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兴趣为突破口,培养习作信心兴趣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外在事物保持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相似文献   

2.
徐正东 《文教资料》2005,(18):179-180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习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1.学生习作最大的兴趣在于拥有材料。小学生习作兴趣如何激起?我的观点是:学生要拥有作文材料。试想,当教师的命题一公布,学生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时,他哪有兴趣听教师的“怎样写好”的指导?——即使听了,又如何煮“无米之炊”呢?有人认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物——意——”的转化。写作反映客观生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往往是写作主体主观精神的倾注和投射。两方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们把这种交流叫做“移情”。由于情感的“移人”,客体事物会因此而发生神奇的变化。由于“移情”的结果,主体自身也可能在反射力的作用下,产生连锁反应,生发出新的思绪和情感来。这时,主体就有可能与客体融为一体,妙合无垠。主体还可能被异化、幻化到对象之中,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激发兴趣的方法有许多种:课后小练笔、适当降低写作要求、展示习作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习作兴趣,激发创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对习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就会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习作素  相似文献   

6.
写作兴趣的培养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诸如习作的指导方法、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因此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件艰难、复杂而又细致、耐心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如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做法。采用“记述”习作 ,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喜闻乐见的事物 ,心理状态必然是积极的 ,反映是强烈的 ,感受是深刻的。因此 ,针对学生的喜闻乐见 ,采用较易获得成功的“记述”习作 ,可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例如 :有的学生喜欢听故事 ,教师可摘选精练短小的童话、寓言、笑话等 ,讲给学生听 ,然后请学生把听到的…  相似文献   

7.
从教语文课多年,每说到“写作文”,就会看到眉头紧锁的神情,就会听到不情愿写的声音。我觉得培养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很重要,入门有了兴趣,可能会让孩子爱上写作。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标准应该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我是想通过各种方法,如:画画、观察事物、听故事、说故事等方法,来激发低年级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目的。一、图文并茂,激发兴趣这一点是受教师节——学生送贺卡的启发,一年级刚入学不久就是教师节,那时正在教学生汉语拼音,还没有教汉字…  相似文献   

8.
林贻红 《考试周刊》2012,(45):47-47
小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许多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惧怕作文,形成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其实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把它运用到习作当中,就能使作文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习作教学本身潜在的魅力,创设适应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习作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充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好动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习作氛围,创设适应儿童需求和发展的操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物--意--文“的转化.写作者反映客观生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往往是写作主体主观精神的倾注和投射.西方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们把这种交流叫做“移情“.由于情感的“移入“,客体事物会因此而发生神奇的变化.由于“移情“的结果,主体自身也可能在反射力的作用下,产生连锁反应,生发出新的思绪和情感来.这时,主体就有可能与客体融为一体,妙合无垠.主体还可能被异化、幻化到对象之中,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硬骨头,既艰涩又难啃。很多时候,习作在语文教师们的眼中已经变得“熟视无睹”,往往是布置下任务,学生写,然后写评语,班内宣读优秀作文。当这一方法成为固定的模式时,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在逐年降低。仔细研读新课标中的习作要求,静心思考,发现需要教师做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找准目标,用对方法,就会使习作课堂重新焕发其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想素质上,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作文教育思想观念;在业务素质上,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作文教学能力。一、创新作文教学对教师思想素质的要求1.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生活中习作。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习作的主体能动地、真实地、本质地将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形成某种认识,转化为某种观念或情感。接着,习作的主体运用语言给观念、情感穿上“外衣”,并转化为文章。这一习作过程,经历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在这种双重转化中,主体自始…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孔丘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这一环节,如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姚大鹏 《教育文汇》2003,(12):30-31
教学中学生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的成败。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教学实践,就会注意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这种愉悦的情绪状态正是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地运用兴趣教学,以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兴趣?湖南师大周庆元教授对此作了科学的界定: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事物、活动、现象等)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则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这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属个体心理范畴。同时,它与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相关,是带有情感的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愉快的情感。作为人的心理过程之一的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的深浅、好恶直接影响到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这种体验愈深,想认识事物的倾向性愈强烈,学习的兴趣也就愈浓。列宁说过:“没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影响到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理论,叫做反映论.其观点有:“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反映.”“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能有客观事物的映象.”在这里,铿锵作响的字眼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客观物质世界”.这种哲学是对得起“客观”,却太轻看主观了,可是,此哲学之言者就是主观地说着.殊不知,过分地强调客观之时,就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观,两者相伴而行,想把主观甩开都做不到;正如强烈的主观表现,也演绎了一种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学生从他们懂得一点事开始,就接触了大自然,常常会被许多客观的自然现象所吸引,也会产生许多“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他们对自然界的某些事物早就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上学后,这种兴趣会更广泛。  相似文献   

19.
汪建英 《云南教育》2003,(34):28-28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的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事物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会对知识主动追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出现“灵感”。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面对许多事物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20.
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古人说得好: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上好习作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1)消除害怕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