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贵刊在1988年第5期发表冯根良同志的《新闻标题中的“顾名”》(以下简称“顾名”)一文,其中谈到“一家报纸曾有一个这样的标题:《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几十年后,这一标题至今有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笔者以为,这段文字有所失误,故不揣冒昧,愿把当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光明日报》上有一篇介绍著名作家欧阳山近况的文章,标题是《他还在苦斗——访著名作家欧阳山》。《苦斗》是欧阳山长篇小说的书名,而题中的“苦斗”,却又是指欧阳山虽然年岁大了但仍在孜孜不倦地笔耕。这一标题,借作品名称发挥成题,巧妙自然,独具个性的丰采,能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福建青年》上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让星光照耀我们——访作家白桦》,明眼一看便知,“星光”的另一含义是指当时刚上映的电影《今夜星光灿烂》,而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是白桦同志。文章从这部电影自然而然地写到了白桦的创作道路,水到渠成。再如《今晚报》上报道著名女作家杨沫到广  相似文献   

4.
邓拓同志生前曾诙谐地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可见制作好标题何等不易,何等重要。诗人即兴赋诗,散文作家见景抒情,理论家借题发挥,拟题可作“无题”“一游”“之我见”之类,然而新闻标题却要从当前形势任务出发,一目了然地标明新闻价值。制作标题中又有借名发挥的标题,借名之巧,发挥之精,可使新闻有一双传神、富有魅力的“眼睛”——好标题。读者则可在一瞥之间,砰然动心,非要通读全篇不可。  相似文献   

5.
顾名,即由某一事物的名字联想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使之“顾其名而见其义”的修辞方式。 顾名辞格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新兴的修辞方式,这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取得的一项成果。因而,这种辞格最能因文制宜、随时随地加以创造。准确地运用顾名辞格,可以使标题句法新颖、别开生面。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运用比较多,也容易出新。如: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上曾有一篇报道河南省光山县积极植树造林的消息,标题是《光山县大治光山》(1979年2月7日),很显然,题中的后一个“光山”,就不是指光山县了,而是指光秃秃的山。这一标题,巧借地名,衍化奇妙,别致形象,令人称绝。又如,《快乐有余乐余乡》(新华日报1985年2月2日),报道的是江苏沙洲县乐余乡人民的多彩生活。题中的“快乐有余”四字中,嵌入了这个乡的名称“乐余”两字,不仅准确地点出了新闻内容,而且含蓄贴切,引人入胜。这类借地名或单位名衍化的标题还有:《逐鹿中原——记中原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人民日报1983年7月6日),《新风厂里说新风——本溪新风机械厂纪事》(《辽宁工人》1982年1期),《喜看昔阳今胜昔》(《半月谈》1986年第20期),《百花村里百花  相似文献   

7.
借用人名作的新闻标题,是使文章标题鲜明、醒目、亲切、亲近的一种颇有特色的表现形式。 (一)用人名直接拟题。用这种方法制作标题,一般是有影响的典型人物。比如《工人日报》(1984年3月14日)报道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罗健夫事迹时所用的标题:  相似文献   

8.
刘云 《当代传播》2003,(4):92-92
人物是新闻五要素之一,有些新闻篇名充分利用人名信息,巧制篇名,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主要的方式有:嵌名、移脱、拈连、顾名和借用等方式。 嵌名 嵌名是指篇名把人名用字巧妙地嵌入其中,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如下面几个例子: (1)三尺柜台领头“燕”—记党的十六大代表马海燕(《解放日报》2002-10-13)  相似文献   

