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尹梓先 《考试周刊》2014,(29):22-22
<正>20世纪油画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发展,这是一个艰辛而且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滚滚历史洪流中,这段历史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回味的。对20世纪油画的发展的研究,可以通过它的发展历史、思想、观念、风格、技法了解几代油画家们对西方油画的理解、认识,创作方法和思想观念上都有深深的历史烙印。评价和研究这个发展过程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下面,笔者就20世纪中国油画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以供同行参考。一、洋画运动"洋务运动"使得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引进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究其本质是一个不同层面的"民族化"过程,它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体制的变革以及新文化运动浪潮的爆发有着紧密的联系。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变迁,油画在数代艺术家身体力行地推动下,始终在以探索如何将其"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该文以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画家及其理论,进而挖掘总结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进程,以此进一步探析"民族化"的本质与未来,力图探寻新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对职业导向教学法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上,它更应该是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它应该贯穿于师生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油画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油画的风格流派和艺术样式与有西方美术发展史有着许多契合点。许多画家只是停留在西方绘画表面形式上的学习,却忽视中国油画的发展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的重要性,只有结合自身经济、文化、政治状况,融合本土文化以后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许多具有前瞻眼光的画家,他们不仅吸收西方绘画的养分来滋养自己的创作,而且在自己的油画风格中加入中国传统写意性绘画元素。融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技法进行本土化油画风景创作,既促进了油画风景多元化创作,又使作品面貌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设计类学科在中国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现有的各地方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思想一方面来源于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来源于国内对国外教学模式的简单模仿,多数课程停留在形式的学习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实践,实际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实质的提高。为了阐明这个问题,从几个地方院校的"精品课"入手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指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羚 《中华家教》2016,(4):36-37
2015年9月9日,2016春夏纽约时装周隆重开幕,场上大牌云集。在所有首发新品中,一组以油画风格为主题的服装,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它画面精美、线条流畅,油画与衣服完美搭配,几乎"画衣合一"。这组"油画衣"顿时登上了《时装周话题热搜榜》,每个人都在打听:油画的作者是谁?此时,19岁的"油画衣"作者毕昌煜正在中国浙江绍兴安心画画。这个被誉为"中国毕加索"的孩子从小到大身上笼罩着太多光环:20 1 1年,他的画作在北京大学展出,被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形成于20世纪初油画被引进中国之际,中国的"油画"意识始终对美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油画创作形式呈现出自由化现象,这正是当代美术教育的结果。一直以来中国油画强调和重视"民族化"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实现"民族化"的意义上谈论中国社会中的艺术和教育。当代中国的"油画"和美术教育应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以独立的知识系统轻松、从容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油画民族化历程是一个从不同层面逐步推进的实践性过程,这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进入中国之后的油画,其民族化过程中遭遇了不少质疑,很多人对其民族化有着一定的认识误区。针对这些认识误区,提出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建议,指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道路应该是继承欧洲油画的基底,并深刻融入中国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油画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叶帆 《时代教育》2012,(7):279-280
"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意象油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格和流派,它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被中国文化精神和传统审美吸收同化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挖掘出意象油画情感表达的途径,分析了情感表达在意象油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文化内涵,并对意象油画的核心在于气韵的抒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阐述。而我们每个人在观察自然事物时所产生的意识是不一样的,所以情感的表达也会不相同,但是只要韵由心而生,便能够引领我们将内心的感触融会于画中,达到人与自然万物相统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多情环不是最犀利的武器,但关键时刻仍属极品,因为它被赋予了感情。对于为人父母者来说,我们也应该为教育多赋予些感情——多陪陪孩子,不要让你的形象只停留在"教育者"这一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
工笔人物画写生教学是当前中国画人物课程中重要的一环,是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必要前提.要最终完成好人物画创作,必须在写生教学中强调创作意识的培养,而不至于将二者割裂.因此,工笔人物画写生教学需在人物的精神气质的敏锐察觉与表现、画面的完整性、绘画语言的选择等诸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锻炼了造型能力,另一方面,最终的作品以创作的方式呈现,必将极大地激励学生对工笔人物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关于绘画形式(即绘画语言)的本在意义,对于长期以来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僵化定义产生质疑,进而引发出关于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本身亦包含内容的新思考.在绘画艺术进入多元化的时代里,本文主张“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绘画艺术的统一体,而不应该因循惯性概念,把“内容“和“形式“生硬地隔离,以至于使绘画语言日渐苍白、使审美视角日益狭隘.  相似文献   

13.
水彩画被喻为抒情诗、轻音乐。虽然其画幅不宜过大,但在思想内涵和表现上却要求很高。它与我国的水墨画很相似,讲究“水”与“色”的相互融合。水彩画可成为独立的作品,还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之中。要想使水彩画更加民族化.必须把中国的绘画美学思想融合进去,并结合生宣的特点,改良水彩纸,使其更具有明快、流畅、湿润、清新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高师油画教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师油画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专业美术院校的基础授课体系,与高师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有必要采取分类教程法,即分为古典技法、印象主义技法、现实主义技法、表现性油画技法和油画综合技法指导课程等阶段,形成一种可操作的油画基础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幅好的中国画,不但应该准确、传神的画出对象的特征,而且应该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受于墨,墨受于笔,笔受于腕,腕受于心,这个“心”就是人的意图。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练笔,锤炼学生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加强炼意之巧,切莫只注意炼笔而忽略炼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千百年来都是传统绘画中的精粹,被历代文人所喜好。山水画不仅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多的是承载了他们“澄怀观道”的思想。但时事变迁,我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文化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千年山水画也应与时俱进,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发展个性、提倡创新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临摹这一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既能发挥其传授技能的优势,又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与创造力?文章就临摹教学的各个环节阐明了观点:范本的选择以兴趣为准,兼及临摹者的个人气质;初学者可以先完整临摹,之后应以不完整临摹为主,临摹目的要明确;教师不仅提供范本,也应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儿童美术的临摹应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其发展阶段选择范本.  相似文献   

18.
漫谈工笔花鸟画的构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图在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一幅形式完美的画面结构,总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一般应特别强调取势,虚与实相对;疏与密在花卉构图中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理解为少就疏多就密;在构图中还要注意画面中物与物之间要相互照应,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吴冠中先生认为: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模仿或照搬,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艺术思维进行互补,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的绘画章法和变革我们要研究和认知,需要传承的部分则要根据自身感悟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对于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也应做到探其究、研其因、衡其优、取其精,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借鉴时剔除糟粕,进而促进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