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向上,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相互支撑,共同勾勒出职前教师教育的核心范畴,展现了职前教师教育的关键专业特征;纵向上,按幼儿园、小学、中学职前教师教育三个不同学段来设计,目标框架中的基本要求反映在三个阶段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话语●教育源于对生命的爱和敬重,教育者需要一种静听花开的心态。●对校长而言,管理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对教材:理解的深度是教师的知识储备的反映;运用的好坏是教师教育技能的体现;方法的优拙是教师心智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关键教育事件是指普遍发生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师教育活动进程及专业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力与反思价值的重要事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关键教育事件研究都是教师教育的一项有新意的举措。上海市长宁区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关键教育事件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在区域推进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付强 《河南教育》2010,(3):27-28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教师角色转换是指在学习化社会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师原有的“角色”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能终身是“教师”,但不可能终身是教育者 ,教育者将变得暂时化和一时化 ,而成为受教育者却是长期化和终身化。比如 ,你可能在教室或课堂上是教师是教育者 ,而在课外或大部分生活时间就可能成为接受教育的人了。这就是说教师这个角色不是固定的 ,它成为了一个变数 ,不是它适应你 ,而是你要经常地适应它。在现时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课堂上一些学生会提…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征,本源于教育者内在素质差异、教育民主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梅 《教师》2012,(24):121-121
公正,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教育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从广义上说,它是指每个人、每个阶层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狭义上说,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以及处理各种关系时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特别是要合情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与全体教育工作者。本篇文章中的教育公正指的是后者。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教师内心的教育信念,还反映了一个教师的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直接调动或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牟峰 《中国培训》2009,(4):60-61
校园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对校园可能发生的危机性事件的预防性危机管理方案。校园危机性事件一般指发生在校园内与学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者是指教师的教师,既包括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师教育者,也包括中等师范层面和高等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者模糊的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知识的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以及教师教育文化的推动者。教师教育者角色的探究是增强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者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1.
李睿 《中国教师》2012,(7):52-55
<正>教师专业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其主要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培养总是遵循一定的培养取向,这种培养取向始终体现着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和文化形态。当教育研究者试图用官方话语对教师专业培养的取向进行描述时,会发现他们所描述的取向与体现在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取向存在差异。而这一差异空间就为研究新的教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研究》2017,(5):69-74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倡导职前教师培养的教育实践课程多向度开发,教育实习的必要性再一次被重申并加强。高校教师教育者作为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其自身的实践素养决定了指导能力与质量。本研究基于对教师教育者参与的实习指导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教育者的临床指导活动缺少深度,作为教育实践研究者的责任感缺失、基础教育素养有待提升。建议教师教育者要通过到中小学挂职研修,带领学生扎根日常基础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把脉基础教育的能力,提高自身日常教学工作的示范性,以达到提升自身实践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情境,系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所发生的紧张状态。如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争执,为被提问学生“递词”、“喝倒彩”等等.能否妥善地消除这种紧张情境,体现着教育者思想修养、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育者对于紧张情境有无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石畅 《教育文汇》2013,(15):20-22
幸福教育是使学生既能享受当下的幸福,又有能力创造未来幸福的教育。在幸福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教育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上。教师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状态对学生的幸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以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只有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教育智慧。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曾令琼 《考试周刊》2010,(41):235-235
教育的基点是爱,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其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成长的基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理所当然地成了“情感教育”的主导者。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性不够,根源就在于教师教育者专业性不足。研究者在反思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中进行自我研究,折射出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存在职前培养重学历、轻资格;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缺乏连贯,重培养、轻培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等问题。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首先,应加强教师教育者的资格教育,严把“入口关”;其次,开放专业发展路径,加强专业开发;最后,重视教师教育者伦理规范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者这一概念在当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这一界定又是开展教师教育者相关研究的基础,因此首先需要在国际视野下探讨当前专业组织、不同国家及研究者对于教师教育者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将教师教育者界定为首要或者主要承担教师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努力达成相关的资质要求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专业人员,就目前而言,该界定下的教师教育者主要是指高等教育中的教师教育者。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德育中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指教育者依据某种道德观念和要求 ,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施加道德影响 ,力图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接受及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上。由于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对同样的教育影响会做出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反应 ,亦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体现着教育的意志 ,保证着教育的方向 ;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决定着受教育者思想的变化 ,影响着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STEAM教育起源于美国,由于中外文化与国情的差异,STEAM教育落地中国后出现运用偏差。人们对STEAM教育中教育者(通常是教师)、被教育者(幼儿)、教学中使用的教具玩具等方面存在认识和运用上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严重障碍了学前阶段STEAM教育的引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