9.
刘阳 《军事记者》2006,(11):16-17
只要翻开报纸,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通讯的标题比消息的标题灵活、丰富、形象、生动。有的是一句歌词,如:《该出手时就出手》、《叫我如何不想他》;有的是一句名言,如:《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磨一剑》:有的是一句大白话,如:《就是要有这样一股劲》、《有话好好说》;有的是一句引语,如《“人到难处,要拉一把”》、《“解放军好”》;有的是一个问句,如:《为什么会把“令箭”当“鸡毛”?》、《“走麦城”的教训在哪里?》等等。这些标题看起来五花八门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事实上却形象生动、哲理丰富、意味无穷。细细品味你还会发现,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标题大都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活”、二是“实”。相反,凡是引不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要么是漫无边际、不知所云,要么是直白得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一个好的通讯标题,是“活”与“实”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活是相对的,是新闻标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是具体的,是新闻本质的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标题要有内容,“活”而无物,标题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而不活,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因此在制作通讯的标题时,在实的基础上应尽量把标题做活一点。有的同志说你又要“活”又要“实”,哪那么容易?正因为不易,这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追求的境界。怎样才能把通讯的标题做得又“实”又“活”?认真研究分析一些优秀通讯的标题,我想大致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规律:一是抓住根本,贴近读者。这是把通讯的标题做活做实的基本要求。有关心理咨询的稿件很多,但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的是《给你一个好心情》这一标题。此稿刊出后,无论编辑记者还是广大读者无不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好。为什么?因为作者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给人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而以往的报道往往把焦点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将立足点放在人即官兵身上,落脚点不同,收到的效果就不同。作者正是抓住了新闻事实的根本,尽管炒的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却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贴近了读者自然也就打动了读者。“千斤难买好心情,谁都希望有个好心情。”《给你了一个好心情》看似轻松直白,却宛如平常一首歌,一下子唱到了官兵的心坎上,既鲜活又贴近实际,这难道不是活与实的最好体现吗?  相似文献   

10.
做好新闻标题的关键是要“扣”,即扣住新闻内容中的新闻事实、人物、时间、结果(怎么样)等要素。《恩施日报》有两则以人名制作的标题,在“扣”上堪称一绝。例一:《“秀山”“明山”不爱山“树林”“玉林”不惜林宣恩查处五起林业案件》。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正当西安市市民想知道市政府今年又将提出为群众办“十件事”的内容时,《西安日报》1月8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不提“十件事”随时办实事》。这是一则好消息,更是一个好标题。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8日,检察日报第七版登载了该报通讯员彭宏发、伍庆松二人合写的通讯《“聪明”出纳“妙笔”生钱》。这篇1800字的稿子分为3个小标题:53万去向不明、这样“发财”上了瘾、模仿70余人笔迹。通讯  相似文献   

13.
借“名”发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标题方法。所谓“借名”,就是作者在所要描写、叙述或议论的对象的原有名称上多留心,打主意,进行不带凿痕的点睛发挥,这样的标题往往能够爆出  相似文献   

14.
在报纸文章的标题中,偶而出现数字标题,所谓数字标题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标题全由数目字组成,没有文字;一种是以数目字为主,夹以少量文字。数字标题中两个数字之间,往往用数学符号“:”、“十”、“=”等连接起来,或用波折号“——”连接。在一般情况下,数字标题表示的意义比较模糊,因而一个数字标题就是一个悬念,如果运用好,它比文字标题更具有吸引力。例1,《1:394的奥秘》(《文汇报》1990年8月16日头版)。这是篇小言论.说解放40年来,国家给上海新沪钢铁厂累计投资500万元,而该厂为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八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九月十四日由新华社发了一则新闻和一篇社论。这两篇稿子都是毛泽东同志批改过的。新闻的原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毛泽东同志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并且批了这样一句话:“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毛”。社论的原标题为:《关于中等教育问题》。毛泽东同志将原标题圈掉,自己拟了一个新的标题:《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批了这样一句话:“凡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新闻报道,电视与网络媒体讲究迅速和直观欣赏性,广播、短信在快捷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平面媒体不能仅仅是比赛过程的再现,或是赛事的一种“翻版”,那么如何把“冷饭”炒得别有风味,笔者认为平面媒体应以标题制胜。体育的精神是公平竞争,赛场如战场,精彩的体育报道必须让读者从平面媒体上嗅到“硝烟”。有道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尺水之上可兴波,平面媒体体育报道标题制胜的要求是灵动,主要特色有三:一是嵌入人名,二是巧用仿拟,三是活用数字。嵌入人名。把运动员的名字巧妙地串入标题,来描述他们的赛况,突出体育报道的主角——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的“触发点”来自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主题: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主题: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这 篇文章的“触发点” ,来自今年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 :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 ,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 :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 ;主题 :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 :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 ,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 :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 ;主题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  相似文献   

19.
自从国产影片《不该发生的故事》公映以来,“不该发生的……”这种说法就流行开来了,有时也出现在报纸的标题上,颇引人注目。但是,现在这种格式已经用得太滥了,有的给人以莫名其妙之感。例如某报去年8月22日四版有则标题为《不该发生的凶杀案》,9月28日一版又有一则标题为《不该发生的车祸》。读后真叫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人名索引产生于何时?朱士嘉先生在其《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序》的注⑤中认为:“《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年)是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这一说法为以后许多论著所引述或认可,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