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红玲 《内江科技》2009,30(2):72-72
本文在以人为本的阳光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彻阳光教育理念,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中开展阳光体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构建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实施阳光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以这一背景为基础,对实施阳光体育的定义、意义和主要教学途径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体质提高的教学形式。体验式学习(Eperiential Leaning)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调过程,以学生体验为主,非常切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本文对体验式学习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应用进行研究,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使高校学生体育课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打破一直以来体育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技能、忽视学生的融入性和参与性的体育教学问题。而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实质上是一种理念,一种号召学生积极融入体育互动教学的理念。然而传统足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实践往往局限于教学课堂,缺乏足够量的课下互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实施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重点只能是构建和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拟从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出发,结合传统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创造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强国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青少年要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青少年步入初中阶段后,思维模式逐渐成熟,正是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自开展阳光教育活动以来,初中阶段的终身体育意识教育一直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本文分析了阳光体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对传统体育课堂理念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在新型体育课堂下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曾新平 《内江科技》2019,(9):128-129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方针,在阳光体育运动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始不断对体育学科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问题,首先分析了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其次分三方面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最后根据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各大高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改革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方针,在阳光体育运动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始不断对体育学科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问题,首先分析了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其次分三方面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最后根据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各大高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广大农村学校应该在认清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力求使学生真正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精神,全面落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及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徐喆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409-409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走向学生、亲近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基于这种认识,学校体育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现代高校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高校学生练好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现代高等院校应认识到体育俱乐部对提高学生精神面貌,打造富有朝气的、阳光的现代高校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加大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投入、加强体育教师的指导,通过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建设高校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文中就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安乃明 《科技风》2012,(16):190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体育教学也正在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快乐体育"这一理念的提出,改变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直接灌输的教法,进而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获得新鲜知识。因此,在分析把握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快乐体育的教育发展目标,从宏观上把握实施快乐学校体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逐步向大众化过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特点和本校的条件,以营销理论做指导,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关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替代,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学校、教师、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营销理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性理论,遵循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按照从实际出发、系统性、规范化、效率和协调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克建  王伟 《科教文汇》2014,(22):115-116
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逐步向大众化过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特点和本校的条件,以营销理论做指导,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关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替代,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学校、教师、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营销理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性理论,遵循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按照从实际出发、系统性、规范化、效率和协调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徐彬 《今日科苑》2007,(24):236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迫切性十分明显,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当也必须把终身体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本文以高校网球课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终身体育的指导下,要优化网球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其终身体育打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24)
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新课改的推进,引发了社会和各高校对于体育教育改革问题重新思考,尤其是在当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更是应该重新梳理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此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为终身体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高校体育是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围绕着"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一宗旨进行改革。本文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终身教育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全程教育,创造终身体育氛围等手段促进终身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阳光体育为背景,对高校篮球公共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四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研究。总结高校篮球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如何改进高校篮球公共课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教法及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是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课程理念、完成专业组织系统培养目标的一种学习制度.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积极地推动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转化,以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体魄是一个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工作的前提条件,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直接反映的就是未来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指数,农村农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在许多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还比较落后,随着高校招生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成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农村体育教育质量,关注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