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港口物联网的应用是当社会港口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增值服务、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现状,阐述了RFID技术及原理、港口物联网系统模型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构建等,提出了港口信息化的框架模型,有利于加快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国际物流始发港配送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嘉兴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的优势,分析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时策.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借助其数据库自身统计功能,对港口物流30多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梳理研究文献的分布、研究主题、主要发表期刊等情况,分析港口物流研究的现状,挖掘文献研究过程中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构筑研究阵地、加强综合人才培养以及完善学科建设等角度提出推动港口物流研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港口物流实践与理论研究表明,将港口融入供应链体系将成为港口物流研究的新课题.论文综合港口及港口物流理论,提出港口物流供应链概念,分析港口物流供应链实施柔性化运作的内在规律,进而从供应链运作理念、组织形式以及运作流程三个方面构建港口物流供应链柔性化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云模型的国际邮轮港口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港口为依托的邮轮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是邮轮港口的竞争力。本文在综合考虑邮轮港口的内外部条件基础上构建了国际邮轮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利用云模型评价法将竞争力评估指标的定性描述转换为定量测度,对欧洲的巴塞罗那港和科托尔港与中国的上海港和天津港进行了竞争力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上海港和天津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洲二流邮轮港口的水平,但是与欧洲一流港口的差距仍然很大。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国际邮轮港口应准确定位港口功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打造特色港口品牌等提升邮轮港口竞争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金融服务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理论回顾、借鉴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基础上,通过深入港口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宁波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金融服务港口发展现况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实证研究1985—2010年金融服务宁波港口发展的贡献及制约程度,实证了金融服务宁波港口发展与口岸进出口总额、口岸出口额、口岸进口额、第二产业和社会就业之间的回归,指出了"硬投资"方向,合理引导资金投向低碳港口建设、加大"软投资"力度,建设法治港口、智慧港口和文化港口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入剖析电子商务背景下防城港市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定位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突出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与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提出加大建设投入、进行科学有效规划、构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等系列应对措施,从而推动港口物流信息与电子商务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现代管理"一站式"网上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8.
郭真 《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19-220
本文旨在运用EVIEWS软件对北部湾经济区国内生产总值、货物吞吐量以及集装箱吞吐量等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促进北部湾港口物流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港口低碳转型大趋势下,港口物流金融存货类质押贷款业务在实践中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港口物流存货类质押贷款理论决策中融入低碳港口约束因素、间接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显得十分迫切。本研究深入探讨低碳转型下的港口质押贷款利率决策理论,在提出违约调整利差原理、低碳调整利差原理和质押风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港口流动性较强存货类物流质押贷款利率决策模型,并推导出违约和低碳调整利差下的质押贷款最优利率,以及质押物价格、市场利率以及碳排治理成本各种参数对质押贷款最优利率影响表达式,进一步丰富了现有港口质押贷款利率决策理论与模型。最后,采用某港口实际数据演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可行性、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港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160-161
分析我国港口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提出港口企业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港口能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维朋 《科技通报》2012,28(5):133-136
选取2002-2010年宁波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与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在两种模型基础上进行加权组合,建立科学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对"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2015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高精度预测可以对今后一个时期宁波港口发展和改革的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建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些国际化港口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船舶停靠、货物装卸、仓储运输转型,正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新一代智能化物流中心。进一步拓展技术、信息及智能化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智能港口"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设立的自贸区港口对经济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本文围绕中国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展开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体系,对上海等自贸区港口和典型自由贸易港进行系统的调查、设计和实施,获取丰富的资料及数据,进行持续的开放性译码、主轴性译码与选择性译码,提炼出典型自由贸易港发展过程的信息编码,并和自贸区港口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并给出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自由贸易港的相关理论及管理策略,探讨了扎根理论在港口规划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
随着京津冀协同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北省面临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的历史机遇。在产业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港口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和健康发展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产业转型背景下河北省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适合河北省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具体建议和策略,为促进河北省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临港物流产业作为海洋运输业与港口物流业的结合点,对临港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海洋运输业和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新的转折点。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对海洋经济和物流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临港物流产业的发展成为传统港口物流业转型的切入点。文章在对物流产业、临港产业、海洋经济及港口业相关研究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从临港物流产业的内涵、形成机理、特征、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临港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关系密切,其与城镇化的发展也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协调融合发展。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港口物流发展指标与衡量城镇化发展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关联度整体都比较高,但关联度最高的是批发与零售业。为进一步研究关联性,建立城镇化与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关联性较高。基于实证结果为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原峰 《中国科技信息》2014,(16):121-122
本文针对港口物流快速高效的需求,为实现港口物流仓库堆垛机自动化运行和控制,在构建巷道式港口物流仓库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技术的物流仓库堆垛机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设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通信技术实现的过程。实验证明,通过PLC对物流仓库堆垛机进行自动控制安全可靠,为港口物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韩震  王菡  杨丽 《科研管理》2022,43(1):161-167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危险品海运量逐年升高,港口危险品安全事故亦呈现出频发之势,对社会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构建科学的港口危险品管理体系,系统探讨决策主体间的关系和需求,是有效预防此类问题发生的关键。首先,以责任、发展和效益为目标,构建基于CSV理论的研究框架。其次,依据港口供应链分析,确定港口运营商、港口物流商、政府的功能定位。再次,建立两阶段主从博弈,设定预期安全系数、监管成本基数等变量,对各主体行为进行建模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设定的预期安全系数能显著影响港口运营商订购量,当预期安全系数依据CSV目标设定时,订购量将跃升至高位,港口运营商能够积极承担CSR与区域协同发展。另外,政府通过监管成本基数设置,能够有效控制港口物流商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BSC和PCA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港口正在由传统的运输中心转变为综合性物流中心。文章基于平衡记分卡(BSC)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了适合港口物流绩效评价的新型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消除指标间的相互影响,避免主观赋权带来的偏差。实践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对港口物流综合绩效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港口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