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邮简上印的邮资是该邮简邮资已付的标志,目前,我国邮界对此标志的称谓尚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新邮件或编纂的书刊均称其为“邮票图”。台湾邮政以“邮资符志”称之,港、澳集邮界对它的称谓大多与台湾相同,但也有称之为“邮资图案”的。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邮资封片简卷)》也使用了“邮资符志”这个称谓。内地一些集邮家多次撰论证称“邮票图”有不确切之处,认为“还是称邮资图好”。目前,对这邮资已付标志称“邮票图”或“邮资图”,还是“邮资符志”仍未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2.
误区之四:不注重收集贴纪特邮票的实寄片:用邮制或非邮制无邮资明信片寄递时,需在明信片上贴足邮资。因此,邮政部门在发行纪、特、普票时,常有符合明信片邮资面值的邮票。这种贴有邮票的实寄片,尤其是纪特邮票发行首日寄发的实寄片,其数量少,使用价值也大,应注意收集。  相似文献   

3.
周杰 《集邮博览》2003,(5):20-21
从F普票开始,美国邮政在调资时还另发行调资补充邮资普票。这种补充邮资普票也没有面值,其售价和实际面值为本次一类邮件邮资调升的金额。补充邮资普票与调资前的旧邮资邮票合用(1枚补充邮资普票+1枚调资前一类邮件邮资邮票=1枚调资后一类邮件邮资邮票),方便了用户继续使用原来的旧邮资邮票。如F普票代表的调资中,一类邮件邮资是从25c调为29c,F补充邮资普票的实际面值就是4c,可与任何一枚面值25c的邮票合用,符合新的29c邮资。  相似文献   

4.
新年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节日。很多国家都要发行有关的邮资票品。苏联和俄罗斯是发行这类票品品种多、数量大的国家之一。从1962年开始到苏联解体(1991年),以至现在的俄罗斯每年都要发行一套标有СНОВЫМ ГОДМ(“新年好”或“祝贺新年”)的邮票,形成了名为“新年好”的系列邮票。除邮票外,苏联和俄罗斯还发行了品种更多、数量更大的贺年邮资信封和邮资明信片。  相似文献   

5.
一、集邮学术的起源1、集邮,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集邮源于邮票。集邮学术则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邮票,是人类通信发展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邮政实行预付邮资制、均一邮资制的标志,它是预付邮资、已付邮资的有价凭证。邮票,是小型艺术品,是包罗万象的小型百科全书,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840年,罗兰·希尔建议改革英国邮政,同时创造了邮票。1878年,赫德、德璀琳,试办中国近代邮政时,  相似文献   

6.
黎明 《集邮博览》2018,(2):86-87
第二轮加拿大狗年生肖邮票于2018年1月15日发行,与本轮其它已发行的生肖邮票一样,包括国内基本邮资与国际基本邮资两种,票幅均为边长32毫米的正方形。国内基本邮资邮票印有永久邮资标志字母"P",目前售价为每枚0.85加元,其图案是金色透光灯笼上呈现的红色西施犬(图1);国际基本邮资邮票上印有面值2.50加元,其图案大红灯笼上展示的是金色的中华田园犬(图2),这两枚邮票上可爱的狗图案都出自我国年轻的插画师毛眉媚。  相似文献   

7.
正《集邮博览》2014年第4期所刊《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一文,将香港邮政为配合2013年10月1日邮资调整而推出的一套2枚分别印有"本地邮资"和"空邮邮资"字样的邮票,称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香港首套无面值邮票早在2003年就已经诞生了。2003年9月10日,香港邮政首次发行一套4枚《心思心意》邮票,票幅均为35毫米×35毫米。票中没有数字金额的面值,而以"本地邮资"和"空  相似文献   

8.
视点扫描     
国际邮资调整,寄包裹可贴用邮票据《中国集邮在线》报道,自2004年元月1日起中国邮政将对国际邮资做调整,与此同时还将出台邮资包裹允许贴用邮票的政策。自从此消息披露以后,市场上有人大量购买打折出售的面值为8元的编年邮票小型张和面值为200分  相似文献   

9.
瑞士邮票以苏黎世州票为发端。19世纪40年代初,在英国“黑便士”问世几年后,苏黎世(1843)、日内瓦(1843)、巴塞尔(1845)相继发行邮票。苏黎世邮票全套2种,主图是大大的阿拉伯数字:“4”(拉盆)——州内邮资,“6”(拉盆)——州外邮资。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为庆祝华裔公民农历蛇年,1月5日发行其第五套生肖邮票,依旧是邮票和小型张各1种(图见封面)。由于恰逢加拿大调高邮资,因此这套蛇年邮票成了调资后的首套新面值邮票,其中大张邮票的每枚面值为国内平信基本邮资0.46加元,小型张邮票的面值为国际平信基本邮资1.05加元。  相似文献   

