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关税自主、恢复和保留盐务稽核所的同时,通过变更职权和对洋人任用的变更开始了收回我国盐政主权的活动。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对我国盐政主权的收回活动,现在看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盐课是明代的一项重要税收,所以对盐务的审计监督也特别重视。明代具有盐务监督职能的机构有户部、户科给事中以及都察院、巡盐御史等。其对盐政监督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对盐课的征收和贮存,对地方盐政尤其是实施开中制的稽查和审核,以及对重要的盐务支出进行事前审计等几个方面。明政府对盐政的稽核和审计,对于保障盐业生产和盐课收入以及盐商、灶户正当权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经济凋弊,财政拮据,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盐税显得极为重要,但这一时期的盐务政策混乱不堪,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改革而进行。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盐政的干涉以及传统封建盐务旧制度与旧势力的阻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盐务改革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清代被视为“四大政”的盐政,在国家行政管理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长芦盐场毗邻京畿,同时长芦盐税作为国家的重要的赋税来源,所以长芦盐务受到了清代统治者的重视。有清一代,清廷不断对长芦盐务的管理因时因地的进行调整,从最初制度的探索,到直隶总督长芦盐政双轨管理模式的形成,到最后直隶总督总管盐务,直隶总督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屡次多变背后的原因是及其复杂的。咸丰十年为管理模式变化的重要分水岭,既有时代的影响,又有清廷主观的意志。  相似文献   

5.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之间的混战对长芦盐务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影响,其中尤以第二次直奉战争为甚.它不仅直接影响了长芦盐的运销和盐税收入,而且由于战争期间军阀为筹措军费干涉盐政,使长芦盐政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就积极谋求列强的外交支持和国际承认,以期巩固其统治和取得国际合法地位。但列强基于中国政局的错综复杂、在华权益得失权衡以及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取舍等因素考虑,在给予南京国民政府的承认过程中也是复杂多变的。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四川自贡地区在政治上是混乱的.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使南京国民政府鞭长莫及.自贡地区盐业的发展与其政治大背景密切相关,它受制于政治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政治.军阀之间为了自我的壮大,发动战争,不断形成新的盐税利益分配格局.帝国主义则通过盐税提留权操纵着军阀之间的混战,坐收渔利.蒋介石集团入川之后更是忙于改革盐务机关,增加盐税,服务于己.  相似文献   

8.
运城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唯一的一座盐务专城。专城建立前后,历代的盐务官吏,大都设盐政衙司于此,使其成为一座具有特色的盐务重镇。 盐务专学——“运学”的建立,在我国的盐务界和运城盐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运城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深远的影响。“天下运司有五,惟河东有专学。”(注一)在盐务专城里设置盐务专学,在全国产盐区也是一个创举,实开历史之先河。 最早的运城盐务专学,是在“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运使奥屯茂创建。”名为“运学”。“学宫在运治东南。”(注二)位于盐池禁墙之北。“运学”称为盐务专学,并不是一所以培养盐务专业人材的学府,它只是由运城盐务官府创建,接纳盐商,盐丁子弟入学的一个普通学府。  相似文献   

9.
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私盐盛行。为了查缉私盐,北洋当局组建了专门负责查缉私盐的武装组织——长芦缉私营。依据经费来源划分,长芦缉私马后营属于商立缉私营,其经费主要由长芦盐商共同摊捐。在由"善后大借款"债权国代表组成的盐务稽核总所和长芦盐务稽核分所的监控下,其经费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发展尤为艰辛。长芦缉私马后营的职责主要是查缉直隶省硝私,于1929年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税警"。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的盐政改革基本体现了其对现代化目标的追求,但在改革中出现的"验票"之举,却明显违背了其意旨。"验票"是南京国民政府摆脱财政困境的权宜之策,它构成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环节,有效地限制了专商与地方势力的联系,使盐商就范于以取得中央政府承认来换取自身利益的保证。所谓的南京国民政府验票的"政权基础说"以及验票的盐商集团"撵金运动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战前中国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红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99-105,112
比较战前北京政府与南京政府对大、中、小学教师薪俸标准的不同规定,发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各级教师薪俸标准的制订渐趋完善,而且南京政府时期各级教师薪俸较北京政府时期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从政府(中央与地方)对各级教师薪俸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到,教师间薪俸差异悬殊是这一时期教师薪俸最显著的特点,这显示出当时的政府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土地立法是南京政府时期的重要立法内容,受到各方的关注.这一进程主要包括土地立法的酝酿和准备,也就是土地立法思想的形成和政权的建立阶段、各项土地法规的制定阶段以及土地法的修改及准备实施阶段.从土地立法的进程可以看出,这一部门法的制定既“快”又“慢”,且颇具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11,26(4):109-115
从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多项有关乡村教育的提案,到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实施三民主义的乡村教育案》;从南京国民政府对民间乡村教育家及其实验的关注和认同,到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调查农村实况、复兴农村经济、注重乡村教育的发展,再到重视乡村教育期刊、教科书和其他乡村教育书籍的出版,南京国民政府对乡村教育思潮进行的种种积极回应,标志着乡村教育全面进入政府的视野,并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从 1 92 7年到 1 93 7年 ,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采取了提高进口关税、经营内外债、建立金融机构、建立和扩充官僚资本等措施 ,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有所发展 ,成为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 2 2年中最好的时期。但帝国主义的侵略 ,官僚资本的阻碍 ,军费开支的重负 ,农民破产导致的农村劳动力流失等 ,又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来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村政治制度(村制)变革及其政治社会化进程。村制变革引起乡村社区政治的变迁:基层建制的调整、社区权力结构的变化和人事嬗递。国家与社会的交错造成了乡村社区政治中社区权力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之间不吻合的矛盾,并导致乡政村治的恶化。审视这段历史对理解今日乡村治理问题颇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甲长是地方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一环,要将政府政令在地方社会推行付诸实施,并使之见效,实在需要保甲长的努力。然而在国民政府时期,保甲长施政受到多重掣肘,诸如土豪劣绅的干预,军队和土匪的骚扰杀戮,民众的诬告,薪水微薄等因素的影响,使之处境尴尬,变成一个无效率的职员。加之斯时充任保甲者多素质低下,卑劣不堪,保甲与民众对立严重,以致地方基层社会黑暗闭塞,僵化不前,国民政府统治的民众资源迅速丧失。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了巨额的国内公债。它是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和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些公债的发行使国民政府的工业、国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为中国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打下了物资基础。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灭亡的原因很多,三民主义信仰的危机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蒋介石集团随意篡改三民主义为己所用,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发生了质变,失去了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功能,致使南京国民政府人心涣散,军队兵无斗志,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民政府时期发展中国工业的专门机构,资源委员会一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难题。资源委员会的领导人翁文灏、钱昌照始终重视人才,并在国防设计委员会时期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调查。为了满足自身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资源委员会选择了灵活多样的人才模式。较为完善的人事制度为资源委员会用人、留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一人才政策的实施不仅为资源委员会培养和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也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