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对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起源与发展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就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方式对福建省3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索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类型与要求,不同培训方式的有机组合是提高职后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方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从目前开展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出发,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职前职后贯道”是学校两大办学功能一全化的体现;二、建立健全校内外和谐运行机制,是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四、改进和完善培训模式,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效率,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职后培训及培训机制的重新厘定和思考,给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以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作为职后培训的方向;以"多元模式"作为职后培训的模式;以教学实践作为职后培训的落脚点;以"培研"作为职后培训的路径。期望通过对培训系统内各要素的重新组合,构建新的培训机制,以改善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状,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应该由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职后提高三个阶段组成,注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衔接性、连贯性,使职前培养成为职后培训的前提和基础,职后培训成为职前培养的发展和继续,同时注重职后培训各个层次间的衔接性。分析研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中存在的差距,提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昭良 《教育探索》2004,(4):98-100
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课程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特殊学校教师对必备知识 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从而了解他们对必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为特殊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课程的设置 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逐步改革单纯由教师进修院校培训师资和职前职后分离办学的局面,在充分发挥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培训中心)主干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普通师范院校和教师任职学校在师资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各种形式加强职前、职后教育的联系,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贯彻会议精神,1997年初扬州师范学校与扬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实现了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2002年初,扬州师范学校、高邮师范学校又与扬州教育学院合并,组建…  相似文献   

7.
关于开展新一轮中等职校教师培训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新一轮国家级、省级中职教师培训正在开展,本文从中职教师现状出发,从突出职教特色、开展职校校本培训与校际培训以及加强教育技术培训和完善轮训制度等方面对新一轮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新一轮中职教师培训能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当前教师教育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教师教育职后培训的建议。本文认为通过职后培训,教师可以补充新的知识,发展多种能力,并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教师只有通过职后培训,才能在学识、智能、品德等方面保持教育特有的优势,巩固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陆安 《贵州教育》2005,(22):27-28
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丰富历史课程改革的内涵,使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的很多历史教师之所以对课程改革抱有畏难情绪,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成长机制存在僵化和封闭的现象。很多历史教师是循着“职前培训——职初培训——职后培训”这样一条路子成长起来的,头重脚轻,职前培训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积淀的主要环节,而职后培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经过职前培训,教师走上讲台,几十年如一日用着熟悉的教案讲授着相似的内容,“一纲一本”的课程教材体系,适应并加剧了教师的这种职业惰性。一旦熟悉了的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性较差问题,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角度,借鉴其相关理论.重新审视中职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性评估的相关指标,对我国中职学校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性评估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宝庆 《教育探索》2006,(8):123-124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入职锻炼、职后培训三个方面。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指学历合格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或学历未达标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也称之为“继续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提高的集中反映。因此教师职后培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应调整现行的培训机构,并着力提高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12.
颜兰  杨琅 《云南教育》2004,(26):10-11
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提高在职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实现其继续学习与终身教育,加速其成为教育教学骨干的重要形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为此举办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提高培训质量,获得较好的办学效益,笔者对我们参与培训的省、市两级培训班的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对教师培训的目标、途径、内容和环境等问题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省级教育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在体制上形成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的互不关联的错位双轨制。制约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影响了独立设置的成人教育学院的发展;在教师教育新体系下,教师教育体制将从培养培训相分离向培养培训一体化转变,改制将是独立设置的省级成人教育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特级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职后培训在理念更新、方法创新、经验提升及机遇获得等方面对特级教师成长的影响最大。在阐明教师职后培训的涵义、特点、类型及分析其与特级教师成长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师职后培训促进更多教师走上特级之路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学校自培体系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培训一般包括两个部门,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进修提高。近十年来,面对日益加快的知识更新,各国都对教师的职后进修进行了广泛研究,普遍认为,教师的发展只能发生在任职学校。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结合目前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教师自培这一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工作策略、原则和方法,从而构建起学校自培体系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笔者认为,因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自培应受到教育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培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进修提高。各国对教师职后进修的研究结果认为,教师的发展只能发生在任职学校。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结合目前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出学校自培这一概念,并给出要应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从而构建起学校自培体系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方式、问题及原因等研究文献作了较全面的综述.研究者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方式多种多样,但仍存在“去农村化”“千篇一律”等问题.这与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有关.研究者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社会支持体系与培训管理机制,突出农村特色,以提高职后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后教学技能的培训;强化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训,建立一个以职前教育为基础、专业知识更新与专业实践并重、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并伴随高校教师终身的职后教育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效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乃至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现阶段教育需求的结果,也是高校教师发展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19.
庄绪玲 《孩子天地》2017,(6):282-283
教师职后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讲,职后培训更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分析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的调查情况,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关系着教师本人的成长发展,也关系着学校和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教师入职的三年期间,学校应该为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除了提供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关注新入职教师的适应、学习与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才能事半功倍.根据新入职教师的入职需求以及目前山西省大部分中学的现有条件,探索出适应于目前入职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寄希望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成长,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