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丁美洲历来被美国政府视为天然势力范围,美国的拉美政策始终包含着防止非美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建立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这是美国在拉美地区追求的总目标,1823年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就把这一总目标暗含其内,白此以后,这一总目标的内容基本未变,而且实现的手段日臻完善。“二战”后美国的  相似文献   

2.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抛弃俾斯麦的“大陆政策”,推行旨在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它利用各种手段在拉美推行经济扩张和军事渗透,为国内垄断资产阶级谋取暴利。而这时的美国已发展为“北方巨人”,对德国在自己“后院”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视而不见,于是挥舞着门罗主义这面大旗,俨然以美洲主人身份,登上了与德国争夺的擂台。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118页:“美国利用它与拉丁美洲毗邻的地理条件,极力排挤英国,扩张自己的势力。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打出了‘门罗主义’的旗号;19世纪末,又提出了‘泛美主义’的口号。”笔者认为这是不全面的。无可否认,侵略、扩张的因素始终存在其中,但反对殖民主义的因素也不能忽视。19世纪初,除海地外,整个拉丁美洲仍是清一色的欧洲殖民地。这种形势下,刚刚独立的美国人,以自己为中心,以美洲主义为号召,联合美洲人民共同抵抗与驱逐殖民主义,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对拉美的的民族运动是有利的。在拉美革命开始时,美国正进行反英的第二次独立战争。他…  相似文献   

4.
拉美战略是战时美国大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就逐步谋建自己的拉美战略,同纳粹争夺拉美,从中立过渡到非中立,随着欧洲战事的进展,又着手建构美洲的防务合作体系,其拉美战略初具框架。这为其后来拉美战略的展开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战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干涉、扩张和控制。在此期间实行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泛美协会”及“睦邻政策”,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和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二战期间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得到了美洲国家的普遍接受,拉丁美洲真正沦为美国的“后院”。  相似文献   

6.
"罗斯福推论"是20世纪初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宣布的"门罗主义"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引申,它的核心是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任意武装干涉拉丁美洲,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独霸西半球的野心.以"罗斯福推论"为基础的拉美政策直到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针对美洲的"睦邻政策"才宣告结束,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美国这一时期对拉美国家的外交政策深深打上了"罗斯福推论"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自建国以来,在逐步摆脱追随于欧洲之后的进程中,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全球扩张性也日渐显现。传统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为独霸美洲大陆而提出的,而“门户开放”政策则是美国作为姗姗来迟者为了在侵华上分得一杯羹而炮制的。文章则以“门罗主义”与“门户开放”政策为切入点,通过对19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指出美国对外政策中始终贯穿着全球扩张的影子,以期能对该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73):34-35
"门罗主义"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在19世纪初期,美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拉美殖民地革命不断,欧洲列强的武力干涉及当时美国自身实力不足和扩张野心的膨胀催生出了"门罗主义"。同时,正是这种自身实力与扩张野心膨胀的矛盾性使得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既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又具有进步性和扩张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上台执政,开始了美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1947年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重建援助,1949年出台"第四点计划"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援助。但是对于后院拉美国家,杜鲁门政府却背弃了战时罗斯福总统经济援助的承诺,推行"克莱顿计划",以自由贸易、自由企业、自由投资为主,辅之少量的经济援助。但是,美国对拉美国家并不是一概论之。其中,墨西哥得到了相当数量的经济援助,这有别于其他拉美国家。杜鲁门时期的拉美经济援助政策,基于冷战大格局下美国对拉美的战略定位,服务于美国国家经济利益,奠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预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 ,对敌对国和中立国的船只进行袭击 ,这就给伺机参战的美国找到了借口 ,于是在1917年4月6日 ,美国对德宣战。而在中国 ,美国却支持黎元洪和一部分国会议员反对中国对德宣战 ,美国这种政策令人费解。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这种政策 ,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第一 ,从美国整体战略来看 ,是为了与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美国独立不久 ,虽羽毛未丰 ,但已在觊觎拉美各国。“门罗主义”暴露了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 ,当时美国领土仅在大…  相似文献   

11.
拉美是美洲三大印第安文明的故乡,在哥伦布到达之前,曾有着美洲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殖民者到来后.无力进行种族灭绝,而是被迫采取了种族混血和文化调和的政策,由于大量的印第安人活了下来,美洲的本土环境又基本没有改变,所以使印第安人的一些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的遗产得以保留,这些遗产的积极面对拉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再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消极面却对拉美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第三次拉美移民潮以墨西哥移民为主体,它具有移民分布集中,历史与语言文化风格独特,规模庞大的特点。拉美移民族群难融于美国主流社会,美利坚文明的聚合力受到了冲击,从而招致美国社会的不满以及政府政策的限制,这引起了美国与拉美有关国家之间的外交摩擦。本文试图对拉美移民潮给美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美洲体系观念在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经门罗主义的出台以及门罗之后历届当政者的重申发展,成为美国政治观念中一个重要的观念。美洲体系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天定命运”观念为美国向美洲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国内舆论支持。以日渐上升的国力为后盾,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体系最终确立。美洲体系得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际环境的产物,它确立后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美国开始以美洲为根据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末起,在拉美一些主要国家,左翼力量的领导人纷纷通过大选上台执政,并打出了要在拉美构建"社会主义"的旗帜,拉美政坛呈现一片耀眼的"红色"。目前,这些左翼力量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措施,必将对拉美今后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国内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拉美地区左翼力量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拉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了所谓的“睦邻”政策。这次调整在拉美关系史上意义重大,学者们历来对之褒贬不一。本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对这一政策进一步加以分析。美国进行政策调整的原因促成美国在30年代对拉美地区进行政策调整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缓和拉美国家的反美情绪,改变美国在拉美人心中的形象,扭转美国在拉美地区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早期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对其兴衰的作用极为明显:美洲大量的金银在西班牙还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被用于连年的对外作战,致使其元气大伤;美洲为其带来的财富遮掩了其内在经济结构的严重缺陷;美洲金银引发的价格革命对其脆弱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致命性冲击。由此,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活动使之积重难返,过早地充当了历史悲剧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一方面,美国学校让更多拉美学生有机会接受美国式教育;另一方面,美国学校加快了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融合,使美国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在拉美产生了巨大吸引力。通过对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办学的历史背景及特点分析可知,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有助于美国了解拉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维护全球霸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3日,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首次峰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拉下帷幕,会议宣告“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正式成立。该共同体是指由托丁美洲和加勒比33个国家成立的类似非盟、欧盟的拉美国家地区组织,共同体成为拉美和加勒比统一的政治组织,将捍卫各国主权,维护拉美团结,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文学早就表明,它具有其他地区文坛少有的活力。从诗歌看,现代主义诗派的形成是它走向成熟的标志。现代主义诗派出现在拉美独立以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思想上它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美洲情结”的因承与深化;形式上它博取众家之长,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拉美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审美理惠的巨大差距,使拉美诗人在表现他们的理惠观念时采取了特殊的方式,使它显得新颖、别致,这是世界文坛并不多见的现象,本文对此作了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于美国外交的研究,传统一般都强调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强调大棒金元政策对门罗主义的继承,而对于其中的一些不同之处所言甚少。对于门罗主义的性质,一向有反封建反干涉主义和扩张主义性质的两种观点争论。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台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无论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还是运行后果看,都具有典型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性,所以它们与门罗主义又有很大的不同,是对门罗主义的发展,导致其更具侵略扩张性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这致使二者有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