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报纸曾有一个这样的标题:《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几十年后,这一标题至今有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这种借人名发挥的标题,巧拈妙连,新奇别致,既准确地概括了新闻事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这种借人名发挥的标题,又称之为“顾名”标题,它其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正题的顾名。这种标题不用副题,干脆利索,让读者一目了然。如《李发财发财以后》(辽宁日报1984.4.7),这是在人名“发财”之后接着出现“发财”二字的。《廖名庭,庭院经济扬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八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九月十四日由新华社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毛泽东同志批改过的。新闻的原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毛泽东同志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并且批了这样一句话:“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毛”。社论的原标题为:《关于中等教育问题》。毛泽东同志将原标题圈掉,自己拟了一个新的标题:《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批了这样一句话:“凡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4.
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这是1948年9月给毛泽东同志送审的一条新闻标题。毛泽东同志把这个标题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的诸项制度毛泽东同志就此指出:“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57页)  相似文献   

5.
1948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9月14日,由新华社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的标题都是毛泽东同志修改的。新闻的原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毛泽东同志修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并且批了这样一句话:“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毛。”社论的原题为:《关于中等教育问题》。毛泽东同志将原题圈掉,自己拟了一个新的标题:《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  相似文献   

6.
在1986年5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有一个好标题:《一个成功者的负疚》。细读内容,寻味之余,越发觉得这个标题好。好在哪儿?我想,不妨用“新”、“深”、“美”三个字来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关键的第一步是看标题怎样。标题新颖独特,就能引人注目。当我蓦地瞥见这一标题时,心想:成功者理应高兴万分,怎么会“负疚”起来?反差之大,令人感到新奇!怀着疑间,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读毕,方知是赵绍龙同志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介绍淮剧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新闻业务方面的一本新书——《标题的艺术》。《标题的艺术》是探索标题制作的专著,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同志。全书包括“标题的种类、作用及其特色”,“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与技巧”、“标题的制作方式举要”、“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标点在标题中的独特表达作用”、“标题的排列与美化”等章目,从新闻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这“一艺”(制  相似文献   

8.
顾名,即由某一事物的名字联想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使之“顾其名而见其义”的修辞方式。 顾名辞格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新兴的修辞方式,这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取得的一项成果。因而,这种辞格最能因文制宜、随时随地加以创造。准确地运用顾名辞格,可以使标题句法新颖、别开生面。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运用比较多,也容易出新。如: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同志说:“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制作标题是他的基本功;但是作出好标题,却是他孜孜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另一位《人民日报》老总编邓拓则更形象、更生动地说过:“准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于此,可见新闻标题实在重要。为了认真拟出好标题,练出扎实制作标题的基本功,除了别的因素外,到古诗(词)中巧取珠玉,贴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三昧》1997年第二期,左克先生写的《标题:走进亚特兰大(上)》一文吸引了我。左克生先对标题的研究别有独到之处,但在对称美论述中,把《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说成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笔者不敢苟同,“唯有《人民日报》标题堪称佳作”,令人难以信服。现抄录《人民日报》双行大标题:百年盛会说英雄谁是英雄八方聚首竞风骚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1.
题好一半文.文章是这样,新闻更是如此.人们摊开报纸,首先接触到的是新闻标题.一条好的标题,能揭示和升华新闻的主旨,展示新闻的主要内容,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进读者的“食欲”.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的推陈出新,如何将新闻标题制作得准确、鲜明、简洁、生动、新颖,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应以着力的课题.如何制作新闻标题,列宁、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当代新闻大手笔改写新闻标题的实践,无不给我们以启示.注入内容,让标题“实”起来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标题要有“内容”,要画龙点睛,反对题目的“大而空”.1949年4月22日,他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动态消息《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就是一范例,标题仅仅十一个字,却将人物、时间、事件、地点明白地告诉给读者.1949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9月14日,新华社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经毛泽东同志批改后才播发的.新闻的原标题是《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毛泽东阅时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并且批了这样一句话:“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社论的原标题是《关于中等教育问题》,毛泽东同志阅时也将其圈掉,重新拟题为:《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  相似文献   

