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有专家问中学生:粮食从哪里来?答:超市。肉从哪里来?答:超市。衣服、手机、电视等等从哪里来?答:全在超市。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问许多孩子,钱从哪里来?答:从父母口袋里来。再问:父母的钱哪里来?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和父母对着干的孩子,甚至有许多家庭教育的惨剧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的诸多思考。爱与教育的平衡点在哪里,我们到底该怎么样表达我们的父爱母爱。作为父母,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尝试接纳我们的孩子,提高我们的育儿素养,减低我们育儿的失误率,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宽敞的、更加阳光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3.
子路 《家长》2013,(Z1):50-51
家长要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是如此的爱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现代父母都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都希望孩  相似文献   

4.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抽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5.
我们前面留下的是一道“老”的问题:孩子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回答?之所以说这问题老,因为孩子们问了几千年,而父母们也被困扰了几千年。孩子们成了父母,又被他们的孩子所困扰,又在重复着  相似文献   

6.
很多父母头疼,孩子不爱吃蔬菜怎么办?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办法: 1、让孩子了解蔬菜的价值。可以带孩子到农场参观,告诉他食物从哪里来。也可试着在家里的院子或阳台的花盆里种蔬菜,让孩子撒  相似文献   

7.
人间的启蒙     
正有专家问中学生:粮食从哪里来?答:超市。肉从哪里来?答:超市。衣服、手机、电视等从哪里来?答:全在超市。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问许多孩子,钱从哪里来?答:从父母口袋里来。再问:父母的钱哪里来?答:单位、公司。还问:为什么?无人回答。教育方式阻断了孩子们的认知链带。没有人告诉孩子们猪肉来自养猪场,来自养殖户,来自饲料。青菜来自土地。父母的钱来自劳动。劳动不一定  相似文献   

8.
雨衣、毛巾、长筒靴、2只装水的瓶子、喷雾器。准备物品事先找一条离家近的河流,也可以是“骑自行车寻访河流源头”中去过的同一条河,还要注意上游水量。事先查天气预报有无警报。去河流附近时,要特别当心,同时嘱咐孩子需有大人同行。安全方面场地信息了解雨水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梅雨给了我们通过雨水思考水循环问题的绝好机会。父母带着孩子穿戴好雨具,出门去探究雨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留意雨的各种通道,会发现我们每天喝的水都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很神秘。用身心感受雨水不打伞在雨中走过,行吗?观察发现了解马路上雨水的去向雨是从哪里下…  相似文献   

9.
老师在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方法来鼓励学生想学、乐学,增强自信。父母如果在家也借机多表扬、加劲儿,像孩子一样重视老师的这份心意,二力合一,孩子不就进步更快,自信心更强了吗?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对他的赏识。“不就是一张纸吗?”一位父亲在见到老师给孩子的表扬信时这样不屑一顾地对孩子说。我们的目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不知他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对孩子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在父母心中,它或许只是一张廉价的纸,可你是否知道它在孩子心中占有多大的份量?它是靠孩子的“辛勤劳动”得来的,你可知它来之不易?不只是一张纸…  相似文献   

10.
人间的启蒙     
<正>有专家问中学生:粮食从哪里来?答:超市。肉从哪里来?答:超市。衣服、手机、电视等从哪里来?答:全在超市。同样的道理,如果你问许多孩子,钱从哪里来?答:从父母口袋里来。再问:父母的钱哪里来?答:单位、公司。还问:为什么?无人回答。教育方式阻断了孩子们的认知链带。没有人告诉孩子们猪肉来自养猪场,来自养殖户,来自饲料。青菜来自土地。父母的钱来自劳动。劳动不一定赚  相似文献   

11.
儿童教育专家把父母按其教育孩子的惯用方法分成以下三类:解释型、命令型和非干预型。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对你说:这个菜真难吃!你会怎么回答孩子? 解释型的父母说:这个菜很有营养,吃了它……命令型的父母会说:哪里来的这么多话,快吃!非干预型的父母会说;真的?让我尝一尝。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居住的地球,70%是海洋,30%是陆地,陆地上有约30%被森林覆盖,尽管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城市里,但城市只是地球很小的一部分。世界那么大,孩子应该以天地为课堂,在户外探索自己和自然。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不得不说,当下我们的孩子正在被一种空前的"丰富"包围着,这种"丰富"不仅仅来自所处世界的多元和物质层面的超额满足,更来自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在各种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批评     
刘霞 《生活教育》2014,(7):121-123
经常有父母和我倾诉,说他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都会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可让他们觉得特别头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受教,无论父母怎么批评、打骂就是屡教不改。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进行激烈的肢体及言语的对抗。父母们苦笑着说:“孩子就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这一世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14.
幼儿性教育:父母面临的重要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的?"相信父母都听过孩子这样童稚的问话,只是很多家长觉得回答起来有些难以启齿,或  相似文献   

15.
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喜欢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坐婴儿车时面向哪里有讲究。让孩子面向父母,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倾向于使用"三无原则",即无错误、无批评、无压力。"无错误"原则孩子因淘气而损坏物品,这不是他的错。其实,这是他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父母千万不要认为他是在故意惹人生气。"无批评"原则一旦孩子有不能令人满意的表现,父母就大声呵斥、批评,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投入与产出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哪里?父母看重孩子哪些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次"是否尊重父母"的问卷调查中,笔者惊人地发现,所调查的70名学生中,竟有40%的学生对"尊重父母"持否定态度,有20%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此让人震撼的数字,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问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谈到"父母不理解"的话题。仔细思考,的确有类似的问题,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追求孩子的"高分",为了得到所谓的尊严,一味地让孩子拼命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年龄特征,导致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受到  相似文献   

19.
能够爱孩子是一种福气,而懂得爱孩子却需要智慧———2001年,受香港教育署和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对653名父母,就育儿观念、方式及困难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感到困难。分析原因,许多父母存在错误的育儿观念以及教子方式不当等问题。我们将此次调查中比例较高的错误观念,做全景扫描,以帮助我们和广大父母共同思考,共同面对困境并找出解决的途径。观念同意的百分比错在哪里(1)孩子听话、成绩好,才值得父母疼爱。61.1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不服从或成绩不好便不值得疼爱,孩子便会产…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知道孩子对您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吗?”面对这样直接的提问,不少家长显得无所适从,50%的家长表示“一下子说不清楚”,26%的家长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只有24%的家长表示知道。随后我们又对孩子们(其中小学生80人,中学生100人)进行了调查。他们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何不满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