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师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师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选取96级和98级两届新生的普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师专新生有16%的可能有心理问题(一类),有34%的应引起关注(二类),这个结果两届新生基本一致。一、二类学生比较,二类学生明显高于一类学生,在二类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根据对症状项目认真比较分析,师专新生主要有焦虑、抑郁和强迫三种心理疾病倾向,96级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98级女生高于男生,98级理科学生高于96级理科学生。98级新生来师专主要是“为了今后就职方便”,入学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感觉寻求问卷和青少年冒险问卷-冒险行为量表对7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3.1%的大学生属于低感觉寻求群体,17.6%的大学生属于高感觉寻求群体。其中,男大学生感觉寻求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各年级大学生在兴奋与冒险寻求因子、去抑制因子及总分上差异不显著。文科学生感觉寻求水平明显高于理科学生,独生子女的感觉寻求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二者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大学生的冒险行为更加倾向于积极的冒险行为,而较少有消极的冒险行为。男生的冒险行为明显多于女生,文科生的冒险行为明显高于理科生,非独生子女在鲁莽因子上明显高于独生子女。感觉寻求中去抑制因子和感觉寻求总分对冒险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应激情境与应对策略结合起来对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基本情况采用应对风格问卷进行调查。在336名高职大学生中,应对风格灵活与异常类的个体较少。问题与情绪类的个体较多;男生中最多的是问题类应对风格,女生中最多的是情绪类应对风格;不同年级与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差别不大,三个年级在应对风格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相比。倾向于在不同情境下采取问题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SCL-90对4966名新生进行心理症状的自评测试。结果: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水平,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民办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本院学生,艺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学生,理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关量表对我校377名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高,而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在性别上,女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男生,男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但在成就感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在学科上,理科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略高于文科学生,而文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在年级上,大一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回归分析表明,情感承诺是我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Ⅱ),对师专1997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9.6%的一年级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7.9%的学生问题较为严重。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弱、自我控制力差和疑心与妄想,表现为女生多于男生,科学生多于理科学生。男女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男生第一位是自我弱,女生第一位是自我控制力差,男女生在自我控制力差、自我弱和冲动性紧张三个不安因素中存在着非常显差异,科学生和平科学生在5个不安因素中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兰州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241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者为23.79%,确实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SCL—90中9项因子中有5项因子分均值高于全国常模;男生敌对因子分均值高于女生,忧郁因子分均值低于女生;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均值理科学生低于文科学生。通过分析造成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心理健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芸  徐燕刚 《文教资料》2007,20(26):191-192
本文分析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总体情况,并与同时期来访非贫困大学生各类问题进行差异比较。结论为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对个性和家庭问题上咨询比率高。女生对个性问题的咨询显著多于男生;文科学生对学习问题的咨询明显多于理科学生;在其他各项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560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60名学生的SCL-90各因子均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3的学生人数共121人,发生率是21.96%;文科学生的强迫、敌对性及偏执因子均值明显高于理科学生;男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因此,应积极地对高师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对安徽大学心理咨询测量中心接待的部分大学生和随机抽样的414名大学生的卡特尔16项修改因素的测试材料为依据,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初步分析。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因素上的得分,低于平均值(22分)。其中低于22分的,占测试学生的53%;文理科相比,理科好于文科,差异显著,但在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中,理科又多于文科;要求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人数比例,男生多于女生:一、二年级多于三、四年级;在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中,大多在上大学前就有临床症状的表现,还有一部份是历届生,他们有在高中复读一至数年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5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为研究工具,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第一类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左右,第二类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33%,第三类无显著心理问题的学生占94.47%;女生的严重程度明显的高于男生,男生的人数多于女生;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情绪和意志问题、自信心缺乏、性生理心理问题,而不幸的家庭和过去、失眠和对事情的兴趣程度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荣  李岚 《教育与职业》2012,(26):87-89
文章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一年级的197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危机、自信心不足、情绪问题及神经衰弱倾向,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同时,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六个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L-90量表对新乡市75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被试组总体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问题较男生严重;二年级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三年级,在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也要较三年级严重;在外语、文史、理工三类不同学科中,各因子得分之间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退学、休学、自杀、犯罪等现象的重要诱因,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调查发现,师范新生心理可能存有问题的达到50.1%,一个很高的比例,其中,女生心理问题多于男生,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往届生有心理问题学生比例远高于应届生;而城乡不同、专业不同的师范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它是个人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获得的最多的社会支持来自于父母,其次是同学、朋友和老师,其中女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男生,文科学生多于理科学生。贫困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种类有: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陪伴支持。其中来自于父母的经济支持,来自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情感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方面。为贫困大学生构筑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解决其生活、就业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6.
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校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职校生总体上趋于选择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应付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幻想、退避等消极应付方式;文、理科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有显著差异,文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21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9%,8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73.7%;男生的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恐怖倾向显著高于男生(P<0.001);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差异(P<0.05);单亲、留守、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高于双亲、非留守、非寄宿小学生(P<0.05)。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25名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进行S C L-90测试,发现有16.6%的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女生的恐怖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比例为16.5%,男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低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学生(P<0.01).研究认为,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女生、农村学生、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必须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某师范学院08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某师范学院2630名大学新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与国内正常人群、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被试中SCL-90各因子至少有一项达到3分的共有303人,检出率为12.56%.大学新生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除躯体化、恐怖、焦虑外,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的水平.08级文、理科大学新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理科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更突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的性别差异较大,女生的问题显著多于男生.结论高等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理科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