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1901-1911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在新政和军国民主义及新教育思想传播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了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体育教育,并且在体育师资的培养上做了一些工作.虽然具体实施的情形有好有坏,但是,清末体育教育的开创之功是极为重要的,并对后世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方杂志》创刊时期,正值"清末新政"教育变革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教育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该刊对清末时期近代教育普及思想的传播极为重视,对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行了积极的关注和思索,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演进历史会发现,体育思想的形成从没有脱离政治的轴线,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演进历程中同样贯穿了民族主义政治的基本情怀.从清末开明专制运动下的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萌发、早起议会制度和强人政治下军国民体育思想由盛而衰到国民党威权政治下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勃兴,都暗潜着近代中国体育与政治的紧密联盟.把握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政治意涵,一方面有利于近代中国体育突破传统思想的约束,开启与西方体育结合的现代化;但另一方面,由于对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强化,也使我们过于强调了体育的工具性、社会性和适用性,削弱了体育的人本性、生成性和发展性,影响了其科学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史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史的缩影。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得出如下结论:18世纪由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自由女性主义信奉理性、公正、机会均等和选择自由,认为是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造成了两性之间在理性上的差异。自由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倡导应在体育训练、设施、服务、比赛参与上都做到男女平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传入。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女子体育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伴随着自由主义与妇女解放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教育观也从单纯的“强国育种”变成了男女平等,女性解放,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思维方式、统治思想、政治制度还是民风习俗、节日节令,都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先秦体育与引入外来体育基础上有所扬弃,形成了后世体育发展的基本格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展现了它对于后世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不仅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而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废除科举和建立近代系统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之洞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行将体育置于三育之首、对军事体育也很重视。张之洞的体育思想,对培养青少年强健的体魄与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风,对当今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梭体育思想对后世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为了更加深透地把握卢梭体育思想的内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体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考察,厘清了其体育思想的现实依据与理论渊源.认为:经济政治环境是其体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土壤,文化环境为其体育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养分,教育环境是其体育思想发展的理论氛围,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理论、16~17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是其体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在西方教育思潮影响下,西方体育思想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我国传统体育思想发生剧烈碰撞.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民族主义体育思想,它们先后在中国体育舞台上扮演主角,并对当时的体育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体育思想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我国近代以来体育思想发展脉络,丰富体育思想研究,为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时期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国内不同阶级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从日本引入了军国民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学校体育教育中,形成了当时我具有中国特点的、以兵操教学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军国民体育。这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正规化进程;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作用,影响了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为主线,关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体育评价的发展。清末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评价仅仅表现为对现代体育观念的认识、对西方体育方法的学习并将其作为"自强保种"的工具,更多的是人们情感意志的体现,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的学校体育评价理论;中华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教育测量运动正处于隆盛期和现代教育评价的诞生,高校体育评价在这一时期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高校体育评价随着高校的发展,经历了坎坷曲折而又后起勃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清末西学传人中国,近代中国体育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近代中国体育的变化: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近代体育运动在中国兴起,近代体育竞赛活动在中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社会与个人成长经历共同作用的产物。主要采取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广泛采取搜集有关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文献并予以整理解读,认为:旧中国国力不振、民众体质衰弱,中国当时教育重智育、轻体育积累下来的弊端,清末民初种种社会思潮的引入,第一师范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等因素均成为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产生的渊源。以《体育之研究》为中心,毛泽东对体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包括体育的地位、作用、功效、锻炼原则与方法等,同时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具有爱国性、知行合一、哲学思维等特征。在当下,运用毛泽东的“大体育观”指导体育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自觉”之体育理念,以体育引导智育的有效发展,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均是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当代价值的体现。为学界进一步深入了解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1919年作为标志性节点,对百年来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做了整体探讨。百年中国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可划分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成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与转化、当代体育思想的探索与初步发展、当代体育思想的改革与全面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体育思想五个历史时期。研究认为: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交汇与交融中,虽然体育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体育强国"与"体育救国"始终是不同体育思想论争的共同点,其论争也映射出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当代体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为不同形式体育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并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这些在不同时期体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体育思想,既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思想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文本与案例的描述与分析,归纳出对当代体育事业发展有益的思想和经验,从而为今天的体育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通过文本和案例分析和归纳,梳理出了"五四"时期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特征是具有启蒙和救亡双重意义;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体育文化思想的特点是与教育结合;与军事结合;为救亡服务;普及与提高结合;大众化;与劳动生产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前体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蒙养院制度、蒙养园和幼稚园制度、幼儿园制度三个时期,并伴随中外教育交流,分别在清末、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四次大的课程变革。其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是观念的变革是学前体育课程变革的先导与前提;学前体育课程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身体锻炼是学前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国时期影响体育发展的几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认为: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推崇尚武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确立了健身、娱乐、竞技的体育观念,国粹文化思想使武术走进课堂,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实用主义思想使体育具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功能,使体育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新生活运动使体育朝着大众化、普及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民国时期的这几种社会思潮历史背景各异,对中国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它们促使我国现代体育在特殊时期完成了巨大的历史演变,其发展规律对当代体育的发展和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蔡元培先生一生各个时期教育思想的分析,浅述了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指出蔡的体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系列论述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和体育改革的重要指引。通过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期体育改革与实践,探索其体育强国思想的孕育及历史渊源,为深刻认识新时代体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期的体育工作重要讲话、论述、实践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是习近平体育强国思想的孕育期和储备期。期间,习近平主要从体育场地、体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主抓体育工作,通过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助推全民健身;提档升级体育产业,唱响“晋江经验”;坚持生态优先,谋划大健康战略,推动了福建省体育视事业充分发展,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奋进孕育了理论雏形与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在统治风雨飘摇之中采取的自救改革。张荫棠、联豫等人在西藏推行的新政便是在清末新政这一重大背景下进行的。清末新政法制出台法规全面,涉及西藏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等,但由于腐败的满清王朝即将覆灭和财政紧缺,新政法规很多措施并未实现。最终,清王朝覆灭,新政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