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平的官场小说与"权力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陕军"的新生代中,李春平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使他在全国文坛声名日隆.新作长篇小说<步步高>着重表现了执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这一主题,出色地塑造了一位富有执政智慧的现代领导者形象,而小说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首先提出了"权力美学"的概念,并进行了各个角度和层面的艺术表现.这部小说似已引发了新一轮的官场小说热.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经常以一种"受困"模式呈现,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地演绎了人的道德困境.其中"外来者"形象往往有着"上帝"般的能力,能突然改变人的命运,引起人们道德意识的转变.通过细读<绿衣骑士>这部小说来揭示"外来者"形象在默多克小说创作中的主题功能,为全面把握默多克的创作意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梁红 《华章》2009,(24)
"三言"这部小说塑造了大量正面的商贾形象,表现了商贾对各种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重点阐释了"三言"中的商贾的商业观念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幻灭是美国文学作品里惯常的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映这一主题的代表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部小说来揭示"美国梦"虚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小说<红字>主题思想丰富深邃,艺术表现手段超凡卓越.众所周知,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它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本文则试图以小说中出现的红"A"字作为切入点,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它及其色彩意象来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主题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黑暗中的笑声>是俄裔美国试验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在小说中,纳搏克夫以"笑"为切入口,从"笑读者"、"笑人物"、"笑自己"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笑读者"旨在揭示小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读者所期待的真实;"笑人物" 是让作品充满荒诞和滑稽,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境地的思考;"笑自己" 则透露出纳博科夫的自我解嘲,揭示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绝望又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外文坛     
正《断背山》作者安妮·普鲁推出新作以《断背山》和《船讯》为国内读者所知的美国作家安妮·普鲁,于80岁高龄出版了一本长达700页的巨著《树民》,距她上一次出版作品已有14年之久。《树民》的问世令文坛再度掀起一股"普鲁热"。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树民》中文版,这部重磅作品终于和国内读者见面了。上市一周来,《树民》不仅令普鲁的书迷高呼过瘾,还受到不少国内作家和资深书评人的关注,并迅速登上豆瓣网新书速递。  相似文献   

8.
茅盾文学奖第五届获奖作品的评选基本走出了"史诗情结"的藩篱,呈现出开放式引导文学多元发展的良好趋势.获奖作品之一的"茶人三部曲"有机地把茶的盛衰与茶人杭氏家族的命运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兴衰融合在一起,使这部以茶文化为叙述线索的长篇小说成为内涵丰富的文化小说的经典读本.  相似文献   

9.
杨学民先生这部专著对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汪曾祺在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贡献、汪曾祺与中外文化艺术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作者立论之精辟独到,结论之客观持正,都使这部论著在近年汪曾祺研究中具有总结性意义.尤其是论者使用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方法,恰如探寻艺术家独到品质的一把钥匙,找到了正确的钥匙,自然会有异于他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在相当多的"寻根小说"中,寻找文学表现的基本命题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往往是交织融合在一起的。虽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白鹿原》也是"寻根小说"的代表作,但对于这部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对于汉民族历史、文化及生命归宿的探源。  相似文献   

11.
刘炜 《文教资料》2008,(6):29-31
海明威把自己的"冰山"原理定性为省略,文体学家们把海明威的风格特点归纳为语言表达的俭省,似乎海明威"冰山"原理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上的俭省.这实际上是个不等式.海明威所指的省略主要是小说结构和内容上的.在<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中,杰克·巴恩斯既是回顾性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之一,故事叙述者"我"所知的信息大于故事经历者杰克知道的信息,海明威通过省掉某些核心故事事件、通过屏蔽人物内心世界中涉及情感的部分达到使故事"深厚"的目的,这是其"冰山"原理的部分实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罗杰斯的"反射"理论来理解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并分析她是怎样在这部具有自我代表性的作品中,采用心理疗法的形式,以心理分析和小说人物的双重身份,通过以镜自鉴、以镜鉴世来构建自我的。  相似文献   

13.
被艾丽斯·沃克称为黑人文学中"最性感、最健康地描绘异性之爱"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言情"的小说。全书围绕"情"字展开,描述了情感追求和个人成长的历程故事,立足点是一个"情"字。其言情,具有超越时代和种族的勇气,并对两性之情提出了全新的认识,是其伟大;然而,以男性、婚姻作为女性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的思想根基,以及笼罩于全书的理想化、个人主义的格调限制了它,使得这部言情的小说优于"言情"又囿于"言情"。  相似文献   

14.
《藻海无边》使英国女作家简.里斯走向了世界,成为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现代派女作家之一。这部小说之所以风靡世界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是因为作者独创性地续写了勃朗特《简.爱》中"疯女人"伯莎和罗彻斯特的故事,更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是简.里斯艺术创作中的经典,集中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现代实验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着简.里斯在表达主题和现代小说实验性创作技巧方面的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幻灭是美国文学作品里惯常的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映这一主题的代表作。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部小说来揭示"美国梦"虚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17.
苏佳 《华章》2009,(22)
<日光流年>中的"色彩"具有不同于单纯色彩的指向,它既是生存苦难的写照,也是这部小说的写作策略之一.本文从色彩参与文本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及对文本精神世界的表现这几个角度对这部小说的色彩修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日光流年>的"时间"是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修辞策略,它的存在赋予这部小说新的意义.从时问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存在着两种时间形式.本文分别从故事时间,话语时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将《格林童话》中同名的美丽童话解构成丑陋的后现代寓言。在这部戏仿童话文本中,表现出一种深隐复杂的童话"怀乡病"(nostalg ia),通过对传统童话和戏仿童话的对比解读,试分析戏仿童话中出现的童话"怀乡病"的建构和表征意义,并以此观照后现代戏仿童话文本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小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龙三十多年前的一场青春实录.这部标志着日本文学进入亚文化化的小说,能够跨越时空和国界,至今依然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六十年代的年轻人"以一种极端颓废的生命哲学,试图向当时的日本社会发出反抗的声音时,这种行为本身恰恰在拥有了众多"全球亚文化"的表征形式之后,又直指独具特色的"日本亚文化"的表征核心.本文尝试从文本出发,以亚文化研究的角度,将这场发端于"全球化"语境中的研究,最终将落实到"本土性"问题的探求上,并试图将小说的深意挖掘到每一个生命共同体都能共享精神资源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