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戴祚的《甄异传》今存条目不多,但正如郑学技先生所言“其所记异闻均为前此志怪书所未载”一样,其志怪的内涵亦颇有足可发明处。本文主要从其所记人、鬼的情感的角度来解读之、言说之,以揭示其自致力而可为的人的思想和深寄情于人间的鬼的思想一一人情、鬼情皆未了,鬼即人也,从而指出其在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异样色彩。  相似文献   

2.
电视系列剧《聊斋》播出以后,在孩子们谈论及游戏时,有关鬼的内容也多了起来。有的孩子大谈什么“落水鬼”、“女鬼”,有的说要玩鬼的游戏,有的装出怪样子吓唬同伴:“啊!我是鬼!”我历来认为孩子的心灵如一张白纸。容不得像“鬼”那样绝对是唯心的东西存在。因此,当谈“鬼”等现象一出现,我就想严加禁止,甚至想在全班点名批评那几个谈“鬼”的幼  相似文献   

3.
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所志之怪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之怪、死生之怪和神鬼之怪,其创作前提是“人鬼乃皆实有”。对“怪”的描述,有原始人类的工具崇拜心理,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更多体现的是六朝人雍容宽厚的审美趣味和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相似文献   

4.
田汉读罢《聊斋志异》写诗道:“岂爱秋风鬼唱诗”。蒲松龄也确实用他那画鬼画人,入木三分的如椽之笔,写了一部寄托“孤愤”之书。他刻划木妖狐魅,均为借以发泄愤懑、抒写怨情.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飘渺的神话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将浓郁的情感物化为光灿的形象,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抒情风格。在《聊斋自志》中,他说:“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寄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遍飞逸兴,狂固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唐传奇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它的人鬼之恋小说在六朝志怪的基础上已将着眼点从鬼神之怪转向人事之奇,通过描写人与鬼的婚恋来反映世俗爱情并为女鬼形象注入了人性的光芒.让唐传奇中的女鬼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人鬼恋作品的层出不穷具有超现实性和社会风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瑕瑜互见、莫衷一是的作品。本文通过评析卷八《如此我闻》(二)中的《此狐不俗》、《功败垂成》、《姜三莽》、《杏花精》等四篇志怪小说来发微钩玄,窥其一斑。纪昀通过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来阐发他的哲理,借鬼狐而言事理、写世态。其作品已非六朝志怪等原来意义上的那种“笔记”,而是一种作家文学。结论:《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一些较好的篇章,是一部值得选读的书  相似文献   

7.
褚斐青 《中国教师》2009,(Z1):89-89
干宝是我国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搜神记》在文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就书中出现的仙、鬼、妖等异类女子形象作概括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这类女子形象身上体现出的美学特征,诸如外貌美、人情美和奇异美等问题,从而指出异类女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的著述者为东晋的干宝。这位被刘(忄炎)称之为“鬼之董孤”的志怪小说家,花费了多年的苦心,撰集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完成了这部二十来卷洋洋十五万言的小说著作。作者虽在自序中说:“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显然其著述之旨在于宣扬迷信,神鬼妖魅荒诞之言甚多,但书中却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是魏晋志怪小  相似文献   

9.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巍 《考试周刊》2012,(66):20-20
“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近代以来,在日本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由此.本文着手于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鬼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谈狐说鬼,记载诸多怪异之事,与志怪文学一脉相承.在《聊斋志异》所叙述的各类奇幻故事中,涉及“死而复生”这一现象的有七十余篇,而其中“因情复生”的篇幅则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立足于“因情复生”的现象之上,从“亲情”“爱情”两方面对这类故事进行整理归纳,并从佛教思想中“因果报应”“佛在心中”“灵魂不灭”等方面入手,探讨作者创作这类故事产生的原因,认为“因情复生”的故事反映了蒲松龄“劝孝悌“劝真情”的思想观念和他以儒为主,佛、道辅之的神道观.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莫言在浙江大学首次谈到了自己创作的小说是有中国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深刻地体现了与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关系。他的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志怪类文学的特点,更是在人物塑造的反传统化、建立自己的文学王国、创立“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三个方面超越了古代志怪类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其中涉及冥婚的小说亦为数不少。古代冥婚小说主要可分成两大类:“鬼婚型”,即鬼与鬼或鬼与人结婚,以及它的延伸形式“复活型”,即与复活再生的死人结婚。本文将谈谈冥婚小说中的复活母题。从六朝志怪开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的长河中复活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有一批是冥婚中的“复活型”小说,即死人复活行为直接与婚姻恋爱有关的小说,现就对这类小说作一分析。一、自身复活这在古代冥婚类小说中有两种  相似文献   

14.
郑海凤 《学语文》2014,(6):49-50
魏晋志怪小说以丰富多彩的神仙鬼怪以及神奇的传说异闻开中国小说之先河,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影响深远。而《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以其众多的蛇类形象为我们展示了魏晋人对于时事、世态和人情的观念和对于生命、道德和伦理的深刻思考。《搜神记》中关于蛇形象的故事共有三十篇,其中蛇形象以本相出现的故事较多,以幻象出现的仅有五篇,但每篇都为后世小说中蛇形象描写开创了范式,具有典型意义。《搜神记》中的蛇形象描写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根据出现的频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阐释。  相似文献   

15.
在印度《罗摩衍那》成书之前我国已经有猿猴能言、慧辨、善变的志怪文学,到《罗摩衍那》定型成书的汉魏时期,猿猴志怪说法已经臻于大全。唐代已经大量创作猿猴变人的志怪小说,但多数是"盗女"及祸害性内容。却也有积极性的开拓,由此飞跃而升华,成为孙悟空的正面而丰富多彩的形象渊源。而帮助玄奘出国境的"候者"正是孙悟空的原型历史人物。猿猴志怪文学的主要艺术方法是借助谐音,达到指鹿为马的违反事理而谐趣怪异的艺术效果。孙悟空形象与整个《西游记》正是继承了这个方法。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土生土长的形象。哈奴曼影响"八证"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古典志怪文言小说,其中女鬼的形象丰富精彩。对书中的女鬼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作品中的女鬼形象的现实意蕴,能够对当时社会女性处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8.
志怪小说     
<正>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并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20.
释“物”     
《史记·封禅书》多次提到“物”,如“李少君能使物却老。……言上日:‘祠灶则致物。’”又云:“依物怪,欲以致诸侯”;“欲以下神,神未致而百鬼集矣”;“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震于怪物,欲至不敢。”钱钟书先生据此而旁征博引《左传》、《论衡》、《汉书》以至《西游记》等书中有关“物”的记载,(见《管锥编》第一册288~289页)读之殊益神志。钱氏征引,虽云广博,但对“物”之来龙去脉,却并未理清,使人如堕云雾,不得要领。 “物”,即今民间所云“怪物”、“妖怪”、“妖精”、“妖魔鬼怪”。古代或称之为“鬼”,如《庄子·达生》记皇子谓有鬼,而所举之“鬼”皆罔象、委蛇之属,此即“物”;《史记·陈涉世家》记吴广“卜有鬼”,而“鬼”竟作人言,钱先生认为此“鬼”即“物”,是。或称之为“神”,《汉书·郊祀志》上:“黄龙见成纪,……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异物之神”,即指“黄龙”,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