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孙权劝学》中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略,愿意与吕蒙深交。在读到“拜蒙母,结友而别”时,有同学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肃与吕蒙结为好友还需要拜见蒙母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鲁肃与吕蒙之间并非结拜,而是结交为好友,是不需要专程拜见父母的,但古人强调孝道,百德孝为先,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行礼问安,具体的规矩,在“三礼”中都有明确记载。鲁肃的年龄和资历都在吕蒙之上,他主动与其结友,  相似文献   

2.
伯牙破琴     
伯牙①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③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④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选摘自《吕氏春秋》)【注释】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②志:志向。③少选:不一会儿。④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意在高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  相似文献   

3.
《孙权劝学》见于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卷66;为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中的一件小事。全文仅119字(不含标点符号),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初”起,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与其劝学对象吕蒙的一节谈话。谈话的过程是一场思想交锋的过程。孙权“劝”,吕蒙“辞”;孙权再“劝”,吕蒙“始学”有点反复,显得曲曲折折,说服工作即使是小事,也不容易一下子做通、做好。第二层即余下部分,是鲁肃与吕蒙的一次谈话。鲁肃先是“大惊”,后为“结友”;吕蒙则是自诩,欣喜之情溢出言外,证明了他“学”的结果,“学”的成功。两层意思,貌似分离,各不相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孙权对鲁肃的“二短”之论出发,围绕“荆州问题”作较深入的考察。得出鲁肃在孙刘联盟的根本性问题上,其政治目光及军事策略较孙权、吕蒙为优的结论,否定了传统观点对鲁肃的不实之辞  相似文献   

5.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āi),峨(é)峨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pǐ)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文本解读:本课虽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就是向整个世界封闭心灵的大门。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不得不加倍承受失去的…  相似文献   

6.
孙书岐 《陕西教育》2008,(1):116-116
读书,有益于一个人的完善和发展,即使杰出人物。也是如此。近日,我重读《孙权劝学》一文。感触颇深。作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孙权从自己的真实体验出发。对爱将吕蒙提出了“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的殷切忠告。其殷殷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使欲以忠心报主的吕蒙倍受鼓舞而“乃始就学”。才略长进之神速,使人称小诸葛的谋臣鲁肃惊叹之余,继而又“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相似文献   

7.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含,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传颂千古的“高山流水”故事。小朋友在作文中可以用它来比喻喜得知音,心心相印。它对我们还有两方面的启迪:其一,知音可贵。据说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弹琴,以表达对知音的永远纪念。所以我们要珍惜友谊,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要真诚相待。其二,知音难觅。在茫茫人海,真正的知音常常是一二人而已,可遇而不可求。当年鲁迅先生就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语来…  相似文献   

8.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  相似文献   

9.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林弹琴,樵夫钟子期能辨琴意。伯牙弹一曲,志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相似文献   

10.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相似文献   

11.
鲁肃去卧底     
鲁肃带着最新情报来见周瑜。“都督,据可靠消息,曹操又准备攻打吴国了!”“那,”周瑜问鲁肃,“关于魏国的兵力布署,军事装备,粮草供应,我们对这些具体情况掌握了多少?”鲁肃说:“还有待深入了解。”周瑜皱眉沉思了一会儿,“子敬啊,看来我们需要派人去曹操那儿卧底,以获取对方的第一手机密。”“有道理。”鲁肃赞同道,“不过派去卧底的人要绝对可靠。”周瑜说:“我考虑过了,已经有了最可靠的人选。”“谁?”“你。”鲁肃大吃一惊:“不行不行,我从未当过间谍,没有经验。再说,应该找灵巧一些的人做这种事,我笨头笨脑的。”周瑜笑道:“你正好合…  相似文献   

12.
超级模仿秀     
孙权劝抄(盗版自《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汝今当差生资质,不可不抄!”蒙辞以抄袭危险。权曰:“吾岂欲汝为抄袭高手邪!但应练习,防备考试。汝言危险,孰若吾?吾常抄袭,自以为大有收获。”蒙乃始就抄。逢抄袭高手肃(鲁肃),与肃比试,肃惊曰:“汝抄之才能,非复差生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知抄之晚乎!”肃遂跪地,拜师而别。★黄山君重庆市潼南县上和中学无题(盗版自李商隐《无题》)学习时难考亦难,交头接耳字条传。字词注音小抄尽,选择阅读暗号现。交卷只求答案改,差生应觉考场寒。重点此去无多路,资料带上为探看。★…  相似文献   

13.
我改用方智范教授的名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为“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作为本文的题目。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句话揭示了教师备课的真理。“知音”一词是有典故的: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的曲调时,在旁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善哉峨峨若泰山”。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见于《列子·汤问》)。后来用“知音”指特别理解、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古今文人作文章时皆是有情而诉,有感而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像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更是“吟安一个…  相似文献   

14.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①。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②!”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④,卒逢暴雨⑤,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⑥,更造崩山之音⑦。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⑧。伯牙乃合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相似文献   

15.
生命"自治"     
若问及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作文里或课堂上,我们尽可听到“科学家、解放军、宇航员……”而私下里,得到的回答往往会是“老板、球星、歌手……”前者迎合的是样板,攀附的乃语录,就像一首老歌里所唱:“像雷锋那样,像雷锋那样……”不过是一种过时的革命或道德主义的“标准答案”而已(或许继承了父辈精神遗传罢);而后者垂涎的是时尚,乃市衢流行的集体价值标准。其实这两种答案的“质”是一样的,皆乃不求履践只图快感的“脱口秀”。  相似文献   

16.
十五、孙权劝学课内提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相似文献   

17.
若问及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作里或课堂上,我们尽可听到“科学家、解放军、宇航员……”而私下里,得到的回答往往会是“老板、球星、歌手……”前迎合的是样板,攀附的乃语录,就像一首老歌里所唱:“像雷锋那样,像雷锋那样……”不过是一种过时的革命或道德主义的“标准答案”而已(或许继承了父辈精神遗传罢);而后垂涎的是时尚。  相似文献   

18.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对话,全文只有119个字,却言简意丰,传神生动地塑造了三个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没有拘泥于课文蒯读提示中的“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一点,而是创造性地在教学目标中将此改成了“想想三个人物形象对我们各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先提出三分天下的大势。但实际上首料天下三分应是鲁肃。鲁肃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与周瑜一同投奔“威震江东”的孙策后又辅佐刚即位的孙权,很受赏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一天,孙权大会群臣后,单独留下鲁肃“合榻对饮”,孙权说:“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政。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回答说:“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之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  相似文献   

20.
成语故事(1)     
士别三日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也死去。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