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是再现高句丽政权昔日辉煌的蓝本和基础史料,它在高句丽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在区分了学界对待《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三种不同态度的基础上,对其史料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两方面的结论,即认真对待其史料与中国正史史料的不一致现象,重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的独特性,使它更好的为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2.
《魏书·高句丽传》是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之一,高句丽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它具有承前启后的史料学价值,表现在三点:一是《魏书·高句丽传》在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中地位特殊,二是其史料广被后代史家或史著所认可和传承,三是它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高句丽传》成传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谓高句丽军事问题是指高句丽军队发展、军队部署、军事指挥系统、军队构成及装备等方面的问题,它是研究高句丽历史中一个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问题。高句丽的军事发展在高句丽建立、发展、强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高句丽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张领土,逐步走向强大,最后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查等方式,对高句丽体育的项目进行研究,认为高句丽体育主要是吸收了中原体育文化的特征,同时又与高句丽的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特点等相互结合在一起,它包括射箭、骑射、狩猎、蹴鞠、角觝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两汉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认可、魏晋中原王朝对高句丽诸王的册封及隋唐对高句丽的册封与征讨,论定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高句丽国是中国边疆地区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属于国内民族矛盾性质。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多彩纷呈的高句丽莲纹图案在其壁画和瓦当中的各时期特征作出分析考证。信为高句丽壁画中的莲纹图案与高句丽瓦当中的莲纹图案是一脉相承的,它的大量出现与广泛运用证明了高句丽民族对莲花的喜爱与崇尚,并且与中原莲文化、佛教文化及生殖崇拜因素等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句丽历史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出发,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论证了高句丽建国前中国东北行政管辖范围、高句丽民族渊源与文化渊源。得出高句丽民族是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高句丽国家是古代东北的民族政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建国传说包含了诸多神话内涵,它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组成部分。传说本身分为虚幻的神话和历史的真实两大部分,虚实结合,成就了高句丽建国传说。文章从文献着手,一是关注外在形式,分析其表达高句丽人特殊的崇拜心理和神话学内涵;二是寻找传说的本质,体会中原文化对高句丽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建国传说包含了诸多神话内涵,它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组成部分。传说本身分为虚幻的神话和历史的真实两大部分,虚实结合,成就了高句丽建国传说。文章从文献着手,一是关注外在形式,分析其表达高句丽人特殊的崇拜心理和神话学内涵;二是寻找传说的本质,体会中原文化对高句丽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有关的史实与文献为依据,对高句丽南北道作出新的界定。南北道的拓展是随着高句丽国都的迁移、国家实力的壮大、疆域的扩展而同步进行的。高句丽势力扩张的历史也是其南北道交通变化的历史。高句丽南北道上虽然经历过多次争战,但它仍是联系中原和北方各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纽带,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史上,在东北亚地区的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民族在其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即统称高句丽民族文化。通过阐述高句丽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特点,民族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句丽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高句丽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民族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文献整理类方面,主要包括史籍资料的搜集、整理、校勘以及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的整理等几个方面。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研究人员是国内较早对高句丽相关史籍进行整理并对高句丽研究成果进行编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三征高句丽的诸多原因;展示了三征高句丽的经过;剖析了三征高句丽失败原因及其对高句丽历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民族是一个喜欢歌舞的古代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公元5世纪,高句丽乐舞就传入中原,在隋唐宫廷乐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文献和高句丽古墓壁画中保留了一批关于高句丽音乐的珍贵资料,利用好这些资料,加强高句丽音乐的研究,充分发掘和展现高句丽音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总结和分析高句丽音乐研究的状况,阐释高句丽音乐研究的价值,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政权,在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农业与渔猎并重的社会经济。随着农业生产区域的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了粮食仓储制度。从高句丽农业发展与粮食仓储、高句丽仓储的管理及高句丽仓储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有关高句丽粮食仓储方面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句丽王国后期继续吸收儒家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等思想随着高句丽王国与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得以广泛传播.这加速了高句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接连攻克十余城,将驻跸山之战中投诚三千五百余高句丽部落首领、贵族子弟,以及在盖牟城、辽东城、白岩城俘获的七万余民户,一共七万三千五百余人迁徙到内地。其中,高句丽贵族移民属于惯性移民,高句丽百姓移民是随战况发展产生的临时性移民。唐太宗亲征移民沉重打击了高句丽农业经济,彰显了唐王朝收复故土的决心,开创了唐丽战争移民的先例,代表着唐王朝征丽攻略的转变,扭转了战争走向,为最终灭亡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小兽林王时期,佛教传入高句丽,从此佛教文化影响了高句丽社会的诸多因素。从历史遗迹中可以看到佛教因素在高句丽建筑上的重要应用和体现.以便于理解当时佛教在高句丽的传播情况.又有助于我们理解高句丽文化形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王国后期继续吸收儒家思想。儒家的伦理、政治等思想随着高句丽王国与中原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得以广泛传播,这加速了高句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