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3)
一、在阅读中培养情感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作文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  相似文献   

2.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3.
韦艳蓉 《广西教育》2013,(37):74-75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新课标首次提出了“习作”的概念,明确了更为切实可行的习作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习作过程中积淀文化修养,抒发真情实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进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广泛积累习作素材,进而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内心的感受,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靠什么方法来获取知识,阅读就是一种好方法。通过阅读,增强感受力,用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一、阅读体验能培养学生捕捉、收集习作材料的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作文贵在真情实感,它是小学生习作充满活力的原因。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因此,我认为真实的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真实感情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呢?1.激发情感。2.感受真情,3.体验升华。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浅谈情境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生活积累匮乏,情感认识不丰富,二是传统教学只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为“写”而写,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一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储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在体验中感悟人、事、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积淀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二是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度,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或文题激情.或情境诱情,或问题引情,或以情动情。三是注重学生情感的保持.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保持住对作文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陈永安 《广西教育》2013,(45):39-39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他们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只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对此,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可以搭建学生与作文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那么他们的习作就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真正是"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习作教学,很多教师一直都过于重技法传授而轻情感熏陶、只关注习作指导而轻阅读感知、常常放眼于全篇而忽略核心段落的打造,从而制约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因此,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突破这些认知局限的禁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提出要关注方法,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融合;蓄积情感,促进体验与方法的融合;关注核心,促进构思和重点的交融等作文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蒙艳珍 《广西教育》2010,(22):54-55
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多方面不足,如作文教学重指导习作方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习作内容写“过去时”的多,写现场生成的少。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迁移现场生成作文的写法,让学生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将信息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思想情感的驱动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学会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在掌握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把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高高的山顶这一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4.
李彦丽 《海南教育》2014,(24):27-28
语文课堂中绚丽多姿的语言品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进入丰富的语言想象中,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体验,再潜移默化影响、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品读将使语文课魅力飞扬,而作文也能在在品读后写意飞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15.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感觉,唤起学生那颗本来纯真的心。因此,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真情抒写,让童心稚语在笔端轻盈地流淌出来。一、认识情感学生作文往往是题材单调,内容空洞,情感缺乏,语言干瘪。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积累少;不仅仅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写真实生活,述生动情感。锁定目标,自主探究;参与实践,体验愉悦;畅谈感受,激情无限;整理积累,注重发展。使作真正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白平丽 《考试周刊》2014,(69):62-62
习作教学要想真正刺激学生的欲望,使其主动承担起"我要写,我想写"的任务,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中蓄积情感,在阅读中浸润情感,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在认识中升华情感,轻轻拨动习作前的情感,在习作中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18.
阚静 《小学生》2013,(1):17-17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何治疗学生的各种习作病……是每位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一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几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小练笔的优点: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在学习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随阅读进行的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把情感及时写下来的作用,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厚  相似文献   

19.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