对于家庭.孩子无论是儿还是女,都是全家的至宝,是“明珠”,是“小太阳”:对于学校.孩子的天赋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服务、教育、培养的对象。大而言之,对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孩子岂能不真爱!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育工作者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在师生之间的隔阂却不容忽视。文章认为真爱的前提是要营造较宽松的对话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爱的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接纳学生的差异,爱学生这个"人"本身;真爱的教育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良好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假爱”,声名便不太好,于是我们在这“假爱”上加了引号。这里的“假爱”实质上还是“真爱”,只不过这“真爱”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爱有所区别。它是一种经过包装,被克制了的调适性“真爱”。家庭中,夫妻俩常常是冤家,生死对头,或许正是由于他们动了真爱,一真爱,双方的要  相似文献   

12.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也是每个父母的天职。如果没有爱,则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溺爱过头,则一切又是凄惨可悲的。文章围绕真爱与溺爱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教育因真爱而精彩,而真爱的内涵就是教师要站在儿童生命历程的高度,用生命去浸润生命,用真情去感染真情,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心去感悟真爱、理解真爱、播撒真爱,让学生在浓浓的爱意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个人在一起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心是否在一起,是否有真爱,是否能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作家三毛在寻找真爱的过程中,踏遍万水千山,历经坎坷,最终找到短暂却又永恒的真爱,无怨无悔,了无遗憾。那凄美且感人至深的真爱旅程,至今仍然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5.
梅艳 《考试周刊》2013,(14):188-188
班主任怎样才能让"真爱"的清泉淌进学生的心田呢?那就是永远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站在学生角度的"爱"才是"真爱"。班主任只有将自己对学生的"真爱"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学生才可能与之进行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教育才可能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成功之花。  相似文献   

16.
珍爱真爱     
小时候,总是享受着太多的真爱。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把鸡蛋悄悄地埋在我的碗底,总是把最新最厚的棉衣披在我的身上,而我却很"大方"地接受了这一切,并理所当然地享用着这份真爱。随着时光的流逝,长大的我终于明  相似文献   

17.
爱,还有真假之分?是的。假的爱只表现在总结中,只呈现在报告里,只挂在口头上。假的爱,说起来头头是道,遇到事则退缩。假的爱,雷声大,雨点小。假的爱,说得多,干得少,报告做得轰轰烈烈,做起事来蜻蜓点水。真爱,却如春雨,润人心田于无声处,正如天底下最没有杂质的最纯洁的母爱。真爱,不一定挂在嘴上,但一定挂在心里。危急时刻,则一定表现在"下意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学周刊C版》2011,(11):20-20
曾记得李希贵先生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相似文献   

19.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孩子是健康的或是疾病的,每个母亲都能教会孩子走路,教会孩子说话,都能把孩子抚养长大。”可能这句话不是那么全面,但从这一段平凡的话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真爱,真正的爱,发自内心的真爱才能冲破一切阻碍,成就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真爱教学始终贯穿其中。它也是我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曾有一位特级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应从学生身上找到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是这位老师,他是这样回答的:应找到情人般的感觉,应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实则道出了教育的灵魂——真爱每一个学生。叔本华曾经说过:"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