12.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13.
《工人日报》1998年2月8日,星期刊一版“生活一隅”栏目中一篇题为《刘家义务修伞四十年十万》的消息,其标题令人费解。《刘》作为一篇消息的标题,其中“四十年十万”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看其内容才知:“在赣中永丰县城恩江镇,年逾七旬的刘崇信、胡莲英夫妇近40年来义务修伞十多万柄,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但在标题中用“四十年十万”又怎能让读者明白呢?况且此标题从语法上分析也不通顺。因此,笔者认为《刘》不能做标题,不妨改为《刘家义务修伞》更为简炼,或改为《刘某  相似文献   

14.
离它远点好     
据台湾《雷声》周刊刊载的一篇文章透露,在国民党《中央日报》担任过半年“代理总编辑”的朱宗轲,动不动就要修改下属编辑的标题,以显示他“有学问”,但常常改错,以致弄得人啼笑皆非。有一次,大约是1980年10月10日,一位编辑拟了这样一个标题:《国庆活动高潮迭起》,到了这位“代总编辑”手里,大毛一挥,把原来的标题改成《国庆庆典活动/高潮不断迭起》,“国庆活动”中间还要加上“庆典”,  相似文献   

15.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1)斯里兰卡:“狮子国”的遗产(《文汇报》2006年5月4日第8版)(2)黄霜:笑傲文化江湖的不羁才子(《参考消息》2004年11月30日第13版)(3)贷款利率上调:2006年宏观调控第一炮(《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8日第7版)(4)国资委出新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南方周末》2006年1月19日C17例(1)一(2)中的“A”是体词性成分,例(3)一(4)中的“A”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编排版面,是报纸工作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新闻、标题、评论、图片等,也包括整个拼版工艺的全过程。因此,有的同志称版面是报纸的橱窗。胡耀邦同志一九五六年七月八日和《中国青年》报社同志谈话时就曾指出:“报纸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改革”,“先从刷新门面做起”,“从改进版面和标题做起”。当前,报纸正在改革之际,改进版面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写作》辟“新闻标题写作”专栏,陆续发表了许多有实例、有见解的好文章,读来很受启发。于是,也想来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五期上发表的郭映普同志《擦亮新闻的眼睛》一文,对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分科诊断,针砭“题”弊,指出病源,开出医方,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不过,文章第一段中的举例分析,所举例证有不准确处。文中是这样写的: 有些标题忽视了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这一要求。1984年5月26日,许多报纸以《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或《邓  相似文献   

18.
×月二日赵甲同志来稿,画的是肯尼迪用“减税”的杠杆在撬“经济危机”的大石头,杠杆太细,撬之不起。画的标题是《顽石》(见图一)。西安晚报五月九日发表了一幅漫画,标题是《扬汤止沸》,也是讽刺美国的“减税”措施的。  相似文献   

19.
怎样治病     
土仰山同志在《新闻战线》今年第五期的《文章病院》里发表《“垃圾千金”及其他》一文说,《世界之窗》杂志上出现过《神童的发现和培养》的标题,中国青年报上也出现过《神童的造就》的标题,这就是一种“把个别儿童吹得冲乎其神”的表现。他还把这同“造神运动”联系起来。读后,我有点不同的看法。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作家有“神来之  相似文献   

20.
8月21日新华社的通稿,首次报道习近平同志“8·19”讲话。但各家媒体主标题的设计很不一样。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采用的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受新华社通稿标题的影响,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标题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工作”,显然是新华社标题的简化表述。诸如“某某工作很重要”之类的话语,基本等于没有说。因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情形,就说什么是重要的,这没有错,但也没有特别的意义。采用这样的主标题报道习近平的讲话,没有真正抓住习近平讲话的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