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父母带孩子去超市,总是高高兴兴去,哭哭闹闹回。其实,如果有了营养专家的这些小技巧,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可以有哦!甚至,超市就是饮食教育的好地方呢!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零食、各式各样的玩具、开架的摆放方式都强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不自觉地拿取超过自己需求的物品。此时,孩子的购买欲望往往大大超过了家长的购买计划,若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可能会惯坏孩子;若不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很可能会大哭大闹,让家长难堪。其实,如果掌握  相似文献   

2.
常闻同行及家长们抱怨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阅读兴趣禁不住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电脑的诱惑。也有因为“读物价格高”和“怕影响学刊”使不少家长在为孩子购买书刊时望而却步、顾虑重重,更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为购买各种学习辅导书、作文选,  相似文献   

3.
孩子快升入小学了,有的家长特别关心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些家长甚至整天把孩子搞得团团转,生怕孩子上小学后“输在起跑线上”,有时还采取一些不得当的方法。其实,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孩子“顽皮”、“捣蛋”、“特别”怎么办? 眼下,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日益烦恼着。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也充满了烦恼。在成人眼里,“顽皮”的孩子不够“乖”,“乖巧”的孩子不够“灵”,孩子要讨大人喜欢,一定得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5.
刘冰 《少年世界》2011,(4):43-44
常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从3岁多开始,特别习惯拿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来告状:‘某某在幼儿园抢我东西了”、“某某今天又打人了”、‘妈妈,你看他把我们家地板踩脏了”。这让老师和家长很伤脑筋,是不是孩子思想品德不好?其实,一般的孩子都爱告状,特别是4—5岁的幼儿。从他们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程度不同的攻击性行为,而4—5岁的孩子,攻击性强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爱告状。由于年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宋科 《辽宁教育》2005,(5):25-26
越来越多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一点都不能体会家长的苦心!”是呀,现在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了,违反校规、顶撞家长、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这一切令老师痛感道德教育的失败。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都  相似文献   

7.
“减负”的呼声已经喊了多年,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学生的作业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积弊。虽然上级“减负”的文件发了一批又一批,上级“减负”的检查做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在当前升学、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们却丝毫也不敢去为孩子减轻负担,放松要求,唯恐自己的孩子掉了队,于是“辅导班”、“特长班”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看着负担繁重的孩子,其实家长和老师们的心里都是沉重的、不忍的。然而,  相似文献   

8.
家长和教师互相埋怨是司空见惯的——家长责备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而教师们则怪罪家长家教不严。其实,要使孩子学习好,得通过学生本人、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而且特别要求家长和学校的默契配合。下面是美国的一些优秀教师向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作出的合理化建议。与教师配合默契及时走访教师。你的孩子成小学生了,学期一开始你就得抽空去拜访教师,最好花上半天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级。对本学期开设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特别是一些知识层次较高的家长。以各种理由为孩子请假,为的是让孩子有时间接受更多“个性培养”,学舞蹈、钢琴.接受艺术启蒙教育。家长们认为孩子学得多少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培养好学习习惯,而小学阶段是对孩子进行各种艺术教育最好的启蒙阶段,切不可荒废和忽视。由于小学主要科目一般安排在上午.下午大部分时间会让孩子自习或进行体育锻炼,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孩子外出“加餐”.以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0.
许卓娅 《山东教育》2005,(12):22-23
问题:幼儿园在举办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家长经常向我们老师提一些要求,特别是有些家长总是说:他们的孩子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希望幼儿园给予特别的教育关注。其实,教育促进的事情根本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处理这类事情?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2.
“这孩子贪玩,真没出息。” “看人家明明,不玩不闹,规规矩矩,多好!”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幼儿家长说出类似的话。把爱玩当作孩子的缺点,把不爱玩看成好孩子的标志,这种观念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众多家长中更是大有市场。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成龙”观念家长有权望子成龙,却无权逼子成龙。正如家长无权包办孩子的婚姻一样,家长也无权包办孩子的前程。很多的家长从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带着参加各种特长班。上学后,每日伴读,课余则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忙忙碌碌,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到了中学,家长终于泄气了,逼子成龙的计划宣告破产。其实家长若  相似文献   

14.
据某晚报载:为了获取零花钱,一些中小学生竟从小商贩手中购买印有学校公章的“素质发展报告册”,私自填写成绩和评语,“忽悠”家长。孩子用心之良苦,手段之高明,着实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及为人父母者为之汗颜。其实,学生偷改成绩单已不是新鲜事,问题是常被家长识破,偷鸡(投机)不  相似文献   

15.
据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成孩子“择校”。面对越来越热的“择校”现象,专家出,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学校时应当理性,盲目择校对子并不一定有利。为了给孩子上一所好学校,一些家长想尽了办法。到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子,把孩子的户口紧急迁到学校口的范围内,便于让孩子“就近入学”。为了通过个别校的面试,也有一些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补习识字、表等方面的内容。小学升初中,尽招生时间尚未公布,一些家长经准备好了孩子小学阶段的学盲目择校,少家长使出浑身解数,电话咨询、“跑学校”、电子邮件、网络留言等。一些民办学校为了抢生源,纷纷举行…  相似文献   

16.
在超市、商场里,我们不难看到如下的场面:——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襟,嘴里不断地说:“给我买这个汽车吧,我想要嘛!”在孩子无休止的纠缠下,大人最终无奈地答应:“好好,买。行了吧?”——孩子在其购物要求未能如愿时,无所顾忌地大哭大嚷,不肯离开,家长则在尴尬中或是勃然大怒, 斥责孩子;或是强装笑脸,哄逗孩子,以许诺来使孩子终止哭闹。为此,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太不懂事。事实上,面对孩子无休止的购买欲望,家长如果总向孩子作出让步,就易使孩子产生“什么都要给我”的心理,并不断得到强化。而电视广告的刺激,也使许多家长误认为多买东西会使孩子快乐,从而在  相似文献   

17.
孩子怎么不听话了?这是孩子迈进初中校门之后,家长们越来越强烈的一个最突出最鲜明的感觉。在我接触的家长朋友中,不少人都曾为此而困惑和忧虑。其实,每位有这种感觉的家长朋友,都该为此而高兴。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正值少年期。卢梭曾描述:少年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学上,有人称之为“过渡期”、“危机期”、“危险期”、“关键期”、“第二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19.
孩子身上毛病不少,却又“屡教不改”——许多家长这样感叹。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年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家长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一些家长为了能使孩子做到自我约束,也尝试了各种办法,如:苦口婆心、严肃批评甚至“舞枪弄棒”,可收效甚微。孩子往往当时“态度良好”,而事后依旧“难以自控”。屡教屡不改,所以“屡教法”有时用在孩子身上真还不灵。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些成功经验,推荐给大家,仅供参考。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这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爱说脏话,有…  相似文献   

20.
像“今天的孩子有点冷,情感教育刻不容缓”之类的醒目标题时常出现在一些报刊上。其实,病根不在孩子。孩子过“冷”,完全是我们家长过“热”造成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以爱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