11.
距上一次邮资调整仅仅过了2年,美国在2001年1月7日再次调整邮资。这是美国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邮资调整,调资邮票出现了新面孔。常规性的调资操作和相互制约的调资机制使美国的邮资调整在谋略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调资技术上则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附捐邮票是为慈善、赈灾、福利、健康等事业筹集资金而在邮资之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又称为慈善邮票、福利邮票。附捐邮票面值包括邮资金额和附捐两部分,其附捐部分用于慈善事业,邮资部分则可用于邮政通信。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是1920年12月1日为赈济黄河决口区灾民而发行的,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在北京一版帆船普票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而成。  相似文献   

13.
木子 《集邮博览》2015,(4):40-41
2015年4月10日是我国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图1)逝世20周年。孙传哲自1947年在中华邮政开始设计邮票,创造了我国邮票设计数量最多、被评为最佳邮票最多的记录。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邮资调整后发行的第一套符合当时邮资面值的《石舫图》普通邮资明信片(图2、3),就是孙传哲在他77岁高龄时为我国邮坛百花园培育出的又一朵清雅靓丽的小花,也是他设计的最后一套普通邮资明信片。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08,(2):11-11
2007年11月,张憧升先生通过刘广实先生联系到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将其编著的《中国邮戳史》《中国邮戳目录》《中国邮资考证》《台湾邮票邮戳邮资史》《楷体铅字活版加盖新台币票》等共计18册著作,以及多年搜集整理的1956年至1962年"台湾邮资(港澳及国际部分)"实物资料一并捐献给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正香港邮政为配合2013年10月1日起生效的新邮费,于当日起发售两款新邮票。这套名为"心思心意"的邮票分别印有人形及树木、飞鸟图案。一为"本地邮资"邮票:售价每枚1.70港币,票面注有"本地邮资"字样,适用于投寄一件重量不超过30克的本地邮件;二为"空邮邮资"邮票:售价每枚3.70港  相似文献   

16.
原有邮票的面值已不适应按现行邮资"一件一票"使用的需要,当高面值邮票又不到位之时,邮局营业人员只得大量贴用留存的低面值邮票。 1990年7月,国内信函邮资调整,留存大量8分面值的邮票,单枚已不足信函使用。同年  相似文献   

17.
筱娴 《中国集邮》2001,(6):26-27
纪念邮资明信片是原邮电部于1984年开始发行的新系列,发行目的与纪念邮资信封类似。其表达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及国内重要会议和某些化领域纪念性活动或周年大庆纪念等,涵盖对象与纪念邮票题材接近。当初发行纪念邮资明信片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发行和印制邮票周期过长的缺憾,保证重要的纪念题材能够在方寸上体现,所以纪念邮资明信片的发行,往往存在着突然性和重大纪念题材的特征以及较邮票题材差一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湖南武陵源     
2006年8月1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天子山》邮资明信片正式作为天子山索道公司的邮资门票首发使用。邮资图为张家界本土摄影家孙建华先生摄影的落日余晖掩隐下的天子山御笔峰,这也是御笔峰第三次出现在国家发行的邮资图案上。为配合“武陵源邮票”、“武陵源邮资明信片”、“天子山邮资明信片”邮票或邮资明信片等发行和使用,张家界市邮政局、武陵源区邮政局先后启用了3套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19.
王晋枫 《上海集邮》2002,(10):41-43
“邮资已付”戳停用后,北京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3种新式邮资凭证,一是“大宗邮件称重制签收寄系统”(下称“制签系统”)打印的邮资标签;二是自助邮局打印的邮资标签;三是自动化邮票(电子邮票)。外地同好在报道中对前2种常有混淆,对后1种则掌握材料不多,笔谨就所知,略加叙述,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动售邮票机(北京邮局称为“邮资标签出售机”)出售标签邮票(又称ATM邮票,即Automatenmarken的缩写),需要经过投币、按钮、由自动售邮票机自动打印面值、裁切的过程。澳门于1999年6月2日发行第二组ATM邮票,图案是莲花大桥和莲花。这套标签邮票由李惠娴设计,在葡萄牙印制,每卷标签可做2000枚邮资